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凤琦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出现在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群文”这个词最早是由台湾学者赵镜中先生提出来的,后来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联合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对“群文阅读”开展了深入研究。在2013年第一次界定了“群文阅读”的概念,即“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随着“群文阅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概念、内涵、价值、实践形式等研究也在逐步深入。经过语文教育专家、一线语文教师的不断思考、研究、论证,目前,语文教育界已经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群文阅读是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范畴内“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通过集体建构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活动,最终在课堂上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多文本阅读教学类型,借鉴了“拓展阅读”“一篇带多篇”“单元整组阅读”“海量阅读”“主题阅读”等多种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可具体实施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策略。辽宁省的“群文阅读”研究始于2017年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群文阅读实验研究”,作为省级试验区,加入了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的“十三五”规划课题,大面积开展群文阅读的研究,开启了省际间学术交流。我们以“群文阅读”的名义,以核心素养的含义去演绎语文课程的丰富与深刻;我们苦磨群文教学的新颖与灵动,探究课堂活动的厚重与鲜活,让一堂堂群文课传递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导向,折射语文教育育才成人的精神引领。
面对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需要学会快速阅读,快速筛选信息。在推动“全民阅读”的关键阶段,如何抓好阅读“红利期”,用整合的、结构化的阅读方式来浸染、提升学生丰厚的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更科学、系统、创新地读足够多的好书,是当前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努力的方向。“群文阅读”以蓬勃发展之势,改变了现有阅读教学的格局。
本研究紧紧抓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两条主线,建构课内大量阅读的基本模式,灵活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效率及阅读技能,最终指向学生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提升,这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所在。群文阅读的议题搭建了贯通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实现了课内大量阅读,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不仅有意思、有意义,还越学越灵活,为学生形成在生活中搜寻、处理各类信息能力,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打下了基础。
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首先做一个阅读的有心人。作为语文教师,要让阅读成为良好习惯,成为持续一生的自我教育方式。教学群文课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需要具备核心素养的教师去演绎群文的精彩与魅力。教师的核心素养至少应该包括有“颜值”的教学基本功、“爱好读书”的职业习惯、“文学练笔”的教学生活、“解读文本”的备课功底、“专业情意”的心灵底色、“艺术教学”的必备能力以及不断绽放的教学智慧。这些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同时也应是研究群文阅读教学教师的专业压舱石。
教师要做好群文阅读,还有几个环节需要注意:
一是要考虑群文阅读的核心要素“议题”。议题是指一组文本中蘊含的具有开放性和可议性的话题,没有议题统摄教学目标,群文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无法再发挥群文阅读真正的作用。
二是选文和组文要讲究“结构化”。群文的多文本不是简单的多篇叠加,也不是集合某些有关联的文章,而必须是围绕议题选取一组文本。这组文本是一个“整体”。要对这样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文本进行有效阅读,就需要有“结构化”的理念支撑,“一组一组地读”。
三是议题和选文的指向都不能脱离教材,即教学内容可以对课内的阅读教学目标进行巩固、强化、拓展。
四是教师要明确群文阅读的集体建构不可以事先确定一个标准答案,师生要在课堂上共享智慧,共同构建文本意义,在师生智慧生成的交融中达成共识。
最后,教师要预设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一些生成性问题,教师要预先考虑对策,如文字量过大或过小、问题过难或过易、学生的质疑的方向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实际表现可能与单篇教学出现的问题不一样,教师应该针对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
(责任编辑: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