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教师的职业行为进行了规范,同时发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以下简称《办法》),对2014年印发的版本进行了修订。《办法》明确将对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11种行为进行处理。该《办法》的印发,促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的思考,也促使我们更加重视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没有教师,人类就难以摆脱愚昧无知。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的是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由于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得到了世人的“另眼相看”,同时,他们又因为自己甘于淡泊、务真求实的职业操守和严于律己、为人表率的道德精神而为人们由衷称赞。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准则和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修养是决定教书育人成就的重要因素,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德高为范”,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公民,国家法律要求公民必须遵守的,人们的道德水准要求公民必须做到的,教师应该率先垂范。因此,作为教育相关部门以及教师,应当能够意识到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深入研究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才能够规范、合理。
郑雪在《新西部(理论版)》2012年第8期《浅析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一文中认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师的本质是教书育人,如果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不注重职业道德的建设,就无法引领学生,也无法成为一名师德高尚、学识渊博、能力全面的教师。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多元化,我们的人民教师更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认识,做到以“育人”为职业理念。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而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漠不关心,不愿意花精力来了解学生。只有动真情,做真事,具有真知灼见,才能从正面影响学生,让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意识。
二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的需要
教师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以及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使得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兼具高尚的品德、高智商和高能力的人。这种崇高的人格形象通过传承和发扬形成了当代教师群体的人格力量,在影响学生的过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身价值,成为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典范。
三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学生群体因为思想单纯,对社会没有过多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当面对多元化的信息渠道时很难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果教师不掌握最新的信息,不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就不会了解学生的思想,也就很难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在形成后,教育就失去了时效性。因此在职业道德领域,教师应该形成与现代社会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道德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必须按照新的社会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这样才能为广大的学生所认可,才能培养具有坚定政治信念和立场的新一代人才。
杨立明在《学周刊》2011年第24期《教师职业道德之我见》一文中认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教师可以此自律,对其自身的提高和发展起到保障和推动作用
良好的师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教师的职责。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水平,更来自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在学生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扎扎实实地多读一些书,况且现在知识日新月异,旧知识不断被淘汰,新知识不断产生出来,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为了很好地和学生沟通,教师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
其二,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直接的示范作用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善的偶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必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品德行为上做学生的表率。“师者,人之范也”,作为教师,其言行举止要端庄适度,谦恭礼让。要求学生勤奋学习,教师就应该是个好学不倦的人;要求学生正直善良,教师就应是个品德高尚的人;要求学生有远大理想,教师就应是个在岗位上不甘平庸的人。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当首先做到。教师对自己要求越严格,在学生面前越有威信,他的教学效果就约好,教学质量就越高。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得到尊重是每个学生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自尊心是学生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有缺点或是犯错误的学生,切忌在公众场合公开批评,应当在没有第三者的情况下给予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这样学生的自尊心才不会受到伤害,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自觉地改正缺点和错误;对于有了进步,哪怕有一点点进步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当众给予肯定,不要吝惜称赞的语言,因为教师的称赞不但对学生的感情,而且对学生的理智也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在这种令人愉快的情绪的影响下,学生会更加聪明。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对学生真诚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如果学生被教师的关心爱护、真诚所打动,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信任感,这种信任有时会超过对父母的信任,他们会把自己的困惑、苦恼、高兴或过失尽情地向教师倾诉出来,得到情绪的发泄。这时,教师的用心倾听是对学生最好的爱和尊重。随后,可以适时地给予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获得心理愉悦和健康,同时创造平等和谐的育人氛围。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有原则的:不溺爱、不偏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允许有偏私,必须一视同仁。只喜欢听话或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另外一些学生漠不关心,那是教师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2017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
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陶德安,曾乐平,程光仪在《考试周刊》2013年第1期《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一文中认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有三点:
师品,德高为师
热爱人民教育事业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根本原則,是师德最重要的规范,也是其他规范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必须具有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和为祖国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诚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发扬奉献精神,不断探索,勇于进取,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师知,学高为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一是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二是要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知识。面对现代化的高频率的知识更新和修正,前沿知识不断扩充,教师应不断学习,形成良好的终身型学习机制,同时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师能,技高为师
新时期的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师教书育人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最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是自己尽快具有多元的、合理的知识结构,积极开展教学方式的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模式,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教学中提升教学水平。
师表,身正为师
教师必须“为人师表”,遵守社会公德,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并坦诚接受社会、学生和自我的监督和评价,用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
李猛在《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2期《教师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一文中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其一,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情操,高度的敬业精神,并用自身的良好思想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格、品行和举止;用顽强的进取精神和开拓创新意识去影响教育学生。教师要适时把握社会中的新思想和新动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以此来规范和指导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在素质教育中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来教育和引导学生。
其二,注重积累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新的学科、理论、技术不断涌现,开拓和创新已成为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时代的前进要求教师在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修养的同时,还要有广博的知识;不仅要懂得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美学知识和现代化办公的电脑知识等等;不仅要给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帮助他们掌握技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不断地掌握新技术,这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对文化的需求。
其三,培养过硬的教学素质
培养过硬的教学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基本要求。现代教育要求教师更多地掌握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使自己不仅能传授知识,而且能够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健康发展,以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教学能力。要在限定的时间内高质量、高效率地上好每一节课,科学地设计每节课的内容;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用自己的新知识、新方法指导教学。
二是加强教育学生的能力。培养优秀学生,转化潜能生是教师永恒的一项课题。在不断促进和转化过程中,新旧矛盾不断出现,就要求教师有预见性,有说服能力,有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加强教学的科研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目的和内容不断变化,教育方法不断更新,在教学理论、技能、技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中介体的模式。因此,教师要按教育规律办事,有针对性地教学,做到科学育人,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的科研教学素质。
其四,培育良好的身心素质
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的劳动是以自身德才学识为主要内容的复杂的脑力劳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教师的劳动越来越复杂和繁重,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保证。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影响学生个性发展和定型。”教师须有很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坚强的意志,健康的情感和性格等心理素质。以培养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经得起困难的考验,朝气蓬勃地面对未来。
郑雪在《新西部(理论版)》2012年第8期《浅析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一文中认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包括:
传授师德知识要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在对教师进行道德培养的过程中应注意,不仅要开设相关课程,更要让教师把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教书育人的过程之中。依靠实际锻炼,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教授新的教育方法方式,做到与时俱进,用发展的思路来进行教育工作。
集体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职业道德培养不仅局限在学校组织的课堂上,也不仅是单纯让教师被动完成,教师也要主动地完善自我,严格地进行自我教育。这也是教师这个特殊职业特点对教师的要求。在自我教育中,教师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的效果也是集体教育无法达到的。通过自教互教提高水平。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社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严格的要求,学校在对教师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要具体化、人性化和特色化。学校要经常检查、监督教师的道德行为,使工作落到实处。但也要注意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要爱护、关心教师,不能伤害教师的自尊心,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要把握好管理的尺度,把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促进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
培训要结合多种活动进行
除了开展培训班等理论灌输形式的培养外,还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开展研讨会、进行访问学习或者开展竞赛和检查评比等活动。这些直观和有特色的活动更易于让教师接受,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教育的作用。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