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赵叔叔突然感到心脏不舒服,去医院做心脏造影检查时发现,右冠状动脉血流为“0”,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称“心梗”)!赵叔叔的右冠状动脉已经彻底堵死了,医生立即为赵叔叔进行手术放入支架,但是因为难度太大,两次手术都失败了。医生只得进行药物治疗,虽暂时控制了病情,但医生表示,此后赵叔叔随时都有再发心梗的风险。如何彻底挽救赵叔叔呢?专家对此开出了一个“神奇的”处方。
冠状动脉是为心肌供血的动脉,当它被堵死后,由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损伤会让患者面临生死危机。而医生挽救赵叔叔的处方,竟然是用缺氧来对抗心肌缺血!那么用缺氧对抗缺血是什么原理呢?
专家表示,其实人体都有自愈能力,在人体需要自我保护的时候,它就会“站出来”。所谓用“缺氧对抗缺血”,其实是指利用机体的间歇性缺氧,刺激自身产生抗缺氧因子,激发人体自愈力,从而改善心脏缺血的问题。
临床研究发现,心梗进而导致一部分心肌坏死后,为了代偿坏死心肌的功能,机体会慢慢地重构心脏的组织与功能。这个重构过程易引起心脏变形,如果重构不良便会引发心力衰竭,心梗后发生心衰的机理与此过程联系密切。努力控制变形的程度是改善心梗预后的重要措施。
一般常用药物治疗来改善左室重构并预防心衰。但是即使用这种方法,患者发生心衰的概率还是在20%~30%。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专家发现早期开展运动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以让左室重构得到控制。在坏死的心肌周围,存在一些“冬眠”的心肌,这部分心肌就可以通过运动加药物去唤醒,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引起机体间歇性缺氧的运动治疗配合药物治疗,这张“神奇的处方”便是如此挽救了赵叔叔。后来,通过在医生的指导下运动,赵叔叔的右冠状动脉远端形成了侧支循环,代偿右冠状动脉向心肌供血。
【專家提醒】间歇性缺氧可以引起我们自身自愈能力的激活,但是不能过度,因此需要在医生的专业监督下完成。
专家告诉我们,这个处方主要适合三类人群:冠心病“后备军”、冠心病患者与心梗患者。冠心病的“后备军”即冠状动脉狭窄小于50%的人群,他们大都存在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如患有“三高”、生活不规律、缺乏运动、吸烟、肥胖等。血管狭窄大于50%的冠心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绞痛,感到心脏的憋闷、疼痛,但是休息以后短时间内可以缓解。这两类人群科学使用运动处方可以控制病情使其缓解或是制止其进展,避免危险结局的发生。而已经发生心梗的患者,也适合使用这一处方来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
医疗运动不同于平常的运动,对特定疾病患者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大量的风险检查,进而确定患者的运动强度,在合适的强度范围内为患者“量身定做”一套运动方案。
心肺运动试验是开展医疗运动的前提。心肺运动试验中,受试者带着与监控设备相连的呼吸面罩进行连续的平板或是踏车运动,便可以获知受试者的血压、心电、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潮气量、无氧阈值等数据,医生便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运动风险、危险分级等,进而给出运动方案。
人体的能量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取,一种是有氧代谢,一种是无氧代谢。如果运动强度较低,人体会摄入更多的氧气,将脂肪糖变为能量;当运动强度较高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但是外界供氧已经不够了,这时候就会造成低氧状态。这个无氧阈就是从原来的“氧很充分”到“氧不够用”时的一个临界值,在这个临界点运动,得到的运动效果是最好的。主持人永志在节目现场接受了专家的评估,开始心肺运动试验10分钟后,结果出来了。根据无氧阈,他的心率为107次/分钟,制定运动靶心率为95~105次/分钟。根据永志的检测数据,专家给出了医疗运动处方。和永志一样,平时无运动习惯、偏胖、下肢肌肉力量稍弱的人,也可以使用这套运动方案,一个月后再进行一次心肺运动试验。
1.快走
建议的有氧运动为快走,从每天10分钟开始,心率达到95~105次/分钟,之后再将每周中快走时间增加5分钟,直到每天快走40分钟,心率还是维持在95~105次/分钟。
2.蹲马步
从每天15秒开始,逐渐增加至每天3分钟。
3.俯卧撑
用上肢做推墙俯卧撑,每天至少做10下,每2天进行1次。同时,每天抬足跟20次。
【专家提醒】对于上述心脏病患者或者高危人群,需要通过评估以后,才能“私人定制”运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