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云玉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对体验式学习有精辟论断,唯有向学生传授实践理念,才能为学生习作提供丰富素材信息,提升习作学习品质。小学学生习作基础比较薄弱,其致因是多方面的,缺少生活体验是重要原因。教师在具体教学设计时,需要建立体验意识,主动为学生创设体验情境、强化体验阅读、丰富体验活动、接轨体验生活,形成更广泛体验认知,全面提升学生习作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体验意识
习作教学有其个性特点诉求,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适宜学习情境,以成功激活学生体验意识。主题习作素材展示、教师教学引导、学生搜集习作信息、集体交流会、媒体互动交流、实地观察等,都可以给学生提供体验机会,将学生带入习作思维之中。小学生直观思维比较敏感,对体验式活动有浓厚参与兴趣,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教学布设,其调度效果会更为显著。
如教学部编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师在教学启动后,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盆栽花卉:大家对我们教室内的花卉一定很熟悉,再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花卉有什么具体的特点,也可以结合其生长习性展开介绍。学生听说要观察教室内的花卉,自然是兴致勃勃,因为平时对这些花卉都有关注,观察开展极为顺利。在观察成果展示时,学生都能够从个性角度给出解读。有学生认为君子兰最为高贵,其叶片修长,那绿色更是纯粹,给人以美的感受;也有学生对仙人掌情有独钟,认为仙人掌虽然多刺,却体现了个性,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是最有智慧的植物。教师为学生布设习作任务,让学生结合观察体验,选择一种植物进行具体描绘。学生有了前面的观察经历,顺利进入习作操作状态。
教师为学生创设现场观察机会,让学生对教室内的花卉进行重点观察,并集中展示观察信息,启发习作思维。因为教师引导得当,学生观察细致入微,确保习作顺利推进。学生有观察体验,为习作积蓄更多认知。
二、强化阅读,提升学生体验品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对读书效果的最直观诠释。小学生阅读积累不够,其习作常常处于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针对性阅读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自主探索习作操作路径,这对提升学生习作操作品质有重要帮助。当习作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阅读文本,让学生开展筛选性阅读,学习人家的语言、结构,开头、结尾、过渡、衔接、铺垫、渲染、照应等技法,为习作提供更多学法支持。
学生阅读认知基础呈现差异性,这是因为其生活环境、学习基础、感悟品质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自然在习作操作中存在一定差距。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布设不同习作任务,或者是提出不同写作要求,以体现分层教学意识。如《习作:我做了一项小实验》,教师先让学生回顾生活经历,搜集实验素材信息。学生开始回忆思考,渐渐有了一些信息呈现。教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经历,学生都能积极给出回应。为确保习作能够顺利展开,教师为学生推荐了一些阅读文本。如“种子的发芽实验”“沉浮实验”等,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关注其结构、语言的构建和运用,准备运用到习作操作之中。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实验过程写下来,习作学习顺利推进。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习作阅读范本,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通过范例引导,让学生学会实验类型的习作该如何操作。从学生阅读和写作过程来看,教师教学布设是比较有成效的,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启迪,强化了学生阅读体验,提高了学生习作操作品质。
三、丰富活动,保持学生体验热情
学生大多喜欢参与一些实践性活动,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活动内容,势必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习作感知体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互动之中形成习作灵感。生活观察、社会调查、演讲比赛、读书会、游戏比赛、演唱表演、背诵竞赛、诵读竞赛、角色演绎、经典摘抄、课堂辩论等,都属于集体性活动,其中蕴含丰富习作素材,教师要合理设计和组织,以保持学生体验热情,为习作教学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学生想象力是极为丰富的,关键要看教师如何调度,如果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想象契机,自然能够成功调动学生想象思维,为习作提供更贴切服务。如学习《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教师先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串联成一个小故事。学生对绘本信息比较敏感,自然能够给出积极回应。课堂内研究气氛热烈起来,教师与学生直接对话,为学生展开想象提供助力支持。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学生的个性想象故事不断诞生,教师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讲述自己的想象故事,然后写下来作为习作内容。学生根据教师布设展开具体操作,教师深入到学习小组,认真听取学生讲述,并给出具体的指导,让学生顺利进入习作状态。
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图片信息内容,让学生根据图片展开自由想象,將图片信息变成一则故事,这个设计与学生习作思维高度契合,教学调度效果显著。学生对绘本有更强敏感性,自然能够顺利进入想象空间之中,对各种图片信息内容进行关联性整合,形成崭新习作内容。
四、接轨生活,形塑学生体验认知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先生将生活体验教育进行形象比喻,为我们提供更多启迪和参考。学生生活经历虽然不是很深厚,但对习作形成的支撑作用不可忽视,让学生接轨生活实践展开习作思考,可以给学生心理造成冲击,这样才能展现习作的真情实感。接轨生活进行习作活动设计,教师还要对学生兴趣取向有深入了解,唯有契合学生习作思维,才能形成真正的教学激发动力。
学生生活体验最为直接,如何将习作学习和生活经历结合到一起,考验教师的教学智慧。如教学《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教师先让学生展开生活观察:环顾四周,看看同学和老师,哪些人具有鲜明的外形特点,或者是性格思想方面的特点,准备一个讲述提纲,在小组内讲述你的观察体验。学生听说要观察身边熟悉的人,自然有浓厚的参与兴趣。课堂互动气氛活跃起来,每一个学生都选择了重点观察目标,并列出讲述提纲。在交流互动环节,教师让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做重点介绍,学生逐渐找到操作起点,课堂展示获得圆满成功。教师为学生布设了习作任务:介绍身边有特点的人,题目自拟,要写出其主要特点。学生有了前面的观察经历和展示体验,自然有话要说,习作操作顺利展开。
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抓住其特点进行介绍,为学生提供难得体验机会。学生大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身边人进行详细审视,自然能够找到其突出特点。特别是动态方面的特点,如说话语气、习惯动作、个性表情,还有来自思想性格方面的特点,都具有鲜活的价值。教师在学生观察基础上布设习作任务,学生学习积累丰富,习作操作自然会有更好的效果。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实践体验活动,势必能够强化学生阅读认知,并在不断实践中完成认知内化。习作教学指导呈现体系性,教师在教学策略制定时,需要充分考虑多种制约因素,自觉为学生创设体验机会,让学生结合体验进行习作操作,自然能够写出有血有肉的鲜活文字。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小学语文“体验式”习作教学指导策略研究》(编号:FJJGZX18—74)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