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人文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9-09-10 07:22吴兴伯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课程建设

吴兴伯

摘要:在创建特色普通高中实践中,打造人文教育特色是一大亮点。我校积极传承优秀文化,开启人文教育,构建包括德育校本课程、学科校本课程、环境校本课程、科研校本课程在内的人文课程体系,实施文化管理,夯实人文底蕴,人文成果显著,提升了办学品质。

关键词:人文教育;特色化办学;课程建设

在深入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人文底蕴深厚,办学传统优良。在创建特色普通高中过程中,创建人文教育特色普通高中已成为全校共同的追求,成为学校凝聚人心和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人文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不断丰富办学思想内涵,构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和人文化管理模式,营造了人文气息浓郁的育人环境,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提高了办学质量和声誉。

(一)解决办学问题,催生人文教育

在实施人文教育之前,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学校的学生生源减少、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学校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想学却不会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需要教师督促才学,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厌学甚至根本不学”。传统的说服管教式德育在学生身上收效甚微,领导和老师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和迷茫,思想压力非常大。一些教师上课没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先后有多名教师调往其他高中工作。

面对办学形势的变化和办学困难,学校学习河北任丘一中和吉林松花江中学以学习《弟子规》《论语》等经典传统文化为抓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成功经验,提出“创建辽宁省人文教育特色普通高中,实现学校二次腾飞”的奋斗目标,开发了系列人文教育校本课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落实国家政策,探索人文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辽宁省于“十二五期间”启动了“遴选50所辽宁省特色普通高中实验学校”建设工程,每所学校奖励建设资金100万元。我校有幸参与到这项建设工程。

(三)传承学校文化,深化人文教育

弘扬传统文化,立足地方资源,开启人文教育。学校一直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历任校长都十分重视人文教育。建校伊始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重视传统文化教育。1989年把“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中华传统美德纳入德育课程。2001年又提出了“以人为本,科研兴校,快乐读高中”的人文教育办学思想,奠定了人文教育的理论基础,丰富了人文教育内涵,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作为办学宗旨,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作为办学目标,确立了“以办学思想为主体,以文明礼仪教育和高效课堂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学校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以学科人文校本课程为载体,以文明礼仪校本课程为品牌,以系列德育活动为体悟,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以文明礼仪校园文化为熏陶,以教育科研为推力”的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人文教育管理模式。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育化(即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一个社会人),根本任务是立德树入。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塑造人的灵魂,培养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人文教育就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满足人丰富多彩的个体需求,尊重人的自然成长,尊重人的自然特性,尊重人的自然规律,激活人的自身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倡导的人文教育,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习得,更是灵魂精神的培育;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更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学校各项工作都紧紧围绕人文教育来开展,把人文教育落实到德育活动、课堂教学、人文环境、教育科研、制度规范等全方位的工作中。在人文精神的熏染和浸润下,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课程有特色,师生的活力被激发,潜能得到发展,学校成了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三、人文教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校开发了系列入文教育校本课程,实施以文明礼仪为核心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一)德育校本课程,做实人文教育

1.文明礼仪课程

文明礼仪作为人们内在素养的外在表现,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形象。我们遵循“知标准,训行为,成习惯”的理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学校成立了文明礼仪教育领导小组,聘请全国礼仪教育专家、特级教师贝新苣做为学校顾问来校讲学,多次安排干部和教师到北京参加文明礼仪高级研修班学习礼仪;制定了《文明礼仪教育实施方案》,开发了《高中学生文明礼仪》校本教材、教案和课件,文明礼仪课纳入高一年级课程表。通过文明礼仪课,学生了解了礼仪文化,掌握了在校园、家庭、社会等场所应遵循的基本礼仪的规范,加上礼仪言行训导,逐渐形成了文明习惯,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

2.人文德育课程

“五个一”活动。针对学校德育普遍存在的“重说教轻实践,重传授轻体验,重观看轻参与”的弊端,学校积极探索,设计了“孝亲感恩”实践体悟活动,开展了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做一次饭菜、洗一次脚、谈一次心、制作—件礼物等“五个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感恩情怀油然而生。带着感恩之情,學生匕课便开始注意听讲,主动学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学生由感恩父母扩展到感恩他人,责任感增强,文明素养得以提高,促进了校园和谐。

“晨读暮省”活动。晨读时间,学生背诵《弟子规》《论语》,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遵循孔子“吾日三省吾身”的教导,学校要求学生每天临睡前做一个“省吾身”的3分钟游戏:一是放放“电影”,回想一下今天说的话、做的事以及产生的思想和情绪;二是反思哪些事情做得好,给自己点个赞,坚持做下去;三是反思哪些事情做得不好,找出原因,思考怎样才能做好。以往对于《暮省日志》学校规定得比较详细,分为“我的语言”“我的态度”“我的行为”“我的思想”四方面,每一方面要写出“值得肯定的,需要改进的,如何改进”,内容很烦琐,做起来很困难。现在则只要求学生把有重要意义的反思记录下来,一般性的反思只须在头脑中“过电影”,目的是达到修心修身的实质,不拘泥于形式,实现了内省自我、提升境界、规范言行的效果。

主题班会活动。建立了礼仪教育融入机制,每两周召开一次人文教育主题班会,如“孝亲尊师”“感恩诚信”“宽容博爱”“爱国爱校”等系列,培养学生做人的良好习惯和品质。

大型德育活动。大型德育活动紧紧围绕文明礼仪教育,如新生军训、升旗仪式、成人仪式、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球类比赛等,都以培养学生“有礼貌、懂礼节、知礼仪”为教育目标,形成了人文教育的大德育环境,用人文精神的光辉浸润学生的心灵。

学生社团活动。成立了“优雅女生俱乐部”“优秀男生俱乐部”“为学美术研究会”“撷翠园文学社团”“国旗班”“礼仪队”“球类运动”等学生社团,开展系列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核心素养,塑造了新时期高中生的文明形象。

标兵竞赛活动。建立了完整的文明礼仪教育考评办法,每周升旗仪式宣布文明班级和文明寝室名单,总结上周文明礼仪成绩,指出今后应努力的方向。每学年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干部时,增设礼仪标兵、劳动标兵、文艺标兵等单项奖励,利用典型激励引领学生。

家校联动活动。通过设立校长信箱、公开电话号、建立家长微信群、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和成立家长委员例会等形式,畅通信息渠道,向家长介绍学校文明礼仪教育情况,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一体的教育机制,形成强大合力,营造全方位文明礼仪育人环境。

(二)学科校本课程,深化人文教育

课程是教育实施的主渠道,是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改革设置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为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和实施人文教育创造了条件。学校构建了人文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机制,拓宽入文教育领域,丰富人文教育内涵,创建人文化高效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1.学科入文课程

教师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开发了九门学科人文校本课程,涵养人文精神,培育核心素养,健全学生人格。

语文学科在古典诗文鉴赏中,让学生体味到了礼仪文化的魅力;英语学科在语言教学中,渗透了西方礼仪文化,开阔了国际视野;政治学科在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中,让学生体会到文明礼仪和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历史学科在了解东西方礼仪文化的起源和变迁中,丰富了人文教育的内涵;地理学科引领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礼仪习俗,培育博大包容的胸怀;体育学科在训练学生身体协调性中,开发了学生“礼仪操”,强化礼仪意识;音乐学科在学唱系列孝亲感恩歌曲中,激活学生孝亲感恩情愫。此外,校长还撰写了《梦想从这里起飞》的校歌,请辽宁省优秀专家著名音乐教授吕威谱曲,让学生在校园中传唱。

学科人文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把人文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主渠道中,深化了人文教育内涵,涵养了人文精神,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2.人文高效课堂

针对学生素质现状,加强常态教研,总结出“低起点,小步走;分层教,快反馈;强化练,巧指导”的十八字教学方针,因材施教,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负担轻;实施尊重赏识教育,教师微笑授课,学生在入文关怀中享受着求知的快乐;倡导师生“双元互动”,平等交流,教学相长,激发兴趣。创建人文高效课堂,学校成为辽宁省课程改革样本校和课程改革先进集体。

3.人文特长课程

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每名学生都能收获成功。为了滿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要,开设了体音美特长班,实施走班教学,探索出了“高起点,快节奏,严要求,高增长”的专业发展策略和“重基础,缓坡度,勤鼓励,多督促”的特长生教学策略。体育课实施篮球、排球、足球和乒乓球分组教学,满足学生不同个性、不同爱好的发展需求。几年来,先后有500余名体音美特长生考入二本以上院校。

(三)人文环境课程,滋养人文教育

学校重视开发校园环境人文教育隐性课程。

1.墙壁文化建设

在教学楼墙体布置文明礼仪标语“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和礼仪展板;在楼内走廊分层布置文明礼仪格言、礼仪风俗、礼仪规范、家风家训名言、儒学经典名句、学生绘画作品;班内设有礼仪板报,张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学生守则》;在学生食堂布置“珍惜粮食,规避浪费”标语,全方位、立体化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

2.媒体文化建设

通过校报手抄报、《撷萃园》校刊、橱窗板报、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教学一体机等多种渠道,全方位打造文明礼仪教育校园文化。

3.环境艺术化建设

创造“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和亮化”的“五化”校园,使学生目有所染,心有所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激励和教育。学校因此被评为铁岭市环境艺术化示范学校和铁岭市和谐校园。

(四)科研校本课程,助推人文教育

学校完成国家省市科研课题26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课题2项,取得各级科研成果17项。出版校本教材4册,均获省级科研成果奖;编印校本教材11册。有10项“特色人文教育”和“文明礼仪德育”课题研究,其中“普通高中办学思想特色管理模式研究”获省级科研成果奖,“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获得市级科研成果奖。此外,“十二五”结题的省市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以学校礼仪教育为途径,打造学校特色研究”深化了人文教育。“十三五”期间,我校正在研究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课题“创建人文特色学校管理模式研究”和省级课题“普通高中学生和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的研究”,必将为创建人文教育特色普通高中起到助推作用。

人文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实现了学校五个方面的发展:

一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为了满足扩招的需要,学校科学规划校园,新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总面积1.2万平方米,新建塑胶操场1万平方米,新建理化生实验室5个、云电子阅览室1个,实现班班一体机电化教学。

二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由2001年1500人扩招到2007年3200余人,扩招比例超过100%;近年初中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减少,但目前学校办学规模仍保持在2600人左右。

三是教育科研长足发展。学校获得科研成果国家级2项、省级9项、市级6项;出版管理专著和校本教材4册,近200万字;探索出并实施“十八字”教学方针,创建了适合学生实际的高效课堂。

四是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学校创造了学生高考综合素质连续7年名列铁岭市一般高中第一名的佳绩,一些学生陆续考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

五是办学荣誉数量颇丰。2001年以来,学校荣获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辽宁省文明单位、教育科研先集体、课改先进集体、科研兴校百强校、卫生模范单位,铁岭市素质教育示范校、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人文教育特色管理研究基地等各级荣誉116项。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课程建设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