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飞燕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是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思维的最直接、最简便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接受学生反馈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一种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增强师生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获取反馈信息,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较低,不少老师对数学课堂提问还存在敷衍的心理,甚至还存在一些误区。本文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入手,探索课堂提问方法和技巧,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 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9-0078-02
1.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中重数量轻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法,加强师生的互动。因而,有些教师就把课堂提问的数量作为衡量一堂课学生活动是否丰富的一个标准。然而,在课堂上由于问题太多,有时学生穷于应付,看似师生交流频繁,实际上学生对这些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无法获得完整的知识。
(2)重提问而轻反馈
一些老师也在課堂上认真准备一些问题。当学生回答时,他们经常被单独留下。有时学生只是回答,老师拿着学生的答案,说到最后。从长远来看,学生不能参与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但很容易使学生对问题麻木,依赖教师的自我回答。
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尤其是在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当中,常常会先叫起某位同学,然后再提出问题要求回答。一方面,被点名的学生不知所措,而其他同学则不会对问题加以思考,而仅仅充当了听众的角色,而缺乏对以往知识的自主性的回忆。
(3)盲目提问,让学生回答无从入手
有的教师过多地提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问题。有的只注重问,不注重讲,简单认为提问数量多就是启发式教学。从表面上看,提问多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看似热闹,实际上并无实效,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养成轻浮态度和懒汉思想。
(4)假借提问而惩罚学生
给学生个“难堪”,这不仅不利于教育学生好好学习,而且往往引起学生反感,严重妨碍师生关系的和谐。
2.有效提问的特征性
(1)目的性
任何一门好的数学课都应该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一步一步地进行。因此,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也就是说,当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时,他们可以立即判断学生是否知道或理解了某个知识点,是否掌握了某种数学方法,是否真正掌握了数学思想。即使答案是错误的,也会揭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针对性
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数学问题,当然是为学生思考并回答,因此,老师的问题必须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任何太难或太简单的数学问题显然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当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知水平,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因人而异。
(3)激励性
在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因此,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老师的问题不能起到引导激励效果,将会很难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自然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注意问题的知识,还要考虑提问的艺术。他们应该尽力拥有幽默感和兴趣。
(4)梯度性
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把问题提得太难。学生的思维与认识对象之间,有一个“最近发展区”,教师设计问题要寻找这个“发展区”,提出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特别是要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提问。当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要及时的点拨,像疏通河道一样,帮助学生理顺思路。
3.有效提问的技巧
(1)把提问情境化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高中数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照本宣科,则课堂会显得枯燥乏味。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创设情境,使枯燥的数学知识活跃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例如,在研究“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时、在教学“等比数列的前n和”时、在设计“算法的程序”时,教学情境均可以引入“印度国王向国际象棋棋盘放麦子的故事”。
(2)把提问梯度化
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抓住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设计的提问能反映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还要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使学生回答问题可以找到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要难度适中,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对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学“求函数值域”时,按以下顺序设置问题:① ;② ;③ ,就是由易到难的问题设置。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难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3)把提问探究化
使课堂提问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有效性的课堂提问不仅要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使其知识内化,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思维,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由函数 的图象求解析式”时,学生在掌握了“代入法”之后,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做函数 的简图时,我们采用了“五点法”,那么由函数 的图象求解析式时,我们是否也可以采用“五点法”?五个点的位置有什么特征?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设置的提问还需问在学生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不仅使学生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把提问评价化
有效的课堂提问需要有效的评估。教师在提问后应做出适当的评论。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但什么是有效的评估?教师的评价必须明确,即积极和定性,教师不能回避评价。正确的答案应该是肯定和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全面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激励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如果答案是错误的,应该明确指出,但是教师应该考虑到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注意方式方法。教师应充分肯定和表扬答对正确、见解独到的学生。总之,评价必须进行,评价的有效性必须达到。
总而言之,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中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这样,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能及时地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张奠宙,宋乃庆主编,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美]G.波利亚(G.Polya)著.怎样解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
[3]孙连众主编.中学数学微格教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4]罗增儒著.数学解题学引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闫承利 著.教学最优化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