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冬梅
三年级的教学,从低年级的字词训练过渡到高年级的篇章训练,读写结合可以架起这座桥梁和纽带。读写结合能够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阅读教学中,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能促进作文能力的提高,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一、积累语言,培养习惯
1.积累词语,说话写话
积累词语,是为“运用”做好准备,而如果在课堂上及时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是将这种“运用”提前到了课堂,无形中促进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為习作训练创造了条件。我在出示词语之后,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继而出示动词、拟声词,引导学生举例说出同类的词语,最后让学生理解“叮咛”,并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句话。这样,就将动词和拟声词加以归类积累,并将这种积累运用于现实之中,拉近了词语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提高了学生词语的运用能力。
2.句式训练,运用方法
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抓住典型句式进行运用,可以规范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学《花钟》一文,我指导学生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各种花开的样子,对学生进行拟人手法的句式训练。在赏析了拟人手法的句子,品析了拟人手法的作用之后,我出示句式“中午十二点,午时花 ;晚上八点左右,夜来香 ”,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最后要求学生运用拟人手法描写自己喜欢的花,让这一训练落到了实处。这样的教学,注重引领学生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让学生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良好的语言习惯。
二、理解内容,领悟写法
1.扩写文本,发挥想象
入选的课文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原有文本进行了省略,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本扩写,发挥学生的想象。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文时,我在引导学生了解了诗歌写了哪几种声音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黄叶、蟋蟀、大雁分别会说些什么。然后指名汇报,并请学生表演。这样,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2.批注文本,抒发感受
批注,指的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解释、表达、补充等扩展性的思维活动。这种活动一方面能加深对文本的感悟,另一方面能促进能力的提升。教学《灰雀》一文时,我引导学生画出描写列宁和灰雀的句子后,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等。这些方法都是激励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思考,把读书时的理解、感悟和疑惑及时记录下来,促进了学生的读写水平的提高,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丰富了阅读内容。
3.模仿段落,当小诗人
研究表明,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我们创设一定的情境,学生就能仿照文本提供的范式进行仿写,更可以进行创作。教学《听听,秋的声音》一文后,我引导学生仿照一个自然段进行练笔,学生就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他们的表达内容各异,但句式都没有脱离诗歌的范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续写片段,激发感情
阅读是输入,表达是输出。阅读的终极目标是输出,是会表达,在理解的基础上续写、仿写、扩写,乃至自由表达。从文体角度来说,语言风格感悟、主题思想或人物品质是不能变的,能变的是题材内容。所以仿写,就是引导学生按照文本提供的语言风格,题材内容体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续写。执教《我不能失信》后,我指导学生按照提示进行续写:(1)小珍如约而至;(2)小珍生病失约;(3)小珍无故失约。这三个题材内容的提示可以说考虑全面,学生在保持文本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只要选取一个角度就可以进行续写了,降低了学生书写的难度,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很多,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指导、评价,引导学生明白方法,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练笔之中,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理念得到深度落实。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市大通路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