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列宁的“社会主义”各有什么不同?

2019-09-10 15:37潘德斌颜鹏飞叶青丁爱辉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1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

潘德斌 颜鹏飞 叶青 丁爱辉

摘要:马克思说的社会主义应建立在果结构体制上,而列宁却把社会主义建立在树结构之上了。列宁这一重大失误,便使“社会主义”从一开始便掉入了“封建社会”的尼淖。

关键词:社会主义 果结构 树结构

《马克思说:“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①在这里,马克思虽然没有明说,社会主义社会的权力结构为果结构,但他这段話,暗示了这点。因社会的“景象”相同,就等于说明这两个国家的社会运行轨道相同、社会秩序相同、社会 (“人治”或“法治”) 状态相同、社会(“静态”或“动态”)稳定性相同,人们在这种“单通道”或“多通道”之下形成的社会主流思想、意识及文化也差不多,进而可以断定这两个国家的权力结构的类型也相同。这就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权力结构必定为果结构。而树结构与果结构不同类,就表明以树结构为体制的国家不可能与发达国家有相同的“景象”。马克思这里看上去说的“景象”,其实连制度的本质,即权力结构也暗示进去了。

列宁对马克思的上述说法没有深透理解,他不知道:制度的“实际模式”与“理想模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他把其具体建立的“实际模式”完全看成了是由其“文字规定”的“理想模式”了。他说:“着眼于形式上的民主,那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观点,他们不承认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高于一切。”②,他对于国家制度的“内容与形式”的看法也有同样的错误。中央党校左凤荣教授指出:“无产阶级民主同样也离不开体现其内容的形式,一概抛弃民主的形式也是不行的。”③

在实践上,列宁“采取了钍对立宪会议的密集措施,如逮捕全俄岁罗斯立宪筹备委员会立宪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成员”④等等。“当然,这并不能否定立宪会议也具有相当的群众基础这一事实。在十月之后,在苏维埃政权己经成立的情况下,仍有占全部选民约半数的4400万人参加了立宪会议代表的选举,这表明至少俄国人民的半数是认可通过立宪会仪的方式来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的。”⑤

列宁这一错误,深刻的反映了他在理论上的重大缺憾。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开始便走向了践踏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歧途:“苏联的政治体制实际上是一个不民主的体制”⑥。它是建立在与中国封建社会同一权力结构(类型)上,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当然,这个错误最终是由斯大林造成的,但不在本文中讨论了) 。

列宁所说的无产阶级的民主或法治的“质”是从文字规定的社会主义属性内容中推导出来的,然而,若要使这种“凡文字规定的内容”能在相应社会中实际体现出来,就主要由其权力结构(类型)来决定了,例如,果结构能够实际体现出民主来,而树结构却缺乏这种社会功能及机制⑦。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好,这就决定了它必然有一个很好的系统结构(类型),看来,不懂系统论的人,是难于透彻理解社会主义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列宁对果结构体制的社会功能及机制,其实他了解得并不多,甚至缺乏了解。而对于树结构及其社会功能,他又了解多少呢?就这样,他将果结构轻意地否定了、而把“社会主义”却建立在树结构之上。其实果结构是一个很好的结构类型,它是中性的(谁建立在它上面,它就“任劳任怨”地为谁服务),它没有“阶级性”(果结构的存在,还会软化人们的阶级的立场,模糊人们的阶级的界限)。在果结构体制下的“自由竞争”往往代替了“阶级斗争”(人们用不着通过“阶级斗争”去夺取政权,而仅需要在果结构体制下“自—————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页。

②《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第3卷,第626页。

③⑥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第1289页,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④⑤陆南泉等主编:《苏联真相》,第77页,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⑦潘德斌等著:《中国模式 (2) :人类社会的最终统治形式》,待出版。

由竞争”就可以了)。而社会主义最适合建立在果结构之上,由它决定的社会运行轨道、法治状态、社会动态稳定性方式、以及由其多通道决定的人们的思想、意识及文化都体现了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暂新面貌,它很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行。而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而且是人类社会的最终经济形态①。更加使人欣慰的是,只有社会主义果结构体制的建立,才能够使人民当家做主②,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而列宁的批评者(包括普列汉诺夫、考茨基等)也许都没有这种认识深度。

列宁的“变更历史发展顺序论”,也许只是对普列汉诺夫话的一种回敬而已。“历史发展顺序”是什么?如何“变更历史发展顺序”?其实列宁也许并不知道。我们现在知道:对国家真正起到进步作用的、正常的“历史发展顺序”应该是从树结构向果结构的演变的发展顺序(这与国家是“姓社”或“姓资”没有关系,纯粹是权力结构的类型问题),“变更历史发展顺序” 的本质,就要求是果结构体制的建立。

参考文献:

①潘德斌 尹光志 叶青 丁爱辉:《“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的最终规律?》,《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1期。

②潘德斌、颜鹏飞等着:《中国模式:理想形态及改革途径,第61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简介:

潘德斌(原国家体改委特聘教授,研究方向:国家制度的设计及管理) , 颜鹏飞(武汉大学教授,博导,2017年被评为全国30位马克思主义学者),叶青(中南财经与政法大学教授、博导,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 丁爱辉(武汉科技大学教授) 。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两会”与社会主义民主两种重要形式的关系
借助乡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创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的几点思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