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的五大解题策略

2019-09-10 07:22朱少山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2期
关键词:题干诗句题目

朱少山

从历年的语文高考大纲来看,诗歌鉴赏题的能力层级定位于“鉴赏评价”(能级层级D),主要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诗歌鉴赏题考查的热点内容,思想情感类题目经常受到出题者的青睐,常常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各地的高考试卷和模拟试卷中。在备考训练中,由于对诗歌鉴赏的技巧掌握不够,很多考生往往无法深入体会其中的思想情感,导致丢分失分较多。如果能掌握运用以下解题策略,考生便可以从容应对。

1.审读题目。诗歌标题往往是诗歌内容的概括,是诗词的“眼睛”。所谓审读题目,是指我们在解答思想情感题时,要时刻留心诗歌的标题,分析题目所传达的点滴信息,把握题目与诗歌内容之间的关系。

例如,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二模的《望江南·幽州九日》,此处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第15题考查“本词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其实我们只要结合标题,就能分析到诗人所要表达的对故国的无限思念之情。再如2016 年全国Ⅲ卷古诗阅读第9题:“这首诗(曹翰《内宴奉诏作》)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很多考生感觉该题难度很大,无法领会曹翰的诗的情感。殊不知,只要我们把标题中的暗示意味读透了,答案也就水落石出了。在诗人看来,参加皇帝的内宴是特别的恩宠,所以一旦“奉诏作”,那只有感动奋发、表达忠君报国的决心了。所以,我们就不难明白曹翰在这首诗中主要是表达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的豪情。

2.审读作者。在我们看来,每首诗歌的创作都与诗人所处的社会时局和个人的命运遭际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境,做到“知人论世”。即根据作者的相关信息,推敲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的创作风格、诗歌的感情基调等。特别是遇到熟悉诗人的陌生诗歌,我们就要充分调动与诗人有关的知识储备,参照其作品一般的思想情感去欣赏该诗。

例如2018年四川省绵阳市三模的《答庞参军》。作者是东晋的陶渊明,其诗一般都会流露出高蹈尘世的隐逸情怀。该诗在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之外,也同样表达了立志归隐、不愿出仕的情感。再如2015 年全国Ⅱ卷的《残春旅舍》,第9题问“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此时,我们需要注意到题目末尾有个关键的注释:“韩偓,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考生只要抓住“流徙闽地”这一创作背景的提示语,就不难看出诗句所渗透的羁旅行役的孤寂愁苦。

3.审读诗句。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除了将目光聚焦诗题和作者外,更要聚焦诗句,特别是其中的关键词和重点意象。一方面,有些诗歌会用某些关键词来直接袒露心迹、表白情感,这就是所谓的“诗眼”和“情语”。抓住这些词,考生就能迅速把握作者的情感。另一方面,诗歌作品的思想情感常常借助意象来表达,意象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在诗歌鉴赏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意象的揣摩来感受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氛围,感悟蕴含其中的丰富而强烈的思想情感。

例如,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二模的《和子由四首·送春》,第15题“本诗二三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这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我们只要抓住相关诗句中“病客”“惟思睡”“亦懒飞”“俱扫地”和“两忘机”等关键词,情感就不难理解了,即老病无聊、青春不再的感伤和忘却烦恼、消除机心的愿望。再如2014年全国新课标Ⅱ卷的《含山店梦觉作》(韦庄)和《宿渔家》(郭震)。第9题“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从韦庄的诗中的“流离”“客天涯”“江南梦”和“惆怅”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感是孤独惆怅的;而郭震的诗中的“芦花”“笑说”“明月随船送到家”等意象和关键词则传达出诗人的情感是喜悦和乐观的。

4.审读注释。很多诗歌鉴赏题会附录相关的注释。注释的暗示作用很强,或是对作者的简介,或是对背景的说明,或是对字词的诠释,或是对典故的解析等。我们审读注释,就是通过注释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把握作者写作的意图,理解作品的含义,进而揭开情感的面纱。

例如,2018年广东省东莞市二模的《次韵和甫咏雪》。注释①:“和甫,即王安礼,是王安石的六弟。他有《咏雪》一诗,这首诗便是依它的韵脚而作。此诗当作于新法推行时。”第15题:“本诗作者借咏雪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如果我们忽视了注释的解说,我们就根本无法深入领悟诗人的真正用意。因为诗歌表面写“雪”,而实际表达的是有关改革变法的思考和情感。再如,2015年福建卷的《秋夜纪怀》:“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注释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第(2)题“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此时,我们需要抓住注释③④中的“大散关”“举着火把”,再结合陆游的生平思想,就不难看出诗人表达的是重返战场、报效朝廷的爱国情怀。

5.审读题干。题干是命题人精心设计的,除了提出问题外,还可以提供有用的暗示。如果能准确把握题干要点,我们也可以获得较多理解诗歌思想情感的依据。因此,考生要谨记审读题干,揣摩命题者的设题意图。

例如,2018年廣东省广州市一模的《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其一)》。第15题:“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对顾子敦赴任河东的情感态度。”题目为考生理解思想情感提供两个方面的暗示:首先,要立足全诗进行分析,而不能拘泥于个别诗句;其次,这种情感是“对顾子敦赴任河东”发出的。我们根据题干的提示,再结合具体的诗句,就能得出答案,即对友人升迁的欣慰之情、对友人赴任新职充满关心期待,以及勉励友人要劝课农桑。再如,2018年安徽省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的《又呈吴郎》。第15题:“请从‘扑枣’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审题后,我们不难发现,“从‘扑枣’入手”是我们思考这道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意味着答案中所涉及的每种情感态度都应该以此为立足点进行分析。

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读懂是前提。我们必须多管齐下,“五读俱全”,要学会利用诗题、作者、注释、诗句和题干来全面地分析诗歌。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拥有一颗善于体悟的慧心,我们就能透过诗词的一枝一叶,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把握诗人的脉搏,解读诗人的情感。

另外,组织这类题的答案也很重要。一是保证答案严谨有条理,既能鲜明地指出思想情感,又有充分的事例分析。二是为阅卷老师提供便利,在阅卷量大时,层次清晰的答案有助于让阅卷老师迅速捕捉到思想情感的要点内容。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分点作答,力求写满答题区域,尽可能地让自己的答案涵盖到诗歌所蕴含的所有的思想情感。

考生务必要注意避免以下几种不规范作答的情形:一是隔靴搔痒,没有准确提炼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是情感的表述过于泛化笼统,不够具体清晰;二是情感和分析的文字表述比较混乱,使阅卷老师不能及时有效地捕捉到答案要点;三是没有分点呈现,答题缺乏应有的条理和层次,使阅卷老师容易忽视其中的答案要点。

猜你喜欢
题干诗句题目
数字算式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追根求源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
破解诗歌鉴赏题五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