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岛屿战争论》强调“军种结合部是严重隐患”,指出“将领在作战中作用重大”。这些观点,对我军提升联合作战能力是重要的启示。从实际看,要提升我军联合作战能力,达到“攥指成拳”和“出手有力”,必须从各级指挥员入手,着力解决“头脑没跟上、体系未成型、训战两张皮”等三个突出问题。
刮起“头脑风暴”:
优先解决“头脑没跟上”问题
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美军每发动一次战争,就极大地震撼世界军事界。相比而言,我们对现代战争形态的认识仍落后于战争实践,解决“头脑没跟上”问题是提升我军联合作战能力的当务之急。一要以使命任务激活头脑。明确使命任务,就是要弄清楚打什么仗,进而认真研习战争和战略理论,研读战史战例,探索仗怎么打,怎么打胜仗。二要用体系作战思想充实头脑。准确把握体系作战的精髓,以体系作战的思维认识现代作战,在对战争前沿理论和制胜机理的认识上实现“弯道超越”。否则,联合作战将难免“盲人摸象”。三要以战略视野引领头脑。主动谋局造势,利于保持各战略方向的稳定、夺取战略主动和打赢战争。各级指挥员应树立“构建战略态势”的自觉,将一盘棋意识贯穿到训练、战备和演习中,主动加强诸军种的联合作战和各战区的支援策应,合力塑造经略南海、瞰制东海、掌控台海、兼顾其他的有利战略态势。
打好组合拳:
合力解决“体系未成型”问题
构建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联合作战体系,是我军改革的重头戏。一要发挥政治工作优势。通过强有力的政治工作,铸牢军魂意识,大力发扬官兵一致的优良作风,培育“四有”革命军人,提振联合作战体系的“神”。二要发挥新型作战力量优势。构建联合作战体系,既要重视发挥传统作战力量的优势,更要如《岛屿战争论》所强调的,注重发挥太空、深海、网络、电磁等新型作战力量的优势。加快发展航母编队、攻击性潜艇、重型远程航空兵、导弹部队等高精尖力量,尽快形成足以胜任信息化战争要求的联合作战能力。同时,充分发挥陆基、海基和空基核力量的慑战作用。三要发挥综合国力优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为联合作战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正向军事领域涌流,为我军武器装备实现超越式发展和战斗力生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善于用好综合国力优势,就能使提升联合作战能力获得不竭源泉。四要发挥战场环境优势。在各主要方向,较之对手,我军依托国土,依托国家几十年的建设成果,战场环境总体有利于我。我们凭此有利条件,将内线防御和外线机动作战相统一,前推战略前沿至太平洋深部,大幅拓展我战略纵深,利于非战争时期施压与战争时期作战,可有效打破美日等国的海上战略围堵。
着眼当前,应强化两点:一是系统培训经历复合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以某战区海军为例,有跨军种履职经历的团以上指挥军官仅为14.6%,师以上机关参谋仅为14%。究其原因,源于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需求不清晰,源于院校培训和部队用人脱节。育人、用人、留人多方面均存有缺陷,亟须在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层面综合施策,尽快破解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缺乏的困局。二是提升武器装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我军今后作战的主战场以远海和复杂电磁环境为主,这对武器装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破除不同平台间的数据“樊篱”,改变部分信息装备在实战条件下可能的“失能”现象;亟待改革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发机制,改变武器装备生产和服役机制,还作战部队对武器装备研发的引领权和列装的否决权,确保作战部队真正用上性能先进、顶用好用的新型武器装备。
创新训战融合模式:
根本解决“训战两张皮”问题
近年来,贯彻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的指示,实战化训练已在全军普遍展开。为适应联合作战的要求,我军曾在某战略方向进行了若干年联合作战指挥的试点,对联合指挥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但是,仍须看到四个突出问题:一是训战转换仍是影响战斗力生长的“瓶颈”。二是部队联合作战能力缺乏检验标准。根据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要求,军种主建的目标是建成能打胜仗的作战部队,但达到何种作战能力和水平,可交由战区对其实施作战指挥,仍缺乏可供考核的相关指标。因此,军种主建与战区主战就缺乏明确的“衔接点”,军种抓部队训练和战备建设就缺乏明确的标准,战区抓联合作战指挥亦缺乏鲜明的导向。三是实战化训练水平不高。当前,军种部队训练水平和难度、强度等虽有所提高,但距信息化战场上的实战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传统的思维方式和陈旧的考评标准束缚着实战化训练水平的提高,我军的“联合”与“实战”急需磨合。四是“将不知兵”依然突出。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是部队工作的重点仍有待于转移到战备训练上来。东部战区陆军首长提倡开短会,叫停五个陋习(打乱正常工作秩序、专门通知打扫卫生、搞层层陪同、搞材料诵读、怕讲真话得罪人)成为新闻一事,说明各级指挥员当前的注意力仍有待于转到真抓实干上来,尤其是转移到战备训练上来。第二层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多种干扰,各级指挥员不会指挥的情况依然存在:指挥员离开稿子话讲不顺,机关从首长助手变成首长替身,部队离开预案不会作战等等。
为克服以上问题,应着力优化作战力量编成和调整组训模式,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构建需求对接和作战能力指标评估体系。在军种和战区间搭建能力衡量和需求对接的桥梁,为“供需双方”提供量化可视、动态评估的能力标准及体系。这是开创性的工作,虽然我军未曾有过,但必须创新、实践。二是创新训战融合机制。拓展“以战载训”的适用范围,改进任务的组织实施方法,逐步走向训战融合、“拿敌练兵”,在与对手的实际较量中锤炼检验部队的技战术素养和战斗作风,使“出动即是作战,作战即能打赢”成为新常态。三是强化跨军种、跨战区联合训练。定期组织战区规模的战备拉动,深化军种联合、一体融合的实战化训练,在兵力配置、导调组织、作战构想等方面充分实现“联合”、“对抗”与“实战”的融合,提升各级联合指挥机构的谋略水平和指挥能力,营造互相支援、响应联动的整体战场态势,提高各战略方向应对军事威胁和应对战争的整体实战能力。四是突出练将练官。将联合作战指挥模拟系统延伸至师旅级部队,定期组织战役战术级联合战法的推演考核,促进指挥员学会善于把握与处理以下几对关系,即熟知“三情”与判断战略形势、战场态势的关系,贯彻上级意图与主动决策的关系,定下作战决心与临机处置特情的关系,谋局布势与因势应变的关系;促进各级指挥员提高联合作战指挥能力,确保能指挥、会指挥和指挥好。
(责任编辑 王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