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碧虹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摆在了教师工作的首要位置,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运而生,要求小学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对小学生做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但是我国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的渗透式教育成果不显著,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小学生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校教育、家庭、学生自身以及社会影响等,其中教师的教育十分关键。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应该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做自己的一种职责,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生活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从而塑造小学生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一、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以学校的环境以及教师的活动为媒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对学生的耳濡目染,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格,促进他们的发展。学校的全体教育工作者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的一切教学工作中,在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渗透式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不只是教师,这也要求家长以及学生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心理健康足够重视,从小事做起,逐渐加强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999年的教育规划对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规定比较少。随着近年来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以及重视。小学班主任开展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比较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基于此,学校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学习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构建比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例如,2012年11月结束的课题《小学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包含了小学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
三、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丰富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老师的职责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1988年颁布的《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指出班主任对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班主任应该领导班级的教育,协调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对班级进行全面的管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下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教师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丰富了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为他们实施更好的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校的课堂中,实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使课堂更加有活力,同时使老师和学生更加亲密。
2.更新小学班主任的观念和方法
当今对于小学生在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往往是从表面的现象理解,忽视了深层次的思想方面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可以使老师用一种更加宽容、理解的方式去对待学生的行为,能够更加注意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了老师对于学生的尊重。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新了小学班主任的观念,改善了他们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3.提高小学班主任的个人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小学班主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自己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心理知识更加全面和丰富。同时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使自己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心理健康教学的理念,使自己的心理品质得到提升和巩固。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进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观念中,教师的教学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教育模式比较单一,教育方法比较固定。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要求小学班主任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时俱进,用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当下比较流行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2.健全心理辅导课程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小学只重视考试的那几门课程,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对于学生是极其不利的。目前为止,我国仍有好多小学没有完整的心理辅导课程机制,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完整。班主任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课程,同时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氛围,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除此之外,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关注,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师生的交往过程中,特别是小学生,由于他们年龄比较小,对老师总有一种畏惧的心理,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共处。有的小学中,班主任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尊重,与学生之间没有和平共处,导致学生在心理上有落差。例如:在学生犯错的时候老师应该耐心指导,而不是过度的责备,多去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班主任应该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态度应该良好,对学生应该平易近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心理上能够更加愉悦的学习,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同时也为教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
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小学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自己,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充分去探究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小明,张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0.
[2]龚浩然,黄秀兰.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