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雨
秦汉时期,因为铁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古人的生活里,既可以用作农具也可以用作兵器,所以青铜器越来越不被人们重视了,古代青铜艺术渐渐退出了历史大舞台。但是这时候也出现了一些新兴的青铜器,它们大多以方便、适合的尺寸出现,同时,装饰的方法也更多了起来,有的镶嵌了宝石,有的还用金银来装饰。整体看来,这时的青铜器既没有了商代让人害怕的狞厉,也没有了周代的凝重,又少了春秋战国时期令人眼花缭乱的复杂,更加趋向于朴素和写实,更加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用来照明的青铜钰(gāng)灯就是其中的代表。
有人说,生活在山洞里的原始人燃起来的那团篝火,应该是先民们使用的第一盏灯。也有人说,在甲骨文和金文里曾经描述过一种用松枝或芦苇做成的火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灯”的前身。当然了,更多的人认为中国真正的灯具应该出现在战国时期,从样子上来看,是受到了一种叫作“豆”的盛食器的啟示和影响。随着青铜器在人们生活中的使用,制作精美的青铜灯被广泛使用,到了秦汉时期成就更高了,现在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彩绘雁鱼青铜钮灯,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我可是两千年前的环保灯哟!
彩绘雁鱼青铜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件青铜灯吧。从整体上看,这是一只伫立的大雁正回首衔鱼。大雁的额顶上有羽冠,两只眼睛圆睁着,特别有神,脖子笔直细长,身体略显肥硕,两边用浮雕的方式铸造出收紧的翅膀,短短的尾巴微微向上翘起来。大雁的嘴巴里面衔着一条鱼,鱼的身体又短又肥,内部是中空的,下面接着两片弧形的青铜板组成灯罩,和下面的灯盘连接在一起。对了,还要说明的是,大雁的羽冠用红彩描绘,大雁和鱼的身体用绿彩描绘,可以想见,2000多年前刚刚制作完成的时候,它该是多么漂亮呀。
这件彩绘雁鱼青铜 釭灯的奇妙之处又在哪里呢?
以前的灯具大多使用油脂来作为燃料,虽然能够照明,但也会产生大量的油烟,影响室内的空气质量。为什么说这件青铜灯是环保的呢?这要从它的使用方法说起了:大雁和鱼身都是中空相连的,使用的时候,在大雁的肚子里装上水,油脂点燃以后生成的烟雾会在鱼儿的体内被收集起来,然后通过大雁脖子传导,最终被大雁肚子里的水吸附,从而保证了室内空气免受油烟的污染。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呢?
此外,两片弧形灯罩的设计也很花心思。一来可以通过调整两片灯罩重叠的程度来调节室内的灯光亮度大小,两片灯罩完全重合时,就达到了最大亮度;二来可以根据使用者所在的位置来调整灯光的角度,只需要转动灯罩,不必挪动整个灯;三来还可以起到挡风的作用。彩绘雁鱼青铜钮灯的主要部件,都是用子母口简便相连的,这样更容易拆卸、清洗和携带。
其实,这种能够“吸油烟”的环保灯有一个统一的名字——“钮灯”。这里的“钮”在汉代以前并没有和灯联系在一起,而是被应用于建筑和车轮上的重要构件,汉代时才将这种中空管道的结构应用在了灯具上。在中国已知出土的汉代釭灯当中,除了以雁鱼为题材的造型之外,还有牛、凤鸟、宫女等造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968年在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妻子窦绾墓中出土的长信宫灯。
第一次见到彩绘雁鱼青铜钮灯的人,都会被大雁张嘴“衔鱼”的样子吸引。但是,大雁真的会吃鱼吗?其实,大雁和鸭子、天鹅等,都属于雁形目的鸟类,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主食都是水草、谷类或者植物种子,我们从它们扁扁的嘴巴上就能想象得到,它们并不擅长捕鱼。当然,雁鸭类的鸟儿并不是完全的素食主义者,它们有时候也会捕食一些小鱼小虾、小的甲壳类或者软体类动物,但不管怎样,都不会像彩绘雁鱼青铜钮灯中的这只大雁,恨不得把嘴巴张成90度,吃下这么大一条鱼。
既然在自然界中找不到这样的情景,那“大雁衔鱼”造型很有可能是当时的工匠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原来,把鱼儿的身体竖起来,恰好能形成一个像“漏斗”一样的造型,更好地起到收集油烟的作用。
2000多年前的工匠在制作这件青铜灯的时候,不仅仅把环保、便捷等实用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更融入了他们来源于自然界的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浓郁的艺术气息。
大家注意到大雁头顶上红色的羽冠了吗?其实,所有的大雁头上都没有羽冠,那这个红色羽冠只是为了装饰吗?并不是这样的。有一种叫作“鸿雁”的大雁,脖子后面到头顶大多是深棕色,和脖子前面的棕白色或淡黄色形威鲜明的对比,所以有人认为红色羽冠是艺术化地表现了鸿雁脖子前后颜色有差别的特点,更有人认为这是由鸿雁驯化而来的家鹅。
彩绘雁鱼青铜钮灯的造型有着很强的写实性,抓住了大雁和鱼突出的特点,上面的彩绘更赋予了它们生命的气息。有人说,因为大雁在古代代表着夫妻恩爱、遵守誓约,而鱼儿在古代代表着富足美满,这样的组合表达了人们美好的心愿。
事实上,彩绘雁鱼青铜钮灯并不只有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一件,另有一件出土于陕西神木,现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还有一件出土于山西襄汾,现收藏在山西博物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它们,给它们做张全家福。
汉代的青铜灯直到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依然流行在上层社会中,我们在很多诗文中都能找到“金釭”“兰钮”等说法,但非常可惜的是在唐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魏晋之后,随着瓷器的发展和成熟,瓷灯被更加广泛和普遍地使用。
雁鱼铜灯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雁鱼铜灯山西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