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环
摘 要: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渠道。而课外阅读是学生作文的重要前提,只有有了充分的阅读量,学生的视野才能得到开阔,审美水平才能得到提升。在语文课堂上,阅读与作文应该是相互依存的,只有把阅读与作文结合起来,以读促写,才能真正发挥阅读的作用,从而提升学生作文水平,让二者共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能力;教学策略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也就是说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从小学中年段开始就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真正让丰富的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亮点。下面谈谈笔者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走进课外阅读,珍藏点滴积累
(一)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把学生引入自主阅读中去。如根据中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还可建立班级图书角,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借阅,交换阅读,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对于平时喜爱看书的学生,要及时加以表扬。
(二)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
要想使學生的课外阅读从单一的兴趣转为一种习惯,还得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让家长与教师之间达成共识,家校进行积极的合作。所以笔者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的同时,也向家长发出了倡议,请求家长与教师共同监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理念,家长十分支持这项读书活动,很快便与教师达成了共识。有了家长的监督与支持,营造了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喜欢上了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课外阅读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了。
(三)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学生不仅要做到“好读书”,还要“读好书”,所以选择优秀的课外读物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课外读物缺乏取舍与辨别能力,部分家长也经常向笔者提起:想给孩子买几本课外书,但不知买什么样的书籍比较适合。提供和推荐高质量的阅读材料,是把学生成功引向课外阅读的必经之路。笔者根据中年段学生的学龄特点,参考了教学大纲的课外阅读题目,向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一部分优秀的课外读物供参考。如《木偶奇遇记》《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选》《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歇后语全集》等课外阅读书籍。让学生“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了读书,内化了语言。
(四)激励语言的积累
在此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笔者把积累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积累:可以在喜欢读的文章里挑选好词、好句、好段,记录在“日积月累”笔记本上,或是做成读书卡。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再阅读,真正把积累当成一种乐趣。与此同时,笔者利用课外阅读课的时间,开展故事会、诵读比赛等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果的舞台,使学生在阅读积累中获得成就感,获得满足感。“我阅读,我体验,我积累,我快乐”,这是学生的心声。
二、在阅读中积累,搭建“读”与“写”的桥梁,以读促写
(一)写读书体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会逐渐加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理解,所以读完一本课外读物或是一个故事,他们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用笔头倾泻出来。在阅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野天鹅》《拇指姑娘》等童话故事后,学生的心情随着主人公的曲折命运时喜时悲。课余,学生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对自己喜欢的情节,讨厌或喜欢的人物谈论得津津有味。正当学生意犹未尽时,上课铃响了,于是,笔者因势利导,适时地给学生一张纸,让他们用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一篇篇读书体会跃然纸上。课外阅读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教师恰当的引导与点拨,为学生架起了一座阅读与写作和谐发展的桥梁。
(二)运用积累,发挥想象
儿童富有想象力,合理地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也是学生习作的一个亮点。学生在阅读积累中,增加了习作内容、文化、语言等方面的储备。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话引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编写故事。想象让学生的思绪飞扬,一个个富有创意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课外阅读中的积累又使情节变得具体、生动,像给文章披上了一件华丽的外衣,增添了许多生趣。
(三)放开手脚,自由表达
“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只有学生熟悉、感兴趣、有表达的愿望,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动机和热情,从而真实地将它表达出来。笔者从三年级开始引导学生写日记,笔者认为这是引导学生自由表达的好方法。日记可以把学习、生活、读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随手写下来。形式自定,长短不一,可以是一句话、两句话或是一段话。写了一段时日后,内容尽是些生活琐事,没什么新意。于是笔者便让学生尝试结合课外阅读写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空间扩展了许多,内容也变得丰富了。许多学生无形之中根据自己阅读的故事进行了仿写,甚至续写、改写。有的学生还与故事中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了心灵对话。课外阅读让学生的日记活了起来,在一次次的自由表达中,学生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
三、在阅读中积累经验,使作文走向成功
(一)积累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是获得智慧的重要来源,是认识大千世界的窗口,观察能力的强弱是影响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纵观小学语文课本,各类观察方法都已包容,教师应该一课一结,让学生不断积累观察方法,提高能力。学生学会了观察,作文思路便会清晰起来。
(二)积累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一要重视模仿。模仿是作文的起点和作文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或者片段,可让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进行仿写。二是要提倡感悟。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应避免进行枯燥的写作指导,提倡读中感悟。实际上也只有在读中才能有所感悟,哪怕只是朦胧的意识。在读中感悟,在悟中仿写,坚持不懈,定能学到写作方法,使作文能力得到提高。
(三)积累表达技巧,提高作文水平
虽说文无定法,然而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章法,这就是作者对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优美的词句,学生在不断诵读的过程中日积月累以及不断运用,作文走向成功并非难事。
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结果。吸收多了,写作水平才能得以促进和提高。让学生学会阅读,博览群书,搜集资料,并让阅读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那么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情景一定会得到改善的。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在“写作”中促“阅读”,以助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丁有宽.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