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旭芳
摘要:从人之根本出发,体察学困生其实是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太少,给予他们这种满足感,让他们在政治课堂愿意置身其中,效率会更高些。给予满足感的方式很多,因为语言是构成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们用语音按照一定的规则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交际手段。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所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语言艺术在 教学策略中的运用,特别是那些并不易被觉察和重视的细节上的运用。学生的满足感这些点滴中体现。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关键词:语言艺术 学生行为观察
在很多课堂教学活动中,细心的教师会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学生无法参与其中,他们或东张西望、窃窃私语,或沉默不语,眼光迷离-----而在接下来的考试考评中,他们各方面往往处于落后趋势,成为学困生。要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学困生的辅导应该是我们急需要关注的问题。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所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语言艺术在教学策略中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语言艺术运用的准备阶段:学生行为观察
一位教师要想通过某种方式及时、巧妙地驾驭课堂,必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问题与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关键点,优化教学行为,故语言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对每一个学困生的切实了解中。如观察学生发言次数、听课专注程度、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判断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积极,抑或是有无胆怯、恐惧、焦虑等情绪,有无挑衅、攻击、冷漠等行为-----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了解这些学生课外生活中的种种行为表现,做到多方面多途径的观察,分析该生的需要,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对症下药,适时、适地、适人地综合运用交流和沟通的语言艺术。
观察对象一:小寅
他有着非常干净的外表,一双大挑衅眼睛,可惜总是透着冷漠,当他思维游离课堂外,你提醒着注视他时,他总是表现出少有的挑衅,偶尔表现好对他肯定时,他也是这样。他是忧郁的、冷漠的(课后得知:单亲家庭的孩子,没人管)
观察对象二:小勇
非常腼腆,上课从不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总是沉默,脸蛋涨得通红,作业或不做或随便应付,他是胆小、怯懦的
观察对象三:小军
大大咧咧的一个孩子,似乎啥都不在乎,说什么都要辩一辩,咬死理而不放,扭曲事实,他是倔强的
观察对象四:小林
他总是很自以为是,一副这个道理我懂的架势,认为政治课十分空洞和无聊,上课注意力总是不集中。
二、语言艺术运用的几种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和价值去向的往往不是在大是大非的处理和决断上,而是那些并不易被觉察和重视的细节。而学生的满足感的建立也就在这些点滴中。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情感酝酿式
语言示例:记着你的名字,问一声你好
学困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群体,但他们也是最需要尊重和愛的群体,他们比起一般的孩子其实更希望的到重视,记住他们的名字,在相遇时叫出来,同时真诚的问一声“你好,”学生会感到一种重视,会非常自然地有一种与你亲近的感觉,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心心相印,还有什么教育目的不能达成呢?我第一次对观察对象一小寅这样做的时候,小寅很诧异地望了我一眼,没有说话,低头走开,第二次这样做的时候,他极不自然地咧了一下嘴,第三次、第四次------终于,他对我说了一句:“老师好”,而在此之前,对他我从未就他的问题和他正式谈过话,现在,时机成熟了,当我在办公室和他面对面谈话时,他已经不再冷漠。而且还主动与我分享心事,慢慢对其他事物也感兴趣了许多。其他类似小寅的孩子也是如此。后来,应他们的要求,我还和他们建立了QQ联系,课堂上他们的眼里装满了求知的真诚,自然上进了。小寅对我说:“老师,我愿意听您的,因为您和别人对我不一样。”其实,有什么不一样呢?无非是满足了他人性中对爱与尊重的需要,这也正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教育只有发生在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发生在心灵深处,才会有魅力,甚至是魔力。”
(二)隐形激发式
语言示例:你能和他一起配合,让我们感受精彩,谢谢
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动机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自己得到好评,所不同的是:学困生长期都不到自我实现的满足,内心深处产生了抑制,不愿或不敢或不好意思去争取和尝试,有时我们老师会好心地给他们机会,如“这问题很简单,我们让某某来回答好不好?(这个某某是学困生)”,若答得好,会给他鼓励,万一答不出,教师会很失望,殊不知,这种机会对学困生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暗示;你比较差,答对了,没有成就感,答错了,更失落,何妨换一种方式,给他们平等的机会,让他们参与竞争与合作,这样得来的成功更能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如与设问技巧结合,将一个需综合探究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点,分层提问,优秀学生和学困生交替点,学困生先说,自己选择一个点发表意见,再由事先已点的优秀点的同学补充,不露痕迹,过后老师总结,不忘一句:“你能和他一起配合,让我们感受精彩,谢谢”,久而久之,他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会越来越强烈,并且将选点层级不断提高。
(三)环境熏染式
语言示例:请你现在为钢笔‘加油’,钢笔为你‘加油’
学生心理状态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复习和考试。部分学困生往往是由于焦虑、不在乎等原因导致答题缺乏逻辑,考前老师要及时进行心理按摩,太直白的鼓励可能学生厌烦,从而适得其反,可以适当来点小幽默,趣味性的语言更有利于学生的放松,让他更重视。但这要求是和老师有一定情感交流的学生,效果会好一些。如观察对象二的小勇型,特别容易出现解题随便应付了事,就需要适时给予趣味式鼓励,我曾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请你现在为钢笔‘加油’,钢笔为你‘加油’,”考试中他发挥到很好。我们还可以写上:“喝一杯凉开水上考场,又冷又静答题忙”等等,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四)文本感染式
语言示例:失去了这个亲人,我会失去什么?
如在教孝敬父母一课时,在为什么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这个重点时,大多数学困生坐在那儿很无动于衷,即观察对象四之类,要他们感受父母的恩惠,同时回报父母,同时又把握知识要点:为什么和怎么做?如果用传统的谈话法直接请学生讲生活中的点滴,是不能深入学困生灵魂的。技巧上改变一下,请学困生配乐读名篇:《背影》。读完再谈感受,这个感受也变通一下,要他们将亲人的名字依次写在纸上,然后一次划掉一个,闭目想象:失去了这个亲人,我会失去什么?当划掉最后一个时,这些学生明显神色变得凝重,再来解答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已经是顺理成章了。因为有不一定珍惜,而无,却让人心疼。这也可以算是一种技巧吧。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经说过:“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琴弦的乐师……语言是争取人们灵魂的战士,一切都取决于你这个教师的语言怎样”。当我们身边的这些学困生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得到爱与尊重,实现了一定的自我价值,他的安全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也将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这种满足感会让他们在政治课堂上不再觉得空虚与无聊,潜意识被唤醒的时候,课堂自然变得亲切、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