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忠友
叶圣陶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告诉我们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引导学生像品茶一样去揣摩语言,品味文字的内在美,品味作者用词的形象感、情味感,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理解、辨析、感悟等能力,进而以一定的方法和习惯学会阅读。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咬文嚼字,让学生品出“茶香味”的这种境界呢?
一、与课文情境紧密结合,让词语形象起来
【教例】人教版六年级第11册《一夜的工作》“审阅”一词的教学片段——
师:一叠一尺来高的文件,总理是怎样批改的呢?作者用了一个词来说总理是怎样批改文件的,谁能说说?
生:审阅。
师:“审阅”是什么意思,大家读下面的话,下面写的都是“审阅”的表现。
生: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
生:一边看,一边思索。
生: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师:不错,这些都是“审阅”的表现。那么作者是如何描述总理审阅文件的,请你把相关动词画出来,并想想,总理每审阅一份文件有哪些步骤呢?
生:我发现总理每审阅一份文件都有看、画、想、问这四个步骤。
师:从这四个词我们可以看出总理是怎样一个人?
生:总理工作态度十分认真。
生:总理工作劳苦。
师:同学们,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去看文件才叫审阅。可是,一尺来高的文件总理都以这样的态度去审阅,可见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的劳苦呀!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评析】新课标强调:“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要想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文中的词语,如果只是搬出字典中的解释给学生的话,学生根本上不能真正理解。所以,教师须将咬文嚼字与课文的情境紧密结合。我为了让学生理解“审阅”的意思,通过结合课文情境,深入地咬文嚼字,通过与“看、画、想、问”等文中的词语相结合,准确、形象地表达出了“审阅”的意思,这比字典中的解释更形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总理工作态度多么认真、工作多么劳苦。
二、与“写写练练”紧密结合,让词语丰满起来
【教例】人教版五年级《再见了,亲人》“雪中送炭”一词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想一想,句中“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
生(脱口而出):老师,我知道,“雪中送炭”说的是指大雪天给人送炭。
师:再想想,课文中是指谁去送“炭”,这个“炭”又是什么?
生1:课文中是指朝鲜大娘为志愿军叔叔送去打糕。
师2:那么大娘是在什么情况下为志愿军叔叔送去打糕的?
生3:大娘是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的情况下送去打糕的。
生4:这时他们已经饿到了极点。
生:大娘还要冒着炮火、穿过硝烟,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送打糕。
师:是呀,这才叫“雪中送炭”!同学们现在请你们联系生活想想,你遇到哪些情形也是“雪中送炭”,请你写下来。
生5:2008年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灾区人民生活极其困难,此时党和政府,各地的志愿者都及时送去各种救灾物资,这就叫 “雪中送炭”。
生6:王玲同学得了白血病,家里经济困难,学校师生纷纷捐款,送去了3万元钱,同学还到医院陪伴她,鼓励她要坚强。
生7:这次体育测试仰卧起坐考试,我一个都做不好,体育成绩不合格,正当我失去信心之时,好友鼓励我要有信心,陪我一起坚持锻炼,这对我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呀!
师:看来生活中有这种雷锋精神的人还不少。那谁能说说,怎样的帮助才是“雪中送炭”呢?
生: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
【评析】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咬文嚼字要多加实践,而写写练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情感色彩,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在上面的教学中,如果直接告诉学生“雪中送炭”的意思,这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结合课文中特定的语境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雪中送炭”的意思。之后,又结合了生活情境,采用“写一写”的方式,这样词语的意思就更加具体形象、令人难忘。
三、与情境表演紧密结合,让词语清晰起来
【教例】人教版四年级第7册《巨人的花园》“逃窜”一词的教学片段——
师:“逃窜”是什么意思,有同学愿意到台上来表演吗?
(学生蜂拥而上)
师:同学们,你們刚才这个表演“逃”字没有问题,但理解这个词,关键是要演好“窜”字。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想想应该怎么表演?
(学生再次读文,边读边思考)
师:“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他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此时台上学生向四面八方跑去,有的向前,有的向后,有的猫着腰……)
师:你们的表演可真到位,哪位同学说说“逃窜”是什么意思?
生:迅速逃跑。
师:强调速度快。
生:逃散。
师:怎样“逃散”?你们刚才表演了,应该有体会。
生:抱着头逃,向不同的方向跑。
师:结果呢?
生:自己隐藏起来。
师:真好!经过你们的表演与思考,理解了什么叫 “逃窜”。
【评析】理解词语是我们小学语文阅读课当中一项重要任务,是体现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教学当中,教师能够以一二个关键词语为教学的突破口,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在以上课例中,如果让学生查字典理解“逃窜”的含义,显得有些抽象,理解也较为模糊,而此时老师利用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怎样跑才叫“逃窜”,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
四、与画面想象紧密结合,让词语灵动起来
【教例】北师大版四年级第7册《瑞雪图》“粉妆玉砌”一词的教学片段——
师:雪景美在哪呢?把你最想读美的句子有感悟地朗读出来。
生:我最想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读美。
师:我想听听你的理由。
生:我觉得这粉妆玉砌的世界特别美。
师:你们看,他抓住“粉妆玉砌”想象到这雪后的世界非常美。
师:“粉妆玉砌”究竟是怎样画面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生1:多美的景色啊,我的眼前此时万里江山变成晶莹洁白的雪的世界。
生2:此时大地白茫茫的一片,万物都被一层厚厚的雪覆盖着,好像都用银粉装饰过的。
生3:我想象到眼前的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仿佛是用玉石雕刻而成。
……
师:(多媒体播放)看,同学们,这就是粉妆玉砌的世界。
生: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真是好一派晶莹透亮的童话世界!”大家带着这样的想象再来读带有粉妆玉砌这个词语的句子。
【评析】词语本身带有很强的画面感、形象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转化成画面,让学生运用想象来“复活”词语的本来面目,并想象词语所蕴含的意象,这样那些词就有了质感的画面,然后再品读就能使词语灵动起来,实现词语与精神的同构。以上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让学生想象粉妆玉砌是怎样的画面,学生从其意义中想到了粉妆玉砌就是万里江山白茫茫的一片,好像都用银粉装饰过的,用玉石雕刻而成,这样的想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由外在的美,到内心的美,真正成为美的化身,并在美妙的现象中理解词语“粉妆玉砌”。
总之,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如品茶一样去推敲语言、品味语言,引导学生去体味文章中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让他们真切感悟到语文的美就潜伏在语言文字的深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品出语文的“茶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