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中的珍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2019-09-10 07:22刘萌萌
奇妙博物馆 2019年8期
关键词:白芨铜丝景泰蓝

刘萌萌

制作珐琅器的中华老字号

很多到北京旅游的朋友,回家时都会带一两件叫作景泰兰的小工艺品,什么是景泰蓝呢?它的学名是铜胎掐丝珐琅,是在铜质的胎体上,用细细扁扁的铜丝作为线条,捏制出漂亮的图案花纹,再把五彩珐琅填充在花纹内,经火烧结,然后再磨光、镀金而形成的。在中国,景泰蓝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大约是在12世纪的时候,随着阿拉伯珐琅器工匠的到来,渐渐地变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一种手工艺。明代以前的珐琅器传世不多,主要是香炉,到了景泰年间,掐丝珐琅工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以宝石一样的蓝色最为漂亮,所以人们就用皇帝的年号,加上精致的蓝色,将这种特别的工艺品叫作“景泰蓝”。2006年,景泰蓝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2019年1月,中国有5136家博物馆,其中馆藏文物最多的是故宫博物院。在故宫博物院所藏180多万件文物中,共有元代到民国时期的各类金属珐琅器6000多件,其中掐丝珐琅器4000多件,堪称世界之最。这些掐丝珐琅器大部分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制作的,也有一些来自广东等地的商营作坊。

在故宫博物院众多珐琅器精品当中,一件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尤为夺目,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吧。

这件象耳炉是圆形的,腹部鼓起来,用红色、白色和黄色缠枝莲花作为装饰,一共有六朵花;而在颈部的口沿边上,是用红色、白色、黄色和紫色的菊花来装饰的,快数数看,一共是多少朵菊花呢?象耳炉底足一圈是红白两色的莲瓣纹,看上去非常大气。

这里,还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个象耳炉可不是一次制作完成的,象耳炉的铜胆、象耳和圈足都是后配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景泰年间的很多掐丝珐琅器都是在前代器物的基础上改造的,这件象耳炉就是那时的工匠们在元代珐琅器的基础上加工完成的,所以在它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元代的特点,也能看到明代的创新。

工匠们掐制好的铜丝怎样粘在铜胎表面呢?同学们可能想不到,用的居然是一种叫作白芨(jī)的植物。工匠们蘸上白芨块茎磨粉做成的糨糊,将掐制的铜丝牢牢粘在器物表面,等烧制之后,这层白芨就会化成灰烬,只留下铜丝和铜胎粘连在一起。

其实,珐琅和瓷器表面的釉层质地大同小异,是覆盖在器物表面上的一层玻璃质材料。它可不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矿物,而是用常见的石英、长石、硼砂、氟化物等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再加入能够烧制出不同颜色的金属氧化物混合起来的。这种混合物经过研磨成粉之后,可以涂施在器物表面,再经过,就能烧出晶莹光亮、色彩多变的珐琅器了。

这里的低温是相对于烧制瓷器时1000—1200摄氏度的高温而言。

根据制作技术的不同,珐琅器也有不同的分类,主要有掐丝珐琅、錾(zàn)胎珐琅、画珐琅,其中的掐丝珐琅就是景泰蓝。錾胎珐琅的工艺就更加复杂了,如果把珐琅工艺应用在瓷器上面,和中国传统的制瓷结合起来,就是著名的瓷胎画珐琅。时代不同,景泰蓝呈现出的色彩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明代景泰年间出现的葡萄紫、翠兰和紫红,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出现的粉红、银黄和黑色等,都融入了高度的艺术性,使景泰蓝看上去更加光彩夺目。

掐丝珐琅龙耳罍(léi)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掐絲珐琅鱼藻纹高足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我虽然叫“景泰蓝”,实际却是多种颜色的集合体。

明代的景泰蓝在造型上很像青铜器和瓷器,以蓝色作为主色调。到了清代,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更加先进了,铜胎越来越薄,掐丝也越来越细,图案中还增加了很多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内容,融入了更多的中国味道。

虽然珐琅器并不是诞生于中国,但中华文化却给它提供了优质的发展土壤,人们在制作珐琅器的过程中不断吸收青铜器、瓷器等工艺的技巧,还引入了传统绘画和雕刻的特点,让美丽的珐琅器增添了无穷的东方魅力。

猜你喜欢
白芨铜丝景泰蓝
白芨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于白芨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HNO3和Cu反应实验再改进
见证电流
浅谈景泰蓝装饰画的独特魅力及发展价值
白芨繁殖技术研究
钟连盛:让景泰蓝薪火相传
铜在氯气中燃烧实验的创新设计
白芨的市场前景及发展建议
断代景泰蓝 成投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