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应用文教学回归“应用”

2019-09-10 07:22顾颖润
关键词:应用文演讲稿书信

顾颖润

摘要:让小学应用文教学回归“应用”,可以构建功能语境,提供应用文写作的“软环境”;紧扣文体知识,夯实应用文写作的“硬实力”;把握教学逻辑,规划应用文写作的“路线图”;树立主体意识,发挥应用文写作的“主动性”。

关键词:应用文功能语境文体知识教学逻辑主体意识

提到小学作文,大家脑海中出现的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这几类,普遍对应用文不够重视,考试也很少涉及。其实,应用文一直都是小学作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有“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的要求,现行的统编语文教材中应用文写作的比重也在增加。

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收据等”,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不过,应用文格式、内容相对固定的特点容易导致教学程式化,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一则高考作文题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 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請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2019年高考全国卷II的作文题。这道题开放性强,可选的角度比较多,涉及的文体——演讲稿、日常书信、观后感、慰问信都属于应用文范畴。这似乎在传递一个信号:作文不仅要有文学性,更要凸显“经世致用”的社会意义,要重视作文的实用性。细观这则作文题,它一改应用文给人的刻板印象,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议。这也给我们的应用文教学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一、构建功能语境,提供应用文写作的“软环境”

应用文要“因事而作”。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创设学生可能会遇到的语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学生所处的写作语境不是真实语境而是功能语境,我们称其为“软环境”。

上例作文题的要求中提到“切合身份,贴合背景”。切合什么身份?贴合什么背景呢?参加高考的都是风华正茂的青年,这一身份与题中的主体“中国青年学生”是一致的。而作文题的描述则将考生带入了一个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中: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祖国建设……题目构建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功能语境,让学生不是为了写而写,这便赋予作文实用价值。

日常书信是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一种实用文体,但是大部分学生写得干巴巴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的信是写给老师看的,收信人不会看到,是“假写”,学生自然提不起兴趣。于是,我在书信的写作指导中,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变。

班级里有个人缘很好的学生刚刚转学去了外地。我先带大家简单回忆了与这位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告诉他们这位同学也很想念老同学,很想了解同学们现在的学校生活,希望大家通过书信告诉他;然后,拿出了事先准备的信纸、信封、邮票等,告知大家信是要寄出去的。此言一出,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动笔。这样的语境构建,让书信的实用价值得以体现。

其实,很多的应用文都是通过“用”体现其价值的,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用”的“软环境”。比如,以前的请假条都是家长写的,现在可以让学生自己写;班级的征稿通知、为困难学生捐款的倡议书等完全不需要老师包办,可以让学生亲自“操刀”,让应用文真正“用”起来。

二、紧扣文体知识,夯实应用文写作的“硬实力”

应用文具有实用性强、时间性强、规范性强等特点,尤其强调其规范性。而应用文的形式相对固定,这也是它与其他文体最大的区别。所以,在小学应用文写作中,形式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最能够体现学生应用文写作的“硬实力”。

上例作文题的要求中特别提及的“符合文体特征”正体现了应用文注重形式的特点。我们来看其中涉及的几种应用文体的形式有何区别:

演讲稿第一行顶格写称谓语;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接着是正文,表达观点;最后是结尾,表示感谢。日常书信前面三个部分与演讲稿一致,但结尾一般有祝福语,最后还要署上写信人的姓名,另起一行写日期。观后感包括“开头、感受、形式、事例、结尾”几个部分。慰问信首先要在标题行居中写上“慰问信”三字;开头顶格写受慰问的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结尾表示共同的愿望和决心,并写上祝愿、敬辞等;落款要写上进行慰问的单位或个人的姓名及日期。

在内容上,这几种应用文因为对象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演讲稿需要环环相扣,并且有感染力;日常书信一般写给比较亲近的人,表达更加口语化;观后感着重在“感受”;而慰问信则需要公文化一些。

如果对这些文体特征不够清楚,学生即使文采斐然,也写不出符合要求的应用文。所以,小学应用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分不同种类的应用文的重点、难点及应规避的错误,启发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归纳看似散乱的知识点,提升应用文写作的“硬实力”。

三、把握教学逻辑,规划应用文写作的“路线图”

所有能力的获取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写作更是如此。教师要把握习作教学的内在逻辑,才能够“拾阶而上”,逐步夯实学生的写作能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写作内容是非常注重逻辑性的。本文仅以应用文(各册内容见表1)为例,谈谈如何规划应用文写作的“路线图”。

可以发现,应用文写作在每个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比如,关于阅读后的写作,从“推荐一本书”到“写读后感”再到“写作品梗概”,要求逐步提高:推荐一本书只要写一段话,或几段话,表达比较简单;读后感则需要做到整体观照,并能夠就其中某种思想、写法或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作品梗概则要在读懂、读透整本书的基础上进行提炼。

同一文体在不同的年段也会重复出现。比如,写信在四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上册都出现了,但是很明显,四年级上册更关注格式,而五年级上册侧重于表情达意。

教师一定要能够从小学六年甚至更为长远的角度去观照应用文的写作,不任意拔高,也不随意降低,把握其内在的逻辑,注意前后联系,规划“路线图”,找到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最佳路径”。

四、树立主体意识,发挥应用文写作的“主动性”

主体意识是开展认知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和根本动力。应用文是写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事是自身之事,用是切身之用,学生就会“反客为主”,在应用文写作中自觉地成为主人。上例作文题的要求中的“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传递的就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性的思想。

学生擅长的表达形式是有差异的,面对真实的生活,可以“应用”的文本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在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推荐一个好地方”的应用文习作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写作时容易产生“疏离感”,对于景点的介绍,辞藻华丽却并不是真实的表达。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小小的改变:利用班级亲子活动的契机,提出推荐活动地点的要求,而且这个地点必须是自己去过的。先由小组进行推荐,其他成员帮助推选代表润色;再在全班面前进行推荐演讲,比比谁的方案最打动人心;最后,全班投票选出“最佳景点”,确定为亲子活动的地点。这样的改变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他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喜欢的地点脱颖而出,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小学阶段,教师不能忽视应用文教学,应当积极改进教学方式,从重形式走向重内容、重语用性交往,真正让应用文的教学回归“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猜你喜欢
应用文演讲稿书信
失窃的书信
阳光住进我心里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构建有效的应用文教学课堂
创设写作趣味张扬学生个性
“三招”助你写好爱国演讲稿
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
高校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及应对策略
祖国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