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仪式和仪式感使得参与班级活动的儿童拥有了共同的心灵成长密码,其能凝心聚力,能够唤醒儿童心中美好的情感,是儿童心灵的港湾和力量的源泉。班级活动中的仪式需根据儿童的成长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创造和选择。班级活动中的仪式和仪式感,会迁移到儿童个体的成长生活中,赋予成长以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班级活动;儀式与仪式感;成长密码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71-0039-03
【作者简介】李竹平,北京亦庄实验小学(北京,100176)教师,高级教师,安徽省语文特级教师。
一个共同体的凝聚力来自共同的目标追求,在共同体的行动中,总会有一些特别的时刻、特别的东西让共同体成员感悟到共同拥有的精神成长密码。班级是一个成长共同体,儿童在班级中逐渐拥有的共同的精神成长密码,是在班级生活尤其是班级活动中形成和习得的。这种精神密码的显性表现就是,班级活动中具有独特性和成长价值的仪式。
一、仪式的成长价值
笔者和向日葵班的学生一起度过了四年携手成长的美好时光。这四年,向日葵班的教室生活都是在仪式中开启的:每天早晨,学生走进教室,在班级“主管”(班级服务岗之一)一声响亮的“起立”后,所有人齐刷刷站直身子,昂首挺胸,目光望着前方,用饱满的情绪一齐诵读感恩诗——
可爱的太阳光芒带给我明亮的一天。
精神的力量充满我的心灵,
给我的四肢增加活力。
在阳光澄明的照耀中,
我崇敬你,噢,造物主!
由于您的恩典,人类的力量源泉流进我的心田。
我全力以赴热爱学习和工作,
力量和光芒来自您,向您致以真诚的爱和感谢。
学生诵读结束,我会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自己观察到的学生们的表现,有时是表扬几个人,有时是提醒某些行为,给予他们具体的鼓励或期望。一首简短的感恩诗,到底有多大力量,到底能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内心体验,可能是不好衡量的。但是,当这首感恩诗以仪式的方式为学生开启每天的班级生活,它就拥有了不一般的意义,成为向日葵班师生共同的行动指南。
向日葵班还有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仪式:在集体性的活动中朗诵班诗《我是一株向日葵》。情绪饱满、庄严响亮地诵读班诗的仪式,让学生为自己是向日葵班的一员而感到骄傲,他们经常会说“某某是我们向日葵班的骄傲”“可别给向日葵班丢脸哦”。在班级生活中,班诗和朗诵班诗的仪式强化了学生心灵的归属感。
毕业之际,一些学生在班级故事中表达对班级生活的留恋时,都会提到每天诵读感恩诗的情景,为自己是“一株向日葵”感到骄傲。这些都证明了班级中的仪式活动,对于儿童来说,的确具有重要的成长价值。
学校生活中的一些小仪式,让儿童习得最起码的规则意识,儿童借助仪式牢记了学校的校规校训,对自己的学生身份拥有了积极的认同感。
根据仪式在活动中的地位和比重,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仪式活动,一种是活动中的仪式。无论是仪式活动,还是活动中的仪式,其目标和作用是一致的。仪式因其具有庄重性,能够深入参与者的心灵,给予参与者心灵以力量和精神的支撑。学校和班级活动中的仪式和仪式感,能够唤醒儿童心中美好的情感,能凝心聚力,是儿童心灵的港湾和力量的源泉,给班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以自信。从这个意义上讲,仪式其实是一种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认同、浸润其中的成长文化。
二、仪式因成长需要而创造
曾经看过一个短片,拍的是一个教师每天早晨在教室门口迎接每一个学生的到来,这个班的每个学生在进教室之前,都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与老师打招呼,如击掌、拥抱、碰脚等。这是学生和教师一起创造的每日见面仪式。
那么,仪式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人们为什么要创造仪式呢?《小王子》中有一段关于仪式的对话:
第二天,小王子又来了。
“最好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时间来。”狐狸说道,“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道。
“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比如说,我的那些猎人就有一种仪式。他们每星期四都和村子里的姑娘们跳舞。于是,星期四就是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可以一直散步到葡萄园去。如果猎人们什么时候都跳舞,天天又全都一样,那么我也就没有假日了。”
是的,仪式的目的是让生活、活动具有内心的仪式感,种下积极向上的信念,让这一刻的价值和意义非同凡响——“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当教师在教室门口用富有仪式感的互动开启一天的班级生活时,这一刻,师生彼此信任,一起对新的一天学习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创造童年价值的班级活动,需要班主任和学生一起,用心创造一个个具有班级特色的仪式。不同的班级活动,对仪式和仪式具体内容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日常的班级活动,仪式内容的创造和应用要有固定性,不能随意更改;周期性的班级活动,仪式内容也要尽量固定;根据学生成长的即时需要创生的班级活动,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仪式,师生要当作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共同创造。仪式的创造是为儿童的成长需要服务的,所以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随着班主任对班级学生成长需要的理解,在创造中选择,在选择中再创造。仪式的创造和选择,要有一定的原则。
首要的原则是服务于儿童的成长需要。在小学低年级,儿童学习活动规则,仪式感比理解规则的意义更能深入人心。这时,仪式创造和应用总是与活动规则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早上走进教室,向同学问好声音要响亮,向老师问好要伴随鞠躬动作,将学习用品整齐地摆放在桌面上,这些日常学习活动,都要当成仪式来完成。早上走进教室的仪式非常重要,它能让每一个早晨变得优雅起来,使得儿童一走进教室就很自然地在心中告诉自己:我走进的是教室,是一个让我收获成长的地方。等到儿童慢慢有了班集体概念,就可以创造属于班级独特的一些仪式,让儿童通过仪式进行身份认同,获得归属感,如前面提到向日葵教室里的感恩诗和班诗的诵读。
第二个原则是要有清晰简明的一套“动作”。任何班级活动中的仪式都是靠“动作”呈现出来,并赋予“动作”以特定的意义。仪式中的“动作”不宜复杂,要清晰、简明。“动作”越简明清晰,越能凸显仪式感和仪式承载的意义,越能凝聚人心。
第三个原则是集体认同。班级活动是集体活动,但集体是由一个个人格独立的个体组成的。活动要取得一致的价值认同,仪式的作用很大,同时仪式也需要經历集体认同的过程。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自主意识、个体意识越来越强,他们会主动探求仪式的价值,更希望参与活动仪式的创造。例如,最能让儿童感受到团结友爱的生日庆祝活动,除了有一般生日庆祝的仪式,为了让大家都以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而骄傲,大家会一起商量创造出新的仪式元素。再如,每月一次的班级读书会活动,开始仪式不能只由班主任来决定,也不能只由几个爱读书的学生来设计,让全体学生参与创造和选择,会使班级读书会更有吸引力。
班级活动时,仪式成为学生最期待的部分,说明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拥有了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追求,并享受承载共同信念和价值追求的仪式感。仪式和仪式感不仅能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积极的态度和规则意识,还能够促进儿童将这种积极的仪式感带入自己个人的成长生活中,用仪式赋予自己生活中各种事情以明确的意义和价值,这是班级活动中的仪式和仪式感给予儿童最有生命成长价值的影响。很多艺术家开始创作时,都会有一套固定的动作,例如有些画家作画前会更衣、净手、静心,甚至还有燃香的。这些仪式,是用来修养心性、凝聚精神的,能够保障创作时拥有最好的思维和情感状态。仪式存在于集体生活中,也存在于个体的行动中,它能令人“在自由和秩序之间达到一种平衡,更有意识地去感觉、珍惜生活中的特殊时刻”(洛雷利斯·辛格罗夫《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班级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发挥仪式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温润贴心的。<D:\邱\江苏教育\班主任\2019\03\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