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科团队推进集体行走

2019-09-10 07:22徐振伟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师发展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为壮大和延伸教研员力量,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通过规范制度、民主管理、愿景引领、完善保障以及学习提升等多种举措,加强县域学科中心组建设。通过专业引领、搭建平台、借助相关载体,服务校本教研,让学科中心组成为引领县域学科教研发展的助推器。

【关键词】学科中心组;专业引领;教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54-0041-03

【作者简介】徐振伟,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淮安,223001)副主任,一级教师。

思想政治教师是思想政治课程变革的主力军。“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思政学科中心组属于淮安市清江浦区教研机构下属的教研组织。清江浦区目前有小学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城区有初中8所,高中3所,完中1所,乡村中学4所,此外还有民办中学4所。城乡校际教学发展极不均衡,教科研水平也参差不齐。这种校际教科研发展不平衡现状,需要该区教研部门加强指导和服务力度,放大优质教研资源,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教研扶贫。之前,面对如此现状,学科教研员总能扛起重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研员“单打独斗”式教研已无法适应研训形势的变化。为解决教研员势单力薄的问题,区教研部门决定借助构建学科教研团队的模式,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为试点成立区域学科中心组,让学科中心组成为县域学科教研发展的指挥中枢,负责对该区教研工作科学规划、强力推进、精准指导,以更好地推进区域的教科研训工作。

一、“好风凭借力”——学科领导团队的培育

学科中心组特质包括“学科愿景确立、学科制度建立、学科资源通用、学科平台共建、学科任务分合、学科成果共享”。县域学科中心组作为县域学科发展的领导组织,它既是教研员职能的扩大和延伸,也是一个名师工作团队,更是一个微型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清江浦区学科中心组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

1.规范制度。清江浦区专门出台文件,明确成立学科中心组。设置中心组成员岗位职责,实现责权利相统一。完善教研制度,包括中心组成员准入制度、科学合理的研训制度、学习制度、校本教研制度、学科教师发展评价制度、中心组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等,通过制度约束来加强对教研行为的规范,为区域学科研训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学科教研持续发展。

2.民主管理。在县域学科中心组内,组长一般是学科教研员,负责整个团队的组建、学科计划和研训方案的起草、会议的召集以及其他统筹安排协调等工作。组长有明确的职责界定,实现组内权力共享,民主沟通。各成员一起遵循平等、尊重、信任的基本准则。教研员由行政命令向平等对话转变,由孤立指挥向互助协作转变,组员共同创设一种宽松愉悦、开放包容的教研氛围,激发中心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对话、持续交流。

3.愿景引领。中心组成员按照分工要求,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组内不同观点相互碰撞,通过民主研讨,共同学习,群策群力,共商学科发展大计。全体组员平等对话,共同制定发展愿景(即共同的教研理想、价值追求和学科发展的目标意识)。发展愿景的制定能汇聚每个成员的个体力量,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推动引导整个县域学科教研共同体有序运转。清江浦区思政学科中心组坚持“同行同进,共享共赢”的目标,致力于促进“五化”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力度,实现教师发展专业化;加强教学过程监控,促进学校管理精细化;加强教管干部培训,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加强学校教研文化引领,促进学校品牌特色化;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库等优势,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

4.完善保障。县域学科中心组建立及发展需要外在条件支持,如组织保障,成立学科中心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策划、监管、调控、考评等工作,并协调各学科中心组的分工与合作;政策保障,如组织的合法性认定、中心组成员工作量的认定、责权利的明确等;硬件和经费保障,如中心组要有活动场所、经费和网络软件的支持;名师队伍保障,如遴选专业素养高、研究水平高、善于合作奉献的骨干名师组建引领团队,对区域教科研工作开展研究、指导,对教研成果进行总结、提炼、推广;此外还需要相关机制保障,如工作例会机制、督察机制、宣传推介机制等。

5.学习提升。为了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中心组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地进行学习,增强教学指导的话语权,增强学术权威和引领力。清江浦区思政学科中心组坚持实施读书学习制度,鼓励学科组成员坚持读书、写作。开展共读、同研的立体式全息化读书活动,定期举办读书沙龙;要求学科组成员每学期要完成“六个一”任务(即备一课教学案例、展示一节示范课、主拟一份统考试卷、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做一次专题讲座、做一个微课题)。

二、“千淘万漉虽辛苦”——学科中心组运行的举措

清江浦区学科中心组成立后,通过加强内部建设,完善多层次教研网络体系,搭建多元平台,创新研训活动形式,不断推进区域教研一体化长效机制的完善。

1.融入学校,服务校本教研。为校本教研服务是教研策略转型的新目标,也是教研机制嬗变的新机遇。清江浦区积极变革传统的行政性、垂直式管理机制,改变“一言堂”的控制式评价。教研员要由指挥者、管理者和检查者变为服务者、合作者、研究者和引领者,将工作重心下移,深入一线,融进学校,聚焦课堂,注重田野研究、深耕推进、潜水示范。比较成功的做法有学科中心组成员联系学校制度、蹲点调研制度、视导检查制度以及开展送教下乡、送研下乡等,这些做法都体现了服务校本教研的明确导向。

2.专业引领,指导教师成长。为了更好地指导一线教师教研和教学,中心组成员首先要加强学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不断学习先进理念,更新教育思想,开阔教育视野,紧跟时代发展。其次,利用理论指导实践。学科中心组的价值是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升一线教师解决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通过互动交流、激励启迪,不断唤醒教师内生力,点燃其教研探索的火花。最后,要以创新引领的路径,以身示范,现场指导,结合教师的需求,积极为教师成长搭台铺路。清江浦区学科中心组积累了一系列引领策略,如开设学术讲座,开展专题培训,申报研究课题,师徒“青蓝结对”;开展送研进校、送教下乡,对薄弱的学校进行帮扶等,不断提升教研指导的实效。

3.搭建平台,熔炼学科团队。适应新课改学习方式,该区积极组建多元研修学习团队,形成区域教研共同体组织网络。如加强“三级教研”网络建设,为区学科教研共同体有序运转、有效开展活动准备了前提,也构建了一种协作联合、互动体验、参与融入的区域学科教研文化。合作与共享为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建立教研共同体,实现校际联动,为教师在全县域范围交流互助、共享学科发展成果。

4.借助载体,激活教研引擎。清江浦区思政学科中心组在运行中积极搭建以下三“台”,持续激活教研引擎。一是开设竞争擂台,如組织学科教师参加优秀论文和教学设计评比,参加优质课比赛;组织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二是创新教研平台,顺应“互联网+教育”新趋势,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优势,创建了服务全区域教师的网络平台;加强学科资源库建设,共建、共享资源,开展多形式的网络研修活动。三是搭建展示舞台,基于一线教师需求,提炼、筛选、确定研训主题,实现研训主题化、活动系列化、形式多样化。保证教研内容的互动性、延续性、创新性、问题性。

两年来,清江浦区思政学科中心组在目标确定、方案制订、团队组建、课程设计、活动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建立了教师研训的有效引领机制,初步将思政学科组打造成本地域学科教研发展的指挥中枢、名师基地、资源中心、交流平台,成为清江浦区课堂变革的孵化器、教师发展的加油站、课改成果的播种机。思政学科中心组能快速整合区域教育资源,集合全区教师智慧,广泛开展研修实践,这不仅加强了思政学科教研团队建设,还提高了学校思政学科教研整体水平,也加快了区域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春红.强化区域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11(S2):90-92.

[2]程先国.“联挂帮”:区域教研转型创新的实践探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Z1):42-49.

[3]李万峰.区域教研转型与研修员角色定位[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5):38-41.

[4]王娜.从个体资源到集体资源——基于资源整合的区域教研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22-24.

猜你喜欢
教师发展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职教师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农村学前教师发展困境及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
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选课制的推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研究
提升幼儿园教师素养的策略研究
利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校本课程建设
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和培训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