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琼
[摘要]目的:讨论针灸推拿治疗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阶段内收治的132例高血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研究组(施推拿针灸治疗),评判标准:血压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指标并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机率的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2%,P<0.05。结论:推拿针灸治疗可增强患者的血压稳定效果,且其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高血压;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5-0104-01
高血压病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目前,医学界并未明确规定该病症的发病机制,若该病症患者的血液指标呈持续性的上升趋势,则将对其心、肾功能造成严重性的影响,致使极大的威胁其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该病症的治疗多以药物治疗为主,长期药物的服用虽然可以起到稳定患者血压指标的目的,但是其极易导致机体出现有耐药性,致使其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以致于很难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对该病症治疗过程中实施针灸推拿治疗法后的效果进行了有效的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阶段内收治的13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6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30例;平均年龄为(49.2±6.3)岁;平均病程(4.9±2.0)年。研究组中男37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49.7±6.2)岁;平均病程(4.9±2.1)年。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即给予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进行口服服用,其初始剂量为每次5mg,每日1次。研究组患者实施推拿针灸治疗,详细治疗内容如下:(1)穴位选取:以患者的太冲、曲池、风池及足三里穴作为主穴,以患者的关元、气海、解溪、丰隆、太溪、脾俞、百会、太冲及中脘穴位作为备用穴位;(2)随症加减:可具体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加用相应的针灸穴位,若患者合并有气血不足症状时,可选用气海、脾俞及百会等穴位;若患者合并有痰湿中阻症状时,可选用中脘、解溪以及太溪穴位;若患者合并有肝肾阴虚症状时,可选用关元、太溪以及太冲穴位。(3)治疗方法:选择好合适的穴位后,使用无菌针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半小时,而后以按揉、抹、滚以及按等手法在患者的太阳穴、头维穴以及印堂穴穴位上进行推拿治疗,并在患者的上星及百会穴位进行按摩,该治疗法每日进行1次,每次20min。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评估P值用SPSS22.0软件,以%表示计数资料,并利用x对其进行计算;以t表示计量资料,并利用(x±s)对其进行计算,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血压变化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指标并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研究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机率的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2%,p<0.05。
详情:对照组(n=66):便秘患者有12例、低钠血症患者有3例、口干患者有5例、高血糖患者有l例,总发生率为31.82%;研究组(n=66):麻木患者有2例、抽掣痛有6例,总发生率为12.12%。
结果:x=7.4684、P=0.0062。
3.讨论
高血压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出现明显的升高现象,当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症的常见常规治疗包括有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扩张剂以及β受体阻断药等,这些药物可有效的起到控制患者血压的效果,但是其治标不治本,且治疗安全性不高。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症的主要原因包括有机体的阴阳失调以及气血不畅等,针灸治疗的实施,可通过在患者足三里、曲池、太冲以及风池等穴位上进行针灸,有效的刺激患者穴位,降低其内皮素水平及心输出量,调节其血液动力学,且在上述穴位上实施针灸治疗后,可有效的调节患者的肝肾功能,以此来起到降低血压的目的。此外,通过辨证治疗原则可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治疗,使之有效推进其病症的治疗。推拿治疗属于临床上的一种新型物理治疗模式,其可通过对患者特定穴位的按揉刺激机体的血液循环,且其治疗安全性较高,治疗后带给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小,通过在患者的太阳穴、头维穴以及印堂穴穴位上进行推拿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的血压稳定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针灸推拿治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治疗可增强患者的血压稳定效果,不良反应少,且其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