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俄)杰.杰戈捷廖夫 (俄)阿.特鲁索娃 (俄)马.切尔尼亚耶夫
[提 要] 本文以2010—2014年中俄两国对亚非两洲各十个主要受援国的发展援助为例,对两国国际发展援助的援助规模、主要地区、主要国家和主要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初步结论是,作为西方国际组织认定的两个“新援助国”,中俄两国都把对非洲落后地区国家的发展援助放在首位,总体方向接近,但在具体优先援助国家、援助规模、援助内容和形式上差别很大。中俄两国同为新兴经济体国家,都面临自身发展的艰巨任务,也是对国际问题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在对外援助领域还需加强合作。眼下建立共通数据库、共享资源,在“一带一盟”框架下协同合作是主要途径。
[关键词] 中国;俄罗斯;国际发展援助
[作者简介] 李燕: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史学博士;杰.杰戈捷廖夫(Д.А.Дегтерев):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关系史教研室主任,经济学副博士;阿.特鲁索娃(А.А.Трусова):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关系史硕士研究生;马.切尔尼亚耶夫(М.С.Черняев):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关系史硕士研究生。
与其他金砖国家一样,中国和俄罗斯被西方国家称为“新兴援助国”。事实上,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就开始援助亚非国家,在整个苏联时期,对外援助始终没有中断。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直接继承者,尽管因苏联解体,对外援助一度严重收缩,但也没有间断。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参与对外援助活动日益增加。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50年代初也开始对外援助,半个多世纪里,中国对外援助理念、机制和管理机构几经变革,对外援助规模也有过调整,但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援助工作也没有中断。总体上,两国在20世纪中后期都是国际发展援助的主要援助国之一,并在新世纪逐渐完善和改革对外援助机制。
有关苏中两国对外援助历程,以及两国对外援助机制的改革和变迁,本文作者已著文做过较详细的叙述和分析,这一点已经得到西方研究者的充分肯定。
俄罗斯学界在金砖国家对外援助一般特征方面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中国学界在对外援助领域的研究更是成果丰硕。不过,对于中俄两国间对外援助的比较,尤其是基于相关数据库的数据进行量化比较并加以分析,目前还没有此类成果,本文做一初步尝试。
一 本项研究的数据来源与可比性分析
对外援助涉及诸多国家,如何收集对外援助数据资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在这个领域,当前最先进的方法是从经合组织(OECD)的系统中收集国际发展援助报告,以及整理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DAC)框架下的对外援助数据。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定期通过专门渠道向经合组织提交其对外援助的统计数据,也定期召开有关援助实效的高级别论坛,通过这些论坛也可以获得数据,一些国家在这些论坛上还多次呼吁提高对外援助透明度。
2007年,俄罗斯提出申请加入经合组织,目前还没有被批准成为经合组织成员,不过,自2010年起,俄罗斯就开始向经合组织提交部分对外援助信息。因此,在着手进行本项研究时,俄罗斯方面的国际发展援助数据主要来自经合组织。当然,通过该渠道获取俄罗斯方面的信息还受到一些局限:一是由于俄罗斯向经合组织提供的双边发展援助信息十分分散,个别情况下,由于对外援助数据没能及时公布,因此,俄罗斯向经合组织提供的受援国名单不够完整。二是俄罗斯只向经合组织提供国际发展援助总量的报告,没有提供具体项目金额分配数据,因此,仅通过总体数据不容易了解俄罗斯对外援助的具体活动情况。三是中国对外援助主要以双边形式进行,而俄罗斯官方发展援助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多边渠道进行的。双方在援助形式上差别较大,用以比较也不完全对等。四是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一直对部分后苏联空间国家开展大规模经济援助,但其中仅有一小部分被列入官方发展援助,多数并没有统计列入俄对外援助数据库中,这也使得其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受到影响。例如,我们注意到,俄罗斯为吸引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对这两个国家展开援助,这种活动在俄罗斯对外援助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经合组织数据库中基本上没有完整反映出来。因此,可以断定,经合组织的统计数据部分地反映了俄罗斯向其他国家提供国际援助的情况,但只是对特定国家之外的援助活动的总量统计,并不能反映俄罗斯对外援助活动的全貌。
中国与经合组织已有多年合作,目前是经合组织观察员国,但不向经合组织提交对外援助信息。因此,中国的对外援助数据在经合组织无法获取。为了取得中国对外援助的数据,只能通过其他渠道。目前,除经合组织外,获取对外援助数据的另一个主要渠道是美国威廉玛丽学院AidData实验室的对外援助数据库。这里收集了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国之外的一些国家(包括中国,阿拉伯半岛国家和其他国家)的国际发展援助数据,并采用新方法加以汇总。该数据库的数据主要是该领域研究专家根据各国政府外援项目、国际组织的援助项目,以及非官方的民間社会团体、私营部门外援项目加以统计,并结合媒体报道、学术研究成果,最后汇总形成,包含自2000年至2014年间大约140个国家5466个对外援助项目,总援助量3600多亿美元的数据。威廉玛丽学院AidData实验室数据库(以下简称AidData数据库)的使用说明中强调,如果利用其数据库进行科学研究,建议只对标注特别说明(recommended for research)的4373个项目进行研究。
威廉玛丽学院AidData实验室专门建立了中国对外援助项目数据库,因此,本文的中国国际发展援助数据主要来自AidData数据库。需要说明的是,由于AidData数据库获取数据的渠道不像经合组织数据库那样官方化,因此,其对中国国际发展援助数据收集还存在统计不完整或有些内容重复的问题。另外,在AidData数据库的统计中,中国的官方发展援助每年仅有几十亿美元,但中国官方资金流动以及项目融资数量实际上是这个数字的几十倍,其具体情况在AidData数据库中也不能完全体现出来。还有,中国对外援助的数据在不同专家的评估结果中差异很大,其原因,首先与中国对外援助的多部门协调合作有关,中国商务部是对外援助的主要负责机构,但该机构没有公开中国对外援助的完整数据,外交部和财政部所能提供的数据更少。这种情况到2018年3月中国国际开发合作署成立后才开始改变。其次,中国对外援助与受援国政府的投资项目、特许权和贸易活动密切相关,而将中国官方发展援助的具体数量与商业投资和贸易交流区分开来又很困难。因而这部分数据也难保证完全准确。
尽管存在很多不足,但在目前具体数据获取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把经合组织数据库中俄罗斯对外援助相关数据与AidData数据库中的中国对外援助数据进行比较,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当然,本研究结论不能作为绝对精确的科学研究和分析成果。
由于AidData数据库所收集的中国对外援助数据是2000—2014年的,而俄罗斯只是2010年才开始向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提供部分数据。由此,尽管俄罗斯方面的数据可以收集到2018年,但是中国方面的数据却截止到2014年,因此,本文把双方对外援助比较的时段限定在2010—2014年之间。通过对这个时期两国对亚非援助规模前十的国家援助数量、主要领域、方式的比较,分析两国在对外援助领域的大体特征及双方合作的可能性。
二 2010—2014年中国对亚非国家援助规模前十位的基本情况
中国被一些西方国家称为“新兴援助国”,但中国所具有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其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AidData数据库材料显示,2010—2014年间,中国对亚非地区援助的前十位受援国是: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马里,柬埔寨,喀麦隆,莫桑比克,尼泊尔,巴基斯坦( 见表1 )。该数据库也提供了中国援助上述国家的主要领域、主要援助方式和具体数量。
学者有具体分析和介绍,只是在俄罗斯学者的研究中,通常把赠款作为涵盖各种物资援助的通称,因此,在中国对亚非国家援助的统计中,俄罗斯学者多把成套设备和物资援助计算在赠款一项。
2010—2014年中国共向科特迪瓦提供了7个成套设备和1个专项技术援助项目,发放了4笔贷款,并取消了该国对中国的债务,共计13批援助。中国还为该国提供了总值约6700万美元的5笔赠款,其中两笔以具体实物形式提供。中国向科特迪瓦提供的贷款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发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第一笔贷款用于提升阿比让港的运输能力,第二笔贷款是建造一条从阿比让到格兰 巴萨姆市的高速公路。第三笔贷款是用于建设苏布列水电站,该水电站已经于2017年建成,目前是该国最大的水电站。第四笔贷款用于建造曼市到圣 比特罗港口的铁路,主要用于运输镍和铁矿石。在技术援助方面,中国向科特迪瓦援助了100多台农业机械,200吨用于种植水稻的肥料。2010—2014年间中国对科特迪瓦的援助总数为35亿美元。
2010—2014年中国共向埃塞俄比亚提供了10笔赠款,18笔贷款,两个专项技术援助项目,还为亚的斯亚贝巴大学的学生提供了奖学金,对该国共有31批援助,总计30亿美元。中国提供的赠款主要用于购进粮食,为当地小学购买教学设施,提供车辆等,金额为1.68亿美元。中国的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铁路)建设,建设居民饮用水设施,沼气设备,还有预防疟疾的设备。专项技术援助主要在卫生领域,中国派出专家并运送医疗设备到埃塞俄比亚。
2010—2014年中国对尼日利亚提供了5笔赠款,3笔贷款,向该国提供70名学生的奖学金,以及农业领域的专项技术援助,为此,共有400多名中国专家技术人员被派到尼日利亚建造小水坝。中国对尼日利亚的赠款中很大部分用于卫生领域:一部分捐赠给红十字会,一部分用于抗击疟疾,还有一部分用于抗击埃博拉病毒。贷款主要用于在尼日利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和改善水力发电厂的运营条件。这期间中国对尼日利亚提供了共计10批援助,援助总额为29亿美元。
2010—2014年中国对坦桑尼亚提供了37批援助,其中包括19项赠款、10笔专项财政拨款、8笔贷款。中国政府的赠款主要用于购买医疗设备、运输工具、运动器材、警察专用设备、边境集装箱检查设备、小学桌椅等,共计3350万美元。贷款用于建设移动电信网络,建设500多公里的姆特瓦拉 达累斯萨拉姆天然气管道,扩建达累斯萨拉姆港口。另外还有一些贷款援助AidData数据库并未标明其用途。专项技术援助主要是向坦桑尼亚派遣中国医疗专家,还有在农业和科技领域的合作。这期间中国对坦桑尼亚的援助总额达25亿美元。
2010—2014年中国向马里提供了17笔赠款、3笔贷款、4个专项技术援助项目,还为在中国留学的马里留学生提供了30个名额的奖学金,总共25批援助。赠款主要用于小学扩建、挖掘水井、建造太阳能设施,以及提供计算机、汽车、粮食、抗疟疾和抗埃博拉病毒的药物、医疗设备等。赠款共计1.66亿美元。中国的贷款主要是为了提高马里居民的生活水平,帮助该国的经济复苏以及落实电信现代化项目。此外,2013年应联合国要求,中国还派出由35名工程师、65名医务人员和35名士兵组成的维和部队到马里;2014年派遣一支维和特遣队,协助该国政府处理飞机失事的善后事宜;另外,还向该国派出中国医务人员。这期间中国对马里的援助总额为19亿美元。
2010—2014年中国对柬埔寨的援助共有67批,总计18亿美元。包括:39笔赠款、21笔贷款、3个专项技术援助项目,为柬埔寨学生到中国学习提供3批奖学金(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还取消了2亿美元的债务。赠款用途有:向红十字基金会提供资金,以及用于购买农具、办公用品,建设食品工业联合实验室的资金等,这些总计2660万美元。贷款用于建设道路、电网、灌溉系统和其他基础设施。专项技术援助中还有向柬埔寨派出中国医疗队。
2010—2014年中国向喀麦隆提供了14笔赠款,还提供了一笔贷款,4次专项技术援助,取消一笔3000万美元和一笔4.2万美元的债务。赠款主要用于购买医疗设备、抗疟疾药物、办公设备等。贷款用于建造居民住宅樓、修建道路。另外还提供了一项技术援助,用于建设一所培训农业专家的技术学校,并向该国派遣了医学技术专家。援助总额达17亿美元。
2010—2014年中国向莫桑比克共提供了16亿美元的援助,分19批,包括9笔赠款、9笔贷款和一项技术援助。赠款用于购买抗疟疾药物、办公设备(计算机)、医疗设备等。贷款主要用于建设基础设施。一项技术援助是向莫桑比克派遣医务人员。
2010—2014年中国向尼泊尔提供了总计15亿美元的援助,包括26笔赠款、3笔贷款、5个专项技术援助项目,共计34批援助。赠款主要用于购买食品,为尼泊尔警察提供安全装备,提供足球场设备、医疗设备等。贷款用于建设博卡拉机场电网。专项技术援助包括派出医务人员,培训尼泊尔警察等。
2010—2014年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的援助金额达13亿美元,包括18笔赠款、4笔贷款、一个专项技术援助项目,向巴基斯坦学生提供奖学金以及为其提供在中国学习的机会。赠款主要用于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贷款用于为联合通信卫星建设地面控制系统,并为巴基斯坦的一些项目提供资金。此外,还为2010年洪灾的善后工作提供了专项技术援助。
三 2010—2014年俄罗斯对亚非国家援助规模前十位的基本情况
进入新世纪后,俄罗斯官方发展援助不断增加,在2010年后达到每年不低于10亿美元的水平。当然,受199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发出的重债穷国债务减免倡议的影响,截至2010年,俄罗斯对亚非国家最重要的援助形式,还是以取消苏联时期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债务为主。
2007年6月14日,俄罗斯以“总统令”形式批准了“俄罗斯联邦参与国际发展援助的构想”(简称“2007构想”),这是俄罗斯在国际援助领域的首个政策性文件。该构想的主要依据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理念、国家安全理念和俄罗斯联邦预算法等规定。“2007构想”中提出俄罗斯对外援助主要政策目标是,根据国际法准则推动构建公正、民主、可持续的世界秩序,消除贫困,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灾后重建,在各领域发展俄罗斯与伙伴国家的合作,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形象,促进国际社会对俄罗斯的客观认识。
该构想构建了俄罗斯对外援助必要的法律和监管框架,明确了俄罗斯对外援助主要任务,确定了优先领域和双边、多边援助机制,推动建立与伙伴国和国际组织合作的渠道,力图使国际发展援助领域的国家管理行为走向机制化。同时,俄罗斯也表示要退出传统的发达的援助国行列。2007年底,俄罗斯财政部为落实“2007构想”制订了相应措施和行动计划,甚至还讨论了创建俄罗斯国际发展援助署的问题,但该提议没能落实。也是在这个构想中,俄罗斯首次宣布已成为国际开发协会(IDA)的成员国。
2010年,俄罗斯被列入国际发展援助“新兴援助国”名单,在这个名单中,还有其他金砖国家,都引发了关注。
俄罗斯参与国际发展援助活动主要是以赠款、人道主义援助等国际援助项目形式落实的。根据经合组织的统计,2010—2014年间俄罗斯对亚非援助规模前十位的国家为:朝鲜,赞比亚,叙利亚,几内亚,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中国,约旦,黎巴嫩,肯尼亚(见表1)。在俄罗斯对外援助中,投入最多的援助领域是教育、健康、能源、食品和政府融资。
2010—2014年间朝鲜是俄罗斯对亚非国家援助占第一位的受援国。俄罗斯向朝鲜提供的援助金额达1.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两国政府达成协议,取消了大约90%的朝鲜债务,总额达110亿美元。该项债务清偿谈判已进行了四年,相应的决定是在梅德韦杰夫和金正日会晤时作出的。据推测,这笔资金将用于朝鲜的卫生、教育和能源发展。
2010—2014年间俄罗斯对亚非国家援助规模第二位的是赞比亚。俄罗斯对赞比亚援助的情况在许多方面与对朝鲜的援助相似。2011年,赞比亚政府和俄罗斯财政部签署了一项协议,规定赞比亚约1亿美元的政府债务将用于这个非洲国家的发展,这符合俄罗斯对外援助的目标和宗旨。俄罗斯援助主要用于:改善赞比亚能源匮乏状况,发展国家卫生保健系统,提高教育的普及率以及提高教育质量。这期间俄罗斯对赞比亚援助的总额达3400万美元。
俄罗斯对叙利亚的援助主要与叙利亚危机有关,该危机始于2011年“阿拉伯之春”事件后。2013年,俄罗斯向叙利亚发送了46吨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包括餐具、折叠式家具、帐篷、发电机组以及11吨食品。2014年俄罗斯开展了7项此类援助,但没有说明货物具体信息。值得注意的是,2013—2014年,有1195人从叙利亚撤离到俄罗斯。2010—2014年间俄对叙利亚的援助总额为3145万美元。
俄罗斯对几内亚共和国的援助主要集中在人道主义领域。2012年2月,俄罗斯向几内亚政府提供了50辆俄制越野车。同年3月7日,俄政府向几内亚提供了37吨食品和药品。根据几内亚政府于2012年11月28日发出的呼吁,俄罗斯又向该国提供了36.5吨人道主义援助,用于发展医疗保健事业。2014年,一组价值28000美元的医学治疗仪器运往几内亚,以对抗埃博拉病毒。此外,俄国防部还向几内亚共和国调拨了预防传染病的野战医院装备。2010—2014年间俄向几内亚提供的援助总额为2270万美元。
2013年2月,俄罗斯联邦紧急情况部向莫桑比克共和国运送了34.9吨人道主义物资,其中包括食品和生活必需品。2010—2014年间,俄罗斯向莫桑比克的援助拨款为2120万美元。
俄罗斯向约旦提供的最主要援助,是向该国境内的叙利亚难民提供人道主义物资。2013年5月30日,俄紧急情况部用飞机向约旦的叙利亚难民提供食品和基本生活必需品,包括折叠式家具,发电机组和餐具等。2010—2014年间,俄罗斯共向约旦提供了1114万美元的援助。
2010—2014年间俄罗斯多次向肯尼亚共和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2011年9月,由于粮食危机爆发,俄罗斯向肯尼亚运送了1040吨小麦粉。2012年,俄罗斯再次提供粮食援助,以结束肯尼亚的粮食危机,并改善该国的索马里难民的生活条件。2013年举行了一场转交俄罗斯下一批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仪式,其中主要是生活必需品。2013年9月内罗毕市发生恐襲事件后,俄向肯尼亚卫生部调拨了三套医疗综合装备,为恐怖袭击受害者提供紧急医疗服务。俄提供的医疗综合装备包括医疗设施、药品和医用消费品。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俄罗斯对非洲国家取消了200亿美元债务,并向世界银行拨款5000万美元用于支持最贫穷国家的发展。因此,俄罗斯也通过该渠道向包括肯尼亚在内的一些国家提供了援助。总体上,2010—2014年间,俄罗斯拨款857万美元用于援助肯尼亚的发展。
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可以说,2010年俄罗斯不仅已取得“新兴援助国”地位,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中所占分量还不断提升。不过,在本文研究时段,即2010—2014年间,俄罗斯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活动的数据还不是很全面,尽管有些国家,如马达加斯加、中国和黎巴嫩都被列入俄罗斯对亚非国家援助的十大受援国名单中,但经合组织数据库中并没有任何具体数据来加以证明。
四 中俄两国对亚非国家援助情况比较分析
根据上述中俄两国2010—2014年间对亚非前十位国家援助情况,可以看出:
1.AidData数据库在整理数据时,数据收集比较全,收集范围也很广,因此,本文中2010—2014年中国对亚非国家援助的数据信息比较完整。该数据库对援助资金数目、用途、相应的外汇额度、援助事项的描述都很全面。比较而言,经合组织数据库中俄罗斯对外援助信息比较笼统,俄罗斯只提供了对外援助总额,其具体用途和援助领域还需要通过俄罗斯新闻门户网站、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和一些分析报道来加以补充。但这也仅限于俄对外援助前十国中的七个,而后三个主要受援国(马达加斯加、中国、黎巴嫩)则无法找到更完整的信息。因此,中国方面的数据要比俄罗斯的同期数据更全。同时,这也说明一个情况,即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中国对外援助的研究更关注,尽管中国没有与经合组织合作,但美国一些研究机构还是利用各个渠道收集整理中国对外援助的各种资料。
纽约大学瓦格纳研究中心(New York University Wagner School)也对中国在亚非拉援助情况进行跟踪整理,不过其数据多半是“估计”。当然,其资料的完整性也反映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在加强。
2.2010—2014年中俄两国对亚非国家援助的数量差距相当大:中国对外援助“前十名”的总额为221.51亿美元,俄罗斯对外援助“前十名”总额为3.1403亿美元,双方对外援助“前十名”总量相差70多倍( 见表1 )。
在数据统计中,OECD和 AidData的数据来源不一样,统计方法也不完全一样。确切地说,AidData的统计范围更大一些,因此,该对比只具有相对意义。
当然,由于数据出自不同数据库和其他不同渠道,这种比较只能作为参照。但总体来看,中俄两国对外援助在总量上的确差距很大。在对亚非国家资金援助方面,中国投入远超俄罗斯:如果俄罗斯的援助用数百万美元计,那么中国的援助则以数十亿美元计。当然,相对于两国各自经济总量来说,都是尽力而为的。
从两国对外援助的受援国来看,中国对亚非国家援助的前十大受援国包括7个非洲国家,俄罗斯有6个非洲国家。在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的舆论中,有一部分指责中国对非洲国家援助是把非洲变成中国的矿产资源来源地,而非洲人则在追求商业利益。
也有俄罗斯研究者认为非洲国家拥有大量自然资源(天然气、石油、矿产、煤炭等),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帮助。同时,中国的资源需求每年都在增加,对非洲大陆国家实施援助项目可以提供中国需要的资源。
不过,正如中国学者所言:“中国既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是国际援助体系的受援国,同时又承担了一定的对外援助任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不可能按照发达国家的援助理论处理援外事务。……中国援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与受援国或地区之间的互利合作、共同發展,本质上属于发展中国家之间具有互惠关系的合作。”
从表1中可见,中俄两国对亚非国家援助前十位国家中,非洲国家都占有约2/3的比例,这说明,两国都把对非洲援助作为对外援助的主要地区。作为全球最不发达的地区,非洲的发展始终是一个全球问题。中俄两国尽管自身也是发展中国家,也面临资金、技术、人才不足等诸多发展问题,但都把支援非洲的发展作为一项国际发展援助的主要任务。这也证明,两国都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为全球的共同发展尽到了责任和最大努力。
3.从两国对外援助的主要领域和形式看,中国对亚非国家援助的主要形式是赠款、贷款、支援成套设备、派遣医疗队以及人道主义救助,开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活动既与受援国民众基本生存权利相关,也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未来社会发展相关。这说明,中国对亚非国家援助,主要服务于受援国长期发展,使受援国能够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的援助也是长期的、有计划有目标的。正如习近平讲话中所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也正是基于这个理念,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呼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因历史原因以及经济实力所限,俄罗斯对亚非国家援助首先是取消债务,其次是与战争、自然灾害等有关的人道主义救助为主,援助物资包括粮食、医药用品、生活用品以及派出医疗队。由于俄罗斯在取消苏联时期对外援助债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因此,在取消债务这个领域,俄罗斯的经验更丰富一些,尤其是对亚非一些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的国家,不仅取消债务,也提出一些帮助当地发展的建议和政策,在这方面,有些做法值得中国借鉴。
4.前述中俄两国对亚非援助十大受援国中,在非洲只有莫桑比克一个交叉国家,在亚洲没有交叉国家。这表明,两国对亚非援助侧重点总体上交叉不多,在援助过程中产生分歧的可能性很低。同时也表明,两国在亚非两洲对外援助领域开展合作并相互协调的领域也不多。尽管2015年后,随着俄罗斯“向东看”,两国全方位合作不断强化,但受经济能力所限,俄罗斯在对外援助领域与中国相比,基础条件上的差距没有根本性改变,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还比较有限。总体上看,中俄两国,尤其是中国,作为西方认知中的“新兴援助国”,并没有一味遵从“传统援助国”的援助形式,而是采用适合本国国情的援助形式和渠道。因此,在中国对外援助体系中,一般多由“软贷款”和双边合作基础上的项目融资为主导。
有关中国对外援助主要形式及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区别的讨论, 21世纪初,在中国的国际国内政治话语中,“北京共识”得到广泛传播,其反映了与西方不同的发展援助理念和形式。与西方大国不一样的是,中国向亚非不发达国家提供援助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严格奉行“不干涉内政”原则,而西方大国提供援助时,常常在人权、政府改革等方面提出附加条件。近年来,中国不仅努力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更关注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给受援国带来经济利益,推动其经济社会发展,正因此,“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
通过对俄罗斯和中国对外援助相关信息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一些新启示:第一,与中国相比,俄罗斯向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提供了援助数据(虽然只是汇总),这表明俄罗斯将选择更多地与经合组织开展合作,并积极参与国际发展援助活动,俄罗斯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还将进一步提升,中俄两国在国际发展援助以及相应国际事务中可以合作并相互配合的机会也将更多一些。第二,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上升,外国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对中国对外援助项目的关注度在上升,即便其不公布具体数据,但其统计和资料整理还会越来越精深。如,纽约大学瓦格纳研究中心以及威廉玛丽学院AiDData数据库等机构的研究项目就有为美国重要外交决策提供信息和分析支持的功能。正是基于其数据和研究成果,美国政府和企业开始更多地对亚非地区开展投资,以抗衡中国在该地区不断扩大的影响力。
同时,AiDData数据库没有关于俄罗斯对外援助项目的研究。这说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对外援助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俄罗斯。西方国家通过中国对外援助的量化指标来判断中国对外援助的地缘政治目标和战略意图,并从民主、人权、民族、经济等方面对中国横加指责,抛出“债务陷阱”“外交忠诚”“环境污染”等诸多说法,诋毁中国的国际形象。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對外援助本身,而是西方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对西方国家构成了威胁。同样,尽管西方国家没有收集起俄罗斯对外援助的完整数据,也没有专门设立俄罗斯对外援助数据库,甚至有人强调,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矛盾是西方文明内部的矛盾,与中国相比不大。但是,从近年来俄美在叙利亚以及中东地区的冲突就可以看出,只要涉及地缘政治、地缘战略利益,西方国家同样会绷紧神经,直接出手。所以,西方对俄罗斯的关注与不关注,其矛盾大小,主要也是取决于与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情况。就此意义上,中俄两国在对外援助领域还有很大合作空间。毕竟,作为“新兴援助国”,两国本身同为发展中国家,自身需要发展,也需要把自身发展与外部发展、共同发展结合起来。两国都要解决好自身问题:中国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俄罗斯要解决国家经济转型、整体国力亟待提高的问题。尽管侧重点不同,但是发展的任务同样艰巨。正因此,近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在历史最好水平,关系愈趋成熟稳定,“中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组双边关系,更是最好的一组大国关系。一个高水平、强有力的中俄关系,不仅符合中俄双方利益,也是维护国际战略平衡和世界和平稳定的重要保障”。两国在“一带一盟”框架下的合作,不仅对双方经济发展有利,也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两国都需要在国际发展援助领域加强管理,增加透明度,及时让国际社会了解两国在对外援助领域的积极作为,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