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伦
【关键词】教育契机;家校沟通;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055-0079-02
本科毕业后,我赴重庆市大足区一所小学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成了一名班主任。在那一年中,我经历了“初出茅庐事事新,千番学问刚入门”的困惑,体验了“倘使一篙不努力,便落他人船后头”的艰辛,也收获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喜悦。那一年,我始终怀揣着“以心培心,以爱培爱,以德育德”的教育理念,用一年的时间,做了一件让自己终生难忘的事——牵手大足儿童,用“爱的抱抱”温暖留守儿童的心。
我的班上有一半的学生住校,每周只能回家一次,不是因为家长外出打工,就是因为家庭情况复杂,这对一名新手班主任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我从他们上学的第一天便开展“爱的抱抱”活动,即每天把他们送回宿舍后,一一给他们一个睡前的抱抱。
小龙是班上个子最高、脾气最暴躁的男孩子。我第一次给他睡前抱抱的时候,他强硬地拒绝了,还一直往墙角躲,但我还是更强势地把他揽进怀里,告诉他:“没关系,让杨老师抱抱嘛,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很喜欢老师的抱抱,晚上要好好睡觉,老师最喜欢你了。”边说边轻拍着他的背。一周以后,小龙已经适应了我的抱抱,并会在我上楼的时候跑到楼梯口操着一口重庆话说:“杨老师,快点儿,我们在宿舍等你哟,你别忘了来抱抱我。”
小龙在班上并不是个很乖的孩子,开学第一周便和周边的小朋友发生了好几次矛盾,经常是小朋友哭着过来告状:“杨老师,小龙打我。”“明明是你弄我。”每当说出这句话,小龙就不再多说一句,独自站在教室最后面,怒气冲冲地盯着同学和我。我不知道一个孩子怎么会有那样愤怒的眼神,充满委屈与痛苦,每当这个时候,我并不想追究到底是谁对谁错,我只想让这个孩子平静下来。“过来,让杨老师抱抱!”他还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过来让我抱抱嘛,好几个小时没看见我,你不想我吗?”开学初的几周,几乎每次我都会主动走过去,一把抱住他。“老师,真的是他先弄我的。”小龙没有了和同学打架时的“霸气”,而是很委屈,很乖顺。我趁机说:“但是你打他也不对呀,是不是可以告诉小朋友这样是不对的,或者来告诉老师?”“嗯,杨老师,我不欺负小朋友了。”这句话我连续听过好几次。在一个周四,当班上小朋友再次跑过来告诉我小龙又打人的时候,我是真的生气了。每周保证得好好的,新的一周又会打人,我让他反思哪里错了,并取消了睡前抱抱他的动作,以此作为惩罚,至今我都记得他在宿舍里落寞的眼神。周末,小龙爸爸来接他的时候,听到我说他在学校欺负同学,立马就要抡起巴掌打小龙,那时我又一次见到了小龙曾在教室后面出现的害怕、失落的眼神,虽然当时我拦下了小龙的爸爸,但是心中却被刺痛了一下。送走孩子们,我给小龙妈妈打了电话,静静地倾听着她的诉说,小龙妈妈告诉我:家里添了二孩后,一家人把关注点几乎都放在了小宝宝身上,对于小龙的关心很少;小龙爸爸的脾气也很暴躁,夫妻发生争执的时候还会当着小龙的面动手,也会在小龙犯错的时候打小龙,每次小龙都很畏惧,大概就是那个时候,孩子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可以得到老师的爱,也和我保证争取在家里为小龙提供温馨的环境。我给了小龙妈妈一些建议,希望她能够和小龙爸爸共同营造温情的家庭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放松,克服恐惧心理,增强自信心。
和小龙妈妈打完电话后,我立即拨通了小龙父亲的电话,委婉地询问了家庭夫妻关系和育儿观念,告诉小龙爸爸在家一定要对孩子和善,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细微变化,尊重他的想法,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建议小龙爸爸多多关心小龙妈妈,抽时间陪伴小龙,不要错过了孩子的童年,在家和孩子多聊聊天,有什么问题及时与我或者任课教师沟通,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一有机会我就主动与小龙爸爸和小龙妈妈通电话,告知其小龍在学校的生活学习情况,并询问小龙在家里面的表现。庆幸的是,那半年,小龙改变很大,几乎不再动手打其他孩子了。
周日下午,小龙早早地回到学校,看到我就大声喊:“杨老师好,我回来了。”上课的时候,他并不像往常一样认真读书,小小的人儿显得心事重重。好不容易熬到课间,小龙站在教室后面,望了我好久,快上课时,小龙突然跑过来小声地说:“杨老师,你能不能抱抱我?我这两天好想你。”我给了他个大大的抱抱,说道:“老师也想你。”小家伙要求我晚上回到宿舍也要和往常一样抱抱他,开心地和我讲了在家里爸爸妈妈如何对他好。
晚自习过后,我来到学生宿舍,他拿出好吃的要我一定尝尝,这时我主动与他聊天,让他说一说最近不开心的事情,并开导他说:“你有了弟弟,爸爸妈妈还是很爱你,在你小时候他们也是这样照顾你的,他们很辛苦;爸爸打妈妈是他的不对,但是爸爸答应你改正了,所以你也要努力做得更好,小朋友们也很喜欢你,要好好相处。”小龙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向我保证,一定会和爸爸妈妈一起爱弟弟,也会好好与小朋友相处,不再打人,还让我监督他。
我把孩子的想法和小龙的父母做了一次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这对夫妻也达成了共识:尊重、信任孩子,夫妻间互爱互助,有了困难,共同商量解决,减少争执,不再使用暴力。
虽然这个班主任当得很辛苦,不只要管孩子,还要当“婚姻调解员”,不过好在经过了一年的努力,小龙变化很大,不再打人,还很爱笑。
离开教师岗位已经近两年了,但我仍希望有一天,小龙跑过来和我说:“杨老师,你能不能抱抱我?我想你了。”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