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乐 蒋云华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有着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以有效教学策略理论为依据,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与“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雨课堂;大学英语;有效教学
【作者简介】罗乐(1980.10-),女,汉族,云南曲靖人,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语言学、少数民族文化;蒋云华(1966.03-),男,汉族,云南曲靖人,曲靖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教师教育、二语习得。
【基金项目】本文是云南省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改项目《云南地州本科院校互联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研究》课题代号2015GY003及曲靖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大数据时代地方院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课题代号2016JY003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与教学组织形式,是一个集视频、音频、图片、文档、网页、交互式问答等教学资源,与预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融为一体的开放式课堂。在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中,混合式教学将成为大趋势。(夏玲娟,2018)雨课堂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有着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同时也带来很多的挑战。本文以有效教学策略理论为依据,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特点,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与“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有效策略。
一、核心概念
1.雨课堂。“雨课堂”是清華大学推出的基于微信和 PPT 的智慧教学工具,其主要的五大功能分别为,课前手机推送课件,方便学生预习;课堂中教师的幻灯片与学生手机微信接收图片同步;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应答习题;弹幕式课堂讨论;课后数据采集和分析(吴玲娟,2019)。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清晰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重点与难点;教师在课前,根据讲授内容的基本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提升教学的灵活性;教师科学合理地组织整个课堂教学,体现教学的积极性,拓展知识面,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把握。教师注意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领与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师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充分了解其在学习方面的基本诉求,教学向学生实际需求倾斜;教师积极听取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建议,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伍素芬,2011)。
二、基于雨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多位学者对雨课堂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夏海玲,2018;曹野,2019;吴玲娟,张德禄,2019)。基本教学框架可以概括为,课前预习: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通过雨课堂PPT,在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符号资源构建的高仿真语境中,完成背景知识、文化知识等的初步学习。同时,学生需要初步自主学习理论概念,快速阅读课文,将课文中的语言知识、重点单词、词组、重点句型等进行学习与整理,就所学内容,不懂之处进行标记、提问,同时提交学习报告。
课中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师生面对面教学,结合雨课堂的屏幕推送功能,对学生已学的背景知识、文化知识,以口头陈述等方式进行检测。学生就老师课前预留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包括课文核心词汇、搭配和例句等;学生对课文进行功能性分析和批判性分析,即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长难句和语篇的衔接手段,推断作者的态度并总结观点等;学生进行合适性应用,即在雨课堂进行限时测试;最后,学生进行创造性应用,即小组合作围绕课文的话题,在课堂上进行输出练习。
课后复习:学生可在雨课堂进行自主复习,整理课堂笔记,并将课后作业上传至雨课堂(吴玲娟,2019)。
三、地方本科院校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结合“雨课堂”的优势和挑战
雨课堂作为一种智慧教学工具,尤其适用于包含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雨课堂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可以通过“查看课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预习反馈的数据,进行诊断性备课,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手机,参与限时答题和弹幕互动,课堂的灵活性和信息量被大大激活,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气氛。学生可以按下“不懂”按钮或者通过“弹幕”功能,提出疑问,课中的这些反馈数据,也有助于教师把控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再者,雨课堂将手机变成了学习工具,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有效增加和延伸,学生以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上传作业,极大地保证作业的独创性和真实性,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和精准辅导。雨课堂能为师生提供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能量,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李剑,2019)。
当然,雨课堂的良好运行依赖完好的网络和电脑的软件的支持,如果网络运行不稳定,教室几十个甚至上百人同时上网使用雨课堂,它会出现卡顿甚至中断的情况,极大地影响课堂教学。在地方本科院校环境下,受经费条件的限制,基于网络的外语教学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与重点高校相比差距较大,这给雨课堂的使用和推广带来了极大的阻力。此外,非英语专业学生呈现出语言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策略不得当等特点。而运用雨课堂学习,学生在第二课堂需要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这对学习者的自控力、学习能力、学习动机等都有较高要求。雨课堂教学环境,对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与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夏海玲,2018)。
四、雨课堂环境下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策略探索
结合地方本科院校具体的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大学英语课堂是否能实现有效教学,笔者有以下建议:
1.以雨课堂数据收集为依托,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首先强调的就是,课堂教学要以清晰的教学目标为指导。但是程晓堂(2016)指出,“‘教学目标清楚’并不等于‘教学目标正确’。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不等于所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或应该做的。” 束定芳( 2013) 指出,“相当一部分( 教师)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顾此失彼或走向极端: 要么过于强调主题知识拓展,未顾及语言知识讲解和能力训练; 要么过于强调语言知识讲解或语言技能训练,不关心教学材料中主题内容知识的拓展。” 同时,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或者即使有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准确度和精细度也不高,只能做到大致估计。利用雨课堂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前,根据讲授内容的基本特点,结合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数据分析,可以很好地设计教学方案,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在“预习详情”中,教师可以查看学生对学习资源的自学完成情况,通过学习报告,自学感受,评论等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难点,确定教学重点,灵活安排课堂中知识拓展和语言技能训练之间的比例。教师掌握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能充分了解其在学习方面的基本诉求,教学才能向学生实际需求倾斜。
2.重点发挥雨课堂语言交互环境的优势,提高课堂互动率和学生参与度。在对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研究中,程晓堂(2016)提出,课堂上要做“没有教师在场且周围没有其他学习者时,学生自己无法完成或完成效果不佳的事情。”课堂的核心要素是“相互合作和相互支持”,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和支持。“无论是学习语言知识,还是训练语言技能,都应该尽量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实现。”进而,程晓堂(2016)提出, “原则上,课堂上大多数时间里,应该能看到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结合教学目的和内容,尽量设计互动型的课堂教学活动,如分享知识与经验、讨论观点、解决问题、表达观点和态度。教学活动要聚焦话题和内容,而不能聚焦语言知识。大多数情况下,课堂上的交流、讨论等互动活动应该是围绕某个话题及相关内容展开,而不是围绕某些语言知识或语言形式。教师要学会使用有助于促进互动的课堂话语。互动话语的话轮转换较为频繁,鼓励其他人参与,通常使用口语语言。”
这一点尤其适用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讨论参与度不高等特点,雨课堂的交互功能,无论是限时答题、弹幕互动、投稿还是随机点名,都为课堂互动注入了活力,并提供了多元的互动形式。教师可以把任何学生的投稿,推送到其他学生的手机端,实现知识的分享。可以通过分组的功能,组织班级讨论,解决问题。通过限时答题、弹幕互动,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一直牵引在课堂互动中。用雨课堂组织教学,可以实现大量的互动,极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3.提升教师和学生信息化数据的分析能力,充分利用雨课堂数据收集功能,指导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需要以讲座或者专门培训的方式,提升教师和学生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以往教师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主要靠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从作业、测试和课堂观察来获得,这样的数据收集过于零散和模糊,不能全面准确地指导教师有效调整教学。而在雨课堂的“课堂报告中”能清楚地看到课人数、学生数据、课件数据、课堂投稿等信息。学生数据,对习题完成情况与学生学习情况,提供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课件数据,提供了学生不懂的课件数量,还有学生对课件、习题的评论,对于这些量化的直观的报表,如何提取有用数据,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利用数据指导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都值得教师学习。
对学生而言,雨课堂后台提供的个性化报表,量化、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动态,而学生也需要学习如何根据自己的学习数据,调整学习策略,针对性地加强练习。
五、结语
雨课堂作为“互联网+”智慧教学的新型模式,能以科学、精准的数据,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能很好地解决教学目标不清晰、不合理,课堂互动不足,过程性评价模糊等难题,对于教师教和学生学,均能有效提高效率,在推进教学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在地方本科院校中的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课堂上究竟应该做什么[J].山东外语教学,2016(1): 61-67.
[2]李剑,王晏.浅析雨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J].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2019(8):81-83.
[3]束定芳.英语专业综合课目标与教师素质——第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授课比赛述评[J].外语界,2013(2):43-49.
[4]吴玲娟,张德禄.基于雨课堂的通用英语设计学习模式研究——兼论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9(3):78-84.
[5]伍素芬.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海外英语,2011 (11):102-103.
[6]夏海玲.基于屏幕推送技術和“雨课堂”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