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水准

2019-09-10 07:22侯国军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每学期教研组校本

侯国军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旧观念激烈碰撞,很多教師在实践中遇到了新问题。在课改实验进程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若使课程改革卓有成效,我们必须倡导以师为本,聚焦校本教研,着力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为了教师专业水准提升的需要,我们在广泛听取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呼声之后,制定了强化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水准的五年规划。我们在规划中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实施的举措做出了切合乡内教情、教师实际的阐述与说明,尤其对学校领导在校本教研中的位置和作用提出明确要求:在课改实践中,领导要引导教师发现应解决的问题;要指导教师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为教师研究问题提供必要的便利和有效的服务。

与此同时,我们建立校本教研组织,明确校本教研的职责:确定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研组为基本的研究单位,教导主任(校长)为教研组长,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为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确保课改的顺利实施和校本教研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课改实验总结,培养人与被培养人进行交流,共同商定下一步的目标与做法。学校为被培养人提供展示的空间,定期开展研究汇报课。

为使教师较快提升专业水准,增强校本教研成效以适应新课改,我们又着力于校本教研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

(一)建立人员承包制度

为提高校领导、教研员等校本教研骨干人员参与、指导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制定了人员承包制度。

中心校主管校长、教研员等人员直接、全程参与相关组织机构及教师个人召集、要求的教研活动,并给以必要的点评指导,其表现与年度考核挂钩,从而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二)建立集体备课和评课制度

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钻研教材、取长补短、增强教研热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符合教师需要和新课改的需要。为此,我们规定学校每两周、教研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具体要做到:“四定”“四备”。“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四备”,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

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互动和发散思维,提倡教师之间的反思、交流和探讨,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思考型转变。

我们坚持讲课、评课、反思一体化。不论是哪个层面的研讨,主讲人都要说明讲什么、怎样讲;评课人都要明确评什么、怎样评,在讲与评的过程中,大家共同反思成败得失。

(三)建立理论学习与提高制度

为了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我们开展了“三个百”活动,即每个教师每学年读100篇文章,记100段教学札记,学校解决100个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校提出了“六个一”的要求,即每名教师每学期写一课优秀教案,上一节优质课,出一套优质试题,做一次优质讲座,写一篇优质论文,学校出一本优质反思集。此举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知识,开阔了教师的理论视野,也形成了教师学理论、用理论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激励制度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保证活动持久、深入、有效地开展,中心校制定了考核奖励制度。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估,以质量的高低、成效的大小分出等级,排出名次,记入年度百分评比,学校给突出的教师加分,并通报表扬。学校以校本教研制度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定了教师的课改信念,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发展和提高。

校本教研的主旨是研究问题,领导者及相关责任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走进课堂,走近教师,用心倾听教师的呼声,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据此安排、组织教研活动。

(一)备课流程化,搭建合作研究平台

在召集集体备课时,学校采用流程化方式,即个人初备(形成初案)—集体研讨(形成同案)—个人补充(二度设计与反思)。其中“集体研讨”是关键环节。同年级或近邻年级,同学科坐在一起对初案进行讨论,让不同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讨论中产生碰撞,教研组长或领导安排主备人写出教案,“初案”经大家讨论后,经主备人修改后形成“同案”,“同案”打印后发至相关人员手中,修改后最终形成“个案”,经实践验证后,教师再进行反思。研究中,教师们相互分享,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体验到合作研究的快乐。

(二)依托公开课,创设开放型教研模式

公开课不仅能锻炼教师的授课能力,也给教师设计了展示的舞台。每学期中心校都举行一次公开教学活动。新教师上研究室标课,青年教师上观摩课,实验教师上研讨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活动全员参与,形成规模,从准备到实施,经历的过程对每个参与者来说都是一个教研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上课者精心准备,征求他人意见,试讲、评议、再讲、反思,形成定稿。活动过程中,教师自始至终带着问题进行研究,富有浓郁的教研气息。教学反思环节既有利于开课教师本身的提高,也有利于其他教师的成长。

(三)注重反思剖析,改进教学行为

反思是对过去经验和教训的反馈。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是争取可能的时机引导教师乐于反思,要求教师平时学习、备课、上课、批改、听课处处留心,寻找“反思点”并及时记录。二是培养教师勤于反思。我们下发了关于反思教学的“六准备”“八要求”“四方法”,要求教师做到“课前思”反思教学设计,“课中思”反思教学行为,让这两个反思成为“课后思”的前提基础。“课后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有助于教师对失误之处进行梳理、探究和剖析,从而做到“每课一思”。

(四)开展案例研究,增强教研针对性

在“要我改”到“我要改”的今天,教师们都想尝试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教学,但实际工作中,很多教师对遇到的问题感到困惑和不解。我们要求教师做到遇到问题提交到学校;学校对教师提交的问题归类记载,利用合适时机组织教师针对某一个、某一类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找到确切的答案。

另外,我们还要求教师撰写教学案例,通过写教学案例,教师学会了描述课堂上发生的真实事件并设想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懂得倾听同事的意见,从而向专业型教师迈进。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每学期教研组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宁夏超七成检察院领导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