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宁 卞建容
摘要:学校通过建构发展平台,依托多方经验,整体架构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途径和方法依据,让教师有获得感,是提升教师工作热情、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引擎。具体举措是:校际交流,开阔视野;跟岗交流,协力发展;专家指导,引领方向。
关键词:专业成长发展平台素养提升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和专业成长是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目前,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归为以下三类:
其一,无序发展。缺少系统且专业的平台依托,缺少科学规范的指导,缺少组织文化的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是个人的自发行为。
其二,无力发展。繁重的课务负担和升学压力,使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缺少引领自我发展的外部环境刺激,教师发展意愿不强、氛围不浓。
其三,无心发展。不同发展阶段和层次的教师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特点的专业表达途径和方式,但在现有的评价体制下,教师受制于诸如论文发表层次与数量的单一化要求,缺少多样性的表达渠道,心有余而力不足。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指出:“任何个体的发展,都必然是从现有经验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朝着未来的经验而去。而每个个体的现在经验,既不是处于真空之中,也不是凭空而来,它总是包含着过去经验的某些成就并且处于某种具体的环境之中。”教师也是带着这些“前见”进入课堂的,这里的“前见”便是既得经验。所以,经验特别是教学经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然而,教师在积累自身教学经验、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零散的教学经验无法系统整合,好的教学经验无法转化为行动等。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生成出现了问题:一是被抽象隐形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个性色彩过于浓烈的隐形特征被抽象化,缺少操作性强的途径引导和方法指导。二是被理论边缘化。教师的经验不是无本之木,也应该有一定的科学规律和方法依据,但很多时候,现实“经验”要让位于抽象的理论概括。
基于此,建构发展平台,依托多方经验,整体架构教师专业发展的经验途径和方法依据,让教师有获得感,是提升教师工作热情、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引擎。
一、校际交流,开阔视野
重视对教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除了需要教师的孜孜以求,更需要学校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经验,开阔他们的视野。因此,学校不妨组织教师“定主题,走出去”,到各大名校、兄弟联盟、友好结对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考察,参与有关课堂改革、新高考高效备考、地方校本课程开发、高质量社团活动、课程基地建设等主题的系列活动。见贤思齐,打开视野,激发教师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高考模式的深化调整、高考选拔制度的改革,基于校本研修的教师培养平台正向共同体、联盟化的方向发展。如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开展的“1+X”发展共同体,由盐城市教育局领头,采用教育专家“自传课程与经验分享”教学沙龙,跨区、跨校组建的特级教师领衔的名师工作室等形式,联合市内盐城中学、盐城一中、东台中学、龙冈中学等省内一流名校,立足校本实际,发挥各自强项,多方互动,共同研修,学习借鉴同行先进的宝贵经验及成功做法,找差距,补短板,不同程度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跟岗交流,协力发展
教育需要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经验的分享。教师“走出去”,在跟岗学习实践中能够近距离学习先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系统研究先进学校的集体备课、学科教研、课题研究等活动,有助于合理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快速提高跟岗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
2018年7月,盐城一中与海门中学共同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书。根据合作协议,盐城一中每月选派8名教师及管理干部赴海门中学跟岗学习。两校每学年合作举办1~2次主题教学沙龙活动,共同研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相互借鉴,共谋发展,共同提高。双方还互派管理干部和教师到对方校开展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开设讲座、示范课、专题研讨等形式展开深度合作,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专家指导,方向引领
在不能大面积外派教师跟岗学习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专家进校园,开展“高校专家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专家的经验介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活动内容贴近教学一线的实际。
比如,为充分发挥高层次教育人才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盐城一中柔性引进海门市教研室主任何仁毅,海门中学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石鑫、王美华、高迎九,如皋中学的特级教师王学东等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特聘专家。专家们每学期至少开设2次专题讲座,并通过参加学科备课组教研活动、加入学科建设微信群、与学校骨干教师建立一对一师徒结对关系等方式,深入教学一线,“把脉”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问题,强化专业引领,在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有助于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拉近专家与一线教师的距离。这种方式更受基层教师的欢迎,更能激发广大教师努力提升自身学科素养和專业能力的愿望。
四、构建平台,同题异构
同题异构作为教学研讨、展示交流的重要形式,对促进教师专业进步和能力提升意义重大。对同一个研究内容做不同的教学处理和教学呈现,能让教师在比较中看到教学艺术的多样性、教学创造的可能性。学校通过搭建校际间的课堂教学活动平台,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历练天地。
比如,盐城一中和金太阳教育集团开展深度战略合作,每学期举办面向全省的大型“同题异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金太阳教育集团负责选送省内名校优秀教师来校参赛,和学校的骨干教师就“同题异构”进行过“定教材、定课题、定方向”的专项研究,碰撞思维,启迪智慧,展现多样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
在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同时,学校依托盐城市王乃宁名师工作室,盐都区郑汉东、刘光兵、黄勇干名师工作室,以研究主题为抓手,开展“同题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专题论文交流等活动,让教师在特定的主题下开展教学设计或论文交流,不断促进教师研究水平的提升。这对于提升年轻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上只是学校在促进教师素养提升和专业成长方面的一些有益尝试。笔者认为,唯有立足教师发展现实,丰富培养形式,搭建多维、立体、互动的发展平台,才能让参与的教师学有所得、研有所获,从而激发其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 魏所康.创新教育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4] 〔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