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爱在卫院”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准确定位,找准发展方向;通过在形式、内容上的创新活跃平台氛围;通过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实现平台的良好运行和有效互动。真正实现了让平台“活”起来,让同学“动”起来。
关键词:准确定位;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头脑风暴;互动交流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在各个学校也得到迅猛发展,学校、院系、班级、社团等等都申请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但目前各个平台发挥的作用来看,大多是宣传报道学校活动、发布各类通知等,虽然当前高校微信平台的数量与类型发展非常可观,但存在着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无论同校之内,还是异校之间,微信平台的界面和功能都大同小异[1]。学生也主要是站在旁观者角度,浏览各类信息。“爱在卫院”微信公众平台是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和家长的一个平台,2014年申请建立,经过3年的发展,目前已有固定用户6400余人,成为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校园微信平台。
1. 准确定位发展方向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跟所有高校一样,在新媒体时代的大潮下迅速发展了十余个微信公共平台,有学院的官方的、有各系的、也有社团组织的……“爱在卫院”微信平台是学生处管理的,主要面向全院学生和家长的一个平台。如何把平台做成同学喜欢家长欢迎的平台,关键在于定位,没有定位的平台,就如同没有灵魂的人,有了定位,即有了平台的“魂”,有了主题和方向。因此,认真分析平台受众,了解他们的关注点。通过分析发现学生普遍关注的是学校的各类活动、跟自己关系密切的信息(如实习、考试等);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学生教育活动等。综合分析结果,确定平台推送信息的方向,主要包括学生活动宣传报道、学习实习相关话题讨论、正能量的传播、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的主题教育等。通过平台让学生了解学校,了解学习、了解就业、接受教育;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如军训期间学生不能使用手机,每天家长能够通过平台了解军训内容,学生的吃、住、练情况等)。在文字排版上,适应年轻人的特点,适当使用表情包和网络用语。
2. “爱在卫院”微信公共平台的做法与体会
2.1创新形式,打造学生欢迎的视听效果。
平台受众大部分是九零后甚至是零零后学生,他们有他们这一代年轻人交流沟通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因此,平台从2016年4月份開始逐渐招募学生编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送平台内容,目前平台信息中,日常图文信息增加同学们喜欢的各种表情包,抒发学生内心情怀;增加投票类活动信息,把活动推向高潮,如:班级文化建设展示投票活动,在改善班级环境的同时,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尝试开展视频类栏目“卫院青年说”,以活跃的视频节目形式向同学们宣传正能量、倡导新生活,目前已发三期;开展小编展厨艺活动,通过小编下厨为家人做饭,体会劳动的辛苦,在全院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
2.2丰富内容,囊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平台内容上,有各类学生活动的宣传报道,如: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志愿服务等;有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种通知、提醒,如:新生报到准备、教室安排、放假通知等;有校园正能量的倡导宣传,如卫院榜样、好人好事等;有各种形式的学生教育内容,如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也有国家大事相关知识的普及,如两会、一带一路、金砖会议、十九大学习、微党课等。总之,只要跟学生相关,我们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以适当的形式展示给同学们!
2.3头脑风暴,碰撞思想的火花。
2016年4月份开始,陆续有学生编辑加入,1个、2个、3个、5个……直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支由一名老师(兼职)和二十多名同学共同组成的工作队伍,来负责平台的日常维护工作,形成了每周一中午固定的例会制度。每周的例会上,不是简单的老师布置任务,同学接受任务,而是所有人用心的交流平台的制作、内容的更新、语言的使用、技术的提高等。会上,同学们尽情的头脑风暴,不时会迸发出新奇的想法,有时事热点、有校园生活小贴士……会下,同学们上完一天的课后,围坐在办公桌前认真的编辑每一期平台。头脑风暴,真正的调动起了小编们的积极性,由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探索内容,实现了质的飞跃。师生们乐此不疲的努力,换回的是广大同学对平台的信赖与肯定。
2.4互动交流,搭建沟通的平台。
对每一个小编来说,同学们的阅读、留言和消息是对小编最大的鼓舞;广大同学也希望在每天的平台中得到新消息、获得新能量。每一期文章末尾增加相关互动话题,使越来越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的想法、需求给小编留言;小编们也会根据同学们的反馈,查资料、找老师,及时更新平台内容。互相的信任,使得平台越办越好。
3. 成效显著,作用明显。
服务是一种品质,用心就会有收获。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真正实现了让平台“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目前,平台已拥有固定用户6400余人,2017年(包含寒暑假)共推送平台269期,阅读量已达572199人次,“爱在卫院”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发展成为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校园微信平台。
参考文献:
[1]黄楚筠,彭琪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使用动机与传播效果研究.[j]东南传播. 2014年第8期(总第120期);
作者简介:崔俊茹,女,1978年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