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2019-09-10 06:45罗振霖
天津教育·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理学时空观念时空

罗振霖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这里将“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本质的核心素养是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习有关。历史是一门时间性和空间性都很强的科目,可以说没有时间就没有历史。但在实际历史教学中的现状是学生的时空观念非常淡薄。

有幸参加了厦门一中的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期间,参与到了听、评课、教学设计、课例研究、教研活动方案设计等一系列活动,收获颇大。其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来落实对学生“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笔者就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自己的见解。

一、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一)师生定位不准确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产生发展,更多的是追求学生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教育者仅仅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来维持课堂的秩序和引导课堂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然而现有的教学环境中更多的是发挥教育者的作用,教育者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们在课桌上听课,被动的去学习知识、去接受理论,完全无法发挥学生们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对于教学方法的应用程度不足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育者也在不断地研究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都被开发出来,这其中例如探究式学习、教师引导性学习等都是被证实过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学习高中历史知识能力的方法。但是受到教育者个人素养和知识水平等问题的影响,极少数的教育者对于这部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应用程度较低,无法以正确的方式将新的教学方法投入到教学环节之中。这一现象的存在无异于置高中历史教育着多年的研究成果而不顾,不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时空观念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一)是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必然选择

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经过不断的实践过程后发现确实可以起到提升学生们学习质量的效果,则证明这一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于教学环境之中。另外历史知识并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相互串联的知识点,各个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较强的联系性,如果抛开历史的时间线单纯的分析某一个事件,则很容易存在片面理解的现象。然而在经过调查后发现,高中阶段的学生们对于时间和事件之间很容易出现记忆混乱的现象,而如果通过正确的时空观念对学生们进行引导和梳理这部分知识点则可以让学生们在一条整的时间线,也就是所谓的大纲的引导下,不断的丰富和补充相关的知识和内容,也就不会出现记忆混乱的现象。

(二)新课改的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高中历史学科作出了新的定义,将学科素养作为历史学科课程的重要目标,而时空观念正是贯穿整个历史学科学习始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新课标》也相对具体的指出了如何正确的帮助学生们建立时空观念:首先要求学生们能够知道特定的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之间的联系;能够正确的认识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划分的依据;并且基于这部分依据来阐释某一特定的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所发生的事件;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背景下所发生的事件进行有效的串联;能够在不同的空间背景下,以时间为顺序对所发生的事件进行串联。

(三)培养历史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史观念是基于学生们对待历史的态度和素养所产生的正确的认识历史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历史思维。而历史思维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历史时空观念。建立历史观念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们正确地认识历史和把握历史,并且将各种零散的历史知识串联在一起,使之成為非常完整的知识脉络,构成整体的知识体系。再者有助于帮助学生们纵向对比历史,树立大历史观,将历史这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串联,将我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相串联,使之成为有效结合的一种综合思维方式。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对学生们的要求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任务,更多的应追求在高中历史教学的环节中,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们的这一观念。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 “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

(一)转变观念,树立“时空观念”素养立意意识

课堂教学立意是一节课的灵魂。近年来,课堂教学立意观念由知识立意上升为能力立意、内容由能力立意又发展为当下的素养立意。要实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首先要学习并接受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尝试从历史核心素养立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知识的掌握进而提升到落实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方法与技巧。

如,在讲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这一课时,可将本课的教学课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从时空观念上立意为《尊严与智慧——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正是多了“尊严与智慧”这几个字,激发了学生对这字眼所适应的年代、内容、原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仅凸显了本课的教学主题,又提升了教学立意落实在时空观念上。本着在特定情境下分析历史的立意,将教材内容分解为“艰难开局”“智慧外交”“开创局面”等环节。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不仅掌握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基本的历史,还能将这一进时期外交由屈辱走向尊严的原因放在时代特征(时空观念)中进行分析凸显了“尊严与智慧”。

再如,必修三的《宋明理学》这一课,可立意为《内省与超越——宋代理学》,引导学生将宋代理学放入当时国内、国际历史发展的形势下来理解。引导学生掌握宋代理学的内容,进而从文化、历史、民族、世界等角度剖析“内省”,帮助学生理解宋代理学这一学说产生的原因、影响。这种设计可以解决学生重视对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和结果的识记和理解,忽视了对所学历史事件时间空间的认知和把握。

(二)依托教材,整合有效资源培养“时空观念”

课堂教学是依托的教材进行学生基本知识、能力、素养的培养。高考是选拔性和高水平能力的考查而不是简单地回顾知识或考教材。对此,老师要做到用教材教来落实历史核心素养,而不是教教材。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通常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分解或补充以达目的。

巧用导语理时空如:在讲解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生阅读导语理清:本章所学知识为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止。进而用时间顺序形成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甲午战后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转入心态层面学习、后期转向马克思主义学习。这样教学可让学生将这段历史放入特定进空中分析。

精心设计问题将学生时空培养落于实处。如在《宋明理学》的教学中,我尝试将教材内容分解为“宋代理学较前代有哪些超越”“宋代理学为什么会走向超越”“宋代理学超越的时代意义”等问题式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引导得出“理学”概念。

通过上述的教学,可以解决学生因为初中历史学习不扎实,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的时空观的不足;又可以除去因为高中历史是按专题编写,时间的跳跃性更加深了学生时序的混乱的现象。老师依托教材,合理利用导语并结合正文进行深入挖掘,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历史时空观念这一核心素养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培养。

(三)精选史料,围绕“时空观念”核心素养设计内容

“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新课标提出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指学生能够在真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得出历史结论和评判的能力和品质。运用史料来培养“时空观念”素养的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选史料,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训练,从而得到落实。

1.精选各种时间术语。

常见的时间术语有:世纪、年代、公元、纪年、年号、干支等。要让学生明白每个时间术语的内涵,要知道每个世纪的早期、中期、晚期如何划分?中国古代如何纪年?如何用天干地支来纪年?再进一步,天干地支如何换算成具体的时间?教会学生历史的时间轴与数轴最大的不同是,历史没有“0”年这一说法,所以在公元前后的换算中必须扣除“0”年。

2.运用历史阶段特征,明白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历史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国际关系、格局)、民族有关系、阶级关系、社会生活等诸领域呈现出的带有普遍性的基本特点。它尤如一个坐标轴,纵坐标规定着历史事物的前后联系,涵盖了原因与结果、继承与发展、联系与区别的范畴,横坐标规定着事物的横向联系,包含着共性与个性、本质与现象、普遍与特殊等历史范畴。掌握了阶段特征,就意味着构建起了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宏观立体的历史知识结构。

3.精选材料补充培养时空观念。

如《宋明理学》一课中,可选取以下材料来突破“存天理,灭人欲”这一难点。

材料一:理学的理欲之辨,本意是想规谏统治者。但事实是统治者顺手接过来,反向一击,理欲之辨由道德修养性的圣贤功夫转化成了政治奴役性的残杀工具。

——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

材料二:“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通过史料得出认识:理学成为官方正统后,专制统治者对理学的扭曲、利用,并逐渐教条化、功利化,使理学成为后代封建统治者禁锢人民思想、维护专制统治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 教师据教学需要精心选择适合的史料,不仅活跃了课堂、突破了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四)關注时政,让“时空观念”素养与现实结合

时政热点实时更新、贴近生活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能够被人们铭记于心的历史,是由于这段历史与人民、社会、国家等产生了共振。在教学中,教师将精心选取的展现阶段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尊严的时事热点与近代史屈辱事件一起展出,引导学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不仅能让呆板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相联系而鲜活起来,活跃课堂气氛,利于掌握知识;更能通过历史与现实对比探究培养学生的对祖国富强、人民幸福的爱国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增强学生时代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也落实了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

如:材料一:也门撤侨 2015年3月29日至3月30日,中国政府首次为撤离处于危险地区的外国公民各部门通力协调、合作将571名中国公民全部安全撤离也门,充分展示大国风采。

材料二:第1条说“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第5条说“除西人之佣仆外,华人一概不准入内”

通过材料体现的晚清本国公民在本国上海的黄浦滩公园不准入内和2015年远在他国中国政府可以顺利撤侨的鲜明对比的历史与现实。引导学生从不同时期我们祖国的综合实力、国际地位来进行分析这种结果,从而使学习认识到弱国无外交,深刻了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立意上入手,通过精心选取政热点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内驱力,让学生将现实和历史相联系,运用联系的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时政、以时政的眼界去辩证地看待历史,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得到升华。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依托时事热点与历史课堂进行整合从让学生养成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进行分析、解决。

“路慢慢其修远兮”, 在课堂教学中以素养立意,依托教材、史料落实“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立足课堂,课堂立意、立德树人的高度,让这一历史核心素养落地。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理学时空观念时空
跨越时空的相遇
礼学与理学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时空守护者之宇宙空间站
时空之门
论《评史心见》史论的倾向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