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梅
教育有一种力量——改变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信,不论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学生们就好像一朵朵花,都能盛开,只是花期不同。所以面对不同的学生时,我采用了不同的教育方法,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班里有个“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几句都是《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的描写。我们班也有这样一个总是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林妹妹”。
10岁的小林总是哭啼啼、娇滴滴、触景生情、双眼红肿、哀声怨气,每时每刻都在传达着一种情绪一我很委屈。对于一个才10岁就如此缺失幸福感的孩子,我非常关注,开始了对她在自然状态下的细心观察,力求做到知己知彼。
原来,父母40岁才生她,老来得子,自然少不了娇生惯养,处处以她为中心,想她之所想、忧她之所忧,加上孩子本身对周围事物过于敏感,慢慢就变成了“林黛玉”。于是我开始边探索边实践,帮助这个小“林黛玉”成功“转型”。
“林黛玉”不爱哭了
早自习来晚了,值日生把她的名字记下来了,她哭;自己的家庭作业和备品没带,老师跟她要,她哭;同学问她怎么总哭,她还是哭。
这样的情景经常在班级出现,几次下来,我发现,一方面她是想从哭中获取心理安慰,另一方面她是想用哭换得别人的妥协。对此,我选择了冷处理,我会很平和地跟她说:“如果你觉得哭会舒服一些,或者哭能解决问题,那你就哭吧!哭完心平气和地来找老师,好吗?”
第一次,她真的哭了很长时间,然后抽泣着来找我解决,说:“杜老师,我想跟你说一说,你帮我解决一下吧!”事情解决完之后,我真诚地跟她说:“孩子,哭是隋绪的一种宣泄,但是不能解决问题。心平气和地沟通,解决问题,才是长大的标志。”她冲着我使劲儿点了点头。
第二次,她哭的时间减半;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最后,她终于不再哭哭啼啼,而是直接来找我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了。于是,那周的班会课上,她成了最闪耀的主角,班会课的主题就是:夸夸我们班的小林。
我们知道,铁匠在打铁的时候,有时将铸件烧得通红之后,马上进行捶打;有时却在烧得通红后,直接把铸件放在冷水中“蘸”一下,冷却降温,然后再捶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其實各有妙处:“热加工”能使铸铁很容易改变形状,而“冷处理”能提高铸件的硬度和强度,增强其品质。
教育如同打铁,有些事情,需要趁热打铁,第一时间解决;而有些事情,则应延缓时间,冷却降温之后,再寻找时机予以处理。这里所说的冷处理,是指让情绪激动的人冷静下来,能够平和、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过于主观和情绪化。班主任工作也需要随机应变,对事情的处理才能事半功倍。
“林黛玉”会换位思考了
同理心,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提出来的,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老师和学生都要学会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做法、情绪进行换位思考。
体活课,同学们自由活动,在体育器械处纳凉嬉戏,只有小林同学一个人默默回到了教室,碰到了正在批改作业的我。我看到她两眼泛红,我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无助和委屈,就主动热情地说:“小林,你是不是有话跟我说,快过来,让我抱抱你。”她既委屈又幸福地和我拥抱了片刻,将事情原委道来——原来班级的几名女同学利用体活课自行排练舞蹈,她总觉得大家给她的动作都是最难的,每次都是,她觉得委屈。我把其他几名女同学找来了解了情况之后,跟小林说:“这件事的确属实,但是同伴们这样安排的初衷不是为了难为你,而是觉得你是校舞蹈队的,更能胜任这些动作,其实这是大家对你的一种认可。以后再遇到类似这样的问题可以直接问问大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她感激地向我点点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育者对学生的处境要感同身受,他提出,要时刻不忘自己也曾经是孩子。这是对教育的同理心做出的最好诠释。老师首先要理解学生,将心比心,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去理解他人言行,以最适当的形式进行沟通。
“林黛玉”更开朗了
走路、说话有气无力,细声细语,喜欢听忧伤的歌曲,读略带悲剧色彩的故事也是小林的特点。于是,本学期的经典诵读,我让她担任古诗领诵,培养她声音洪亮、铿锵有力地说话的能力。在她同桌的选择上我也花了心思,选择了一个大气、自带幽默感的男孩,因为这个男孩最拿手的就是讲笑话,能让小林笑口常开。同时,我私下跟小林家长沟通,建议更换她家中书籍,以阳光、向上、励志、正能量的内容为主。潜移默化中,她慢慢地在改变,人开朗了许多,也更加自信、乐观。正如她的母亲所说:“孩子整个人变化很大,什么事都很积极,也比之前爱笑了!”
科学研究表明: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这种内在潜能就是内驱力,是人根据自身需要,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教育,也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能胜任一定的工作,形成一定的自我成就感,进而改变原有的行为。这种教育的力量很强大。
教育的力量,就如同一个医生相信生命的巨大力量一样,时刻准备着为人的心脏跳动战斗到最后一分钟。教育的力量,就如同一名教师相信学生未来的巨大潜力一样,坚信只要尊重教育规律,学生就一定能在不同的花期绽放。我们应相信教育的力量,为每一个学生找到那把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责任编辑:李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