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教学模式

2019-09-10 07:51郑红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90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德育教学小学

郑红玲

【摘要】《品德与社会》教学本身属于小学德育的范畴,在教学中将生活中的内容融入进来,并且结合多媒体以及新型课堂可以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防止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主动学习,然后将课本知识逐渐内化成为自己的理念与实际行动,从而使德育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并且使德育的感染以及说服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德育教学

一、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1.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①实现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教学对于学生观念与品德的建设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目前,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有限,对知识不能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影响了实际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可以将课程教学与生活相互联系起来,把生活中存在的教学素材充分的挖掘出来,利用生活中的事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点的难度。同时,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获取最真实的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他们能够实现全面发展。

②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对传统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特点进行总结可得,说教式以及独白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如果能够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根据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能够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的激发出来,使课堂活泼、趣味。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个人观点的表达,而通过缓和课堂气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好地展现课堂教学的活力与魅力。

2.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①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与实际性是课堂教学的两项基本要求,实现教材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是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的关键,对于发挥引导作用的教师群体而言,其教学目标应该紧贴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教育素材。从而使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逐渐形成优良品德。

以《平安回家》的教学课程为例,如果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未重视与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会导致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大幅度降低,而通过提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可以有效克服上述问题。例如,借助多媒体等新兴教学手段展示出违法交通规则带来的恶劣影响,并在交通标志与代表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拓展,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大幅度提升,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通观念与意识。

②创设情境生活化

教学情境生活化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具有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激发情感共鸣等显著优势,这就要求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通过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等途径,为学生搭建一个交流与展现的平台,其中,情景的选择与创设方面需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在不适合的情况下生搬硬套,否则会给学生带来错误的引导。

3.合理引用热点新闻,树立正确价值观

对于生活化课堂的打造而言,通过合理引用热点新闻与市政等贴近现实的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与巩固提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与参与度。其次,相比于单一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市政与新闻等社会热点有利于构建生活化课堂,摆脱了机械化说教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以及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分析、体会以及处理能力。例如,在讲解《伤心的地球母亲》一课时,教师可以放映视频美好大自然的视频,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就在于到处都散发着生命的气息。但是现阶段,我国过于追求经济发展,工厂废气与废水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以央视新闻的《每周质量报告》为例,某地存在工厂严重污染当地水源的情况,将社会实例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与认识,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其树立尊重生命、尊重生态的正确观念。

二、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打造生命化课堂

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从而将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出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一般不如语数外得到学生重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较慢,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中教师应该不断引进新的教学方式,将先进的多媒体技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从而形成新鲜生动、内容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并进行合理地课堂导入,从而使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文化修养与人文素养,真正地实现生命化课堂。

三、采取合作式课堂

培养发散思维,对每一个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全面掌握,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小学《品德与社会》对德育非常重视,能够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新课改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新型课堂,如合作探究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额发挥。合作式课堂中,学生进行自由组队,集思广益,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获得进步,真正实现生态化课堂。以《与历史文化名人对话》的讲解为例,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对四大名著的电源片段进行展示,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然后组织课堂合作等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围绕名人名家及其作品进行讨论,结束后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展示与互相点评,还可以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绘画以及文学作品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在整個过程中,教师需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将教学目标落实到所有学生个体或者组别,实现生态化课堂的打造与完善,在因材施教的教学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提升其沟通与交流等能力。

四、营造教学氛围,促进师生交流

在进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平等友爱的氛围,使学生与教师形成朋友般的关系,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促使教学活动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要想老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以及沟通,老师必须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全面了解以及掌握。教师只有对学生有了非常充分的了解,才能对他们的感受有一个准确的掌握,从而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将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差距的原因找出来,再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从而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加强沟通。其次,教师要充分接纳学生。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工作态度与耐性,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教化,最后,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人格与权力的尊重作为教学基本要求是确保学生健康地学习与发展的必要前提。

五、结语

《品德与社会》来源于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对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学校以及教师必须要对《品德与社会》的教育进行加强,教师要对各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充分的掌握,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使《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质量以及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蔡少波.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德育教学模式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46):74-75.

[2]卓玛曲措.小学德育教育与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关系[J].魅力中国,2018(38):97.

[3]邓春燕.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实践课开展模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8(26):75.

[4]黄爱华.浅析德育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考试周刊,2018(36):110.

[5]王太平.浅析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8(10):112.

[6]王国林.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7(13):77-78.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德育教学小学
论在德育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学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