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弘扬革命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019-09-10 07:22黄宏
文化软实力 2019年3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民族复兴

[提 要] 习近平高度重视弘扬革命精神,把它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这为我们大力弘扬革命精神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弘扬革命精神,必须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展历史及其对当代中国社会特别是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弘扬革命精神,需要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结合起来。

[关键词] 革命精神;民族复兴;精神成人教育

[作者简介] 黄宏:国防大学马列研究所原所长,全军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

革命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高度重视弘扬革命精神。弘扬革命精神是我们治国理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大力加强对弘扬革命精神的研究,是新时代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一 习近平高度重视弘扬革命精神,把它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弘扬革命精神,历代领导集体、领导核心对总结、倡导、弘扬革命精神倾注了大量心血。近年来,习近平曾多次赴各个革命圣地考察,反复强调让红色的革命精神闪耀新的时代光芒。

(一)弘扬革命精神是我们党面对未来迎接新的时代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战略举措,以及一系列治国理政措施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及并加以论述的革命精神有“红船精神”“苏区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焦裕禄精神”“古田精神”“雷锋精神”等,这些精神中,“红船精神”是习近平首次阐发的。2005年,他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的文章,首次把“红船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思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我们要不忘初心,永远不可迷失了方向和道路”。

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并发表重要讲话时谈到:“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到贵州遵义、贵阳和贵安新区,深入农村、企业、学校、园区、红色教育基地,就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时指出:“遵义会议作为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坚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建设坚强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等方面,留下宝贵经验和重要启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二)在论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时,习近平始终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放眼世界风云变幻,敏锐把握人类发展动向,把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精神提升到新的高度

2016年习近平去江西井冈山视察,他在强调弘扬井冈山精神,加快老区振兴发展时,特别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2019年5月25日,习近平再次亲临江西革命老区视察,勉励大家要继承和发扬好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长征路。习近平强调,“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2017年11月1日,习近平在浙江嘉兴南湖瞻仰红船时发表重要讲话,他首先以“红船精神”为引,阐发“红船精神”的精神内核是“首创”“奋斗”和“奉献”,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泉。其次,习近平讲到了我们党96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强调我们党一路艰苦卓绝,创造了今天的历史辉煌,正是这一精神的实践成果。最后,指出,我们党要继续带领全国人民按照党的十九大擘画的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砥砺前行,就要继续发扬光大“红船精神”,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三)习近平论述弘扬革命精神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在面临严峻的考验时,要以焦裕禄精神为鉴

长期以来,习近平在不同的领导岗位上始终强调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并亲自到兰考调研,亲手栽下一棵泡桐。1990年,在焦裕禄逝世纪念日,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写下了《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习近平说:“这首词我是有感而发!直抒胸臆。”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弘扬,都不是泛泛而谈,都有其强调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例如,在对“焦裕禄精神”进行宣扬时,尤其突出一句“百姓谁不爱好官”,这句话真实地表达了习近平的感慨和心聲。

(四)习近平十分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对一些宣传不多的革命精神及时地总结和宣传

外出视察工作时,习近平在安徽提出了“苏区精神”,在陕西考察时提出了“照金精神”,在山西又提出了“吕梁精神”,这些精神的提出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谱系更加完整。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并参观沂蒙精神展时谈到:“这次来沂蒙就是看望老区人民,重温沂蒙精神。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老山”热遍全国,史光柱在人民大会堂唱响《小草》感动了全国人民,但后来因各种因素“老山精神”逐渐淡出人们视野。前几年春节,习近平视察了收复 老山战役主攻团,高度评价了这支部队无私奉献、英勇牺牲的“老山精神”,当他看到一营烈士王建川写给妈妈的遗诗时,称赞其具有当代军人“为了祖国不惜血染战旗的血性”。

二 弘扬革命精神,必须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展的历史及当代意义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革命精神创造发展的历史,因而弘扬革命精神,必须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发展的历史。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而革命精神本身就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弘扬革命精神,还必须充分认识到革命精神对青年一代“精神成人”的重要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奋斗历史与革命精神的形成发展

1.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部革命精神创造发展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党的思想作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上的集中反映和展现。革命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生动地记录和再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造和生动实践完美结合的历史过程,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闪光点和精华。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革命精神创造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共同幸福努力奋斗的90多年,就是革命精神形成发展的90多年。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进行革命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雏形,堪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通过回答“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坚定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敢于胜利的革命信念,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样,一个完整形态的革命精神定型了,这就是井冈山精神。它所具备的完整内涵,开创了中国现代革命精神的先河,成为中国现代革命精神不断发展的源头。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新起点。延安十三年,我们党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长期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的抗日战争,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并最终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理论的成熟期。可以这么说,萌芽于大革命时期,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的毛泽东思想,是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并最终达到成熟的。《毛泽东选集》四卷本共收录毛泽东代表性著作159篇,其中延安时期的就多达112篇,这足以说明,我们党实现第一次理论飞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理论正是在延安形成的。正是在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基础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总结了延安时期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使之成为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精神宝库。它所体现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党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仅成为我们党的光荣传统,而且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创造了许多紧跟时代步伐的新的革命精神,如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庆精神”“大寨精神”“红旗渠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精神”。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又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形成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张家港精神”,创造了“深圳速度”的“特区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拓荒牛精神”;舍小家、保大家,万众一心、团结协作的“九八抗洪精神”;强调科学法制、加强民主和公众参与的“抗击非典精神”;以及胡锦涛同志概括的以“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科学求实、严肃认真,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体化、形象化,使亿万人民群众参与进来,成为直接的实践者、创造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纵览我们党革命精神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它们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结合,可以说是绚丽多姿、异彩纷呈,而其中又自始至终贯穿着始终不变的核心和本质,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永远不变的宗旨;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条推动我们党不断创新、永葆青春活力的思想路线;贯穿着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以及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最终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价值目标和精神追求。可以说,它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所追求的崇高理想的生动体现。

2.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在现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

革命精神并不是孤立于中華文明发展进程之外的观念形态,它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和升华。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古老文明的国家,在建设美好家园、抵御外来侵略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团结、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缔造了绵绵不绝的灿烂文明。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谱写了一曲曲“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爱国主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调和主旋律。我们党创造的革命精神,深深根植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创造革命精神的重要思想来源。而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所进行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更为中国共产党创造的革命精神所继承和发扬。

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我们党的革命精神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我们党的革命精神有“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愿把牢底坐穿”的矢志不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我们党则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在“延安精神”中,我们党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实事求是”一词,就出自东汉班固编撰的《汉书·河间献王传》,唐朝颜师古对此作了这样的解释:“务得事实,每求其真也”。他的本意是说治学要严谨求实。而我们党则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吸收了“实事求是”朴素的、合理的含义,作出了新的科学诠释,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升华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所以说,我们党的革命精神,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更是与新的历史条件相结合的升华和飞跃。

与新的历史条件相结合,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正是弘扬革命精神的一个重要要求。我们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融入体现时代进步的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必须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的爱国主义,可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它具有把中国社会的发展与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全球视野和人文关怀。这些年来,在抗击非典、抗震救灾、抗击雨雪冰冻自然灾害等历次斗争中,党中央领导人民奏响了一曲曲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壮歌。在历次斗争中,我们党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更加重视法治精神的贯彻,更加重视民主参与意识的培养,更加积极地开展地区与国际的合作和交流,增强全民的开放意识。这些都为传统的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面向新世纪、与时俱进的风采。

我们党创造的革命精神,其崇高理想和深刻内涵,早已超越时空,超越国界,成为一种永恒。比如“长征精神”,已故美国作家和记者索尔兹伯里说,长征是无可比拟的,长征是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是人类坚定无畏的精神丰碑。“长征精神”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而且成为人类精神史上的绝唱。我们可以说,革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代表。

3.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中,历来注重对精神力量的培养和运用,形成了许多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动力。历史证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红岩精神”等革命精神,基本上是一脉相承的。作为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必将成为中国人民永远的精神动力。

今天,人们结合新的时代条件,重新审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读出了新内容、新内涵。比如重庆市委大力提倡弘扬“红岩精神”,把它作为打造重庆现代化大都市的“三张名片”之首,人们不仅看到红岩烈士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打造的“红岩精神”中崇高的思想境界、堅定的理想信念、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浩然正气,而且看到了我们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时至今日,“红岩精神”的内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充分发掘其时代价值,充分认识这一精神对我们今天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监督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党中央一直重视弘扬革命精神,强调要加强对革命精神的总结提升,对革命精神的内容进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近年来,弘扬革命精神活动蓬勃开展,成果丰硕。中宣部先后举办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长征精神”等大型主题展览,开展了红色旅游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全国各地召开了各种不同规格、不同形式的关于革命精神的研讨会、座谈会,一方面推进了对革命精神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也为弘扬革命精神提供了重要平台。很多高校、科研院所,很多学者和专家也都在革命精神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对90多年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历程中产生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研究总结,对革命精神进行了进一步的提炼和升华,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对革命精神的研究,为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革命精神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开放的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革命精神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目前,对于革命精神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工作做得还不够全面深入,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弘扬革命精神,任重而道远。

(二)革命精神对青年一代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1.革命精神本身就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而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革命精神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和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原则。革命精神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思想来源,秉承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革新求变的思想观念。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沃土,滋养和推动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厚文化根基。

2.革命精神是进行青年一代精神成人教育的精神资源和有效载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高校是培养青年一代的重要场所,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攸关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育,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希望。革命精神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包括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以及革命文化等内容,如延安革命遗址、井冈山革命遗址、烈士纪念馆、“红船精神”“雷锋精神”等。

革命精神对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具有政治导向、道德教化、价值引领等功能。新时代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把革命精神利用好、把革命传统发扬好、把革命基因传承好,革命精神是进行大学生“精神成人”教育的精神资源和有效载体。革命精神通过物质的和文化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载体,以丰富的形式、多样化形态表现出来,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教育资源。

3.革命精神为青年一代“精神成人”提供强大的进取力量。

革命精神的根本价值在于它能为人们提供人生发展的精神动力。所谓精神动力,就是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这些经过血与火洗礼的革命文化资源,穿越时空和历史与现实相融合,这就为青年一代“精神成人”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为实施体验式的“精神成人”教育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和载体。革命精神为大学生“精神成人”提供了强大的进取力量。

三 关于弘扬革命精神的三点思考

弘扬革命精神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这不但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精神支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弘扬革命精神是一件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弘扬革命精神,最重要的是做到“三个结合”。

(一)把弘扬革命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国家理想信念、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的集中体现,它对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各种社会思潮起着引领、整合和规范的作用。

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和建设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特殊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矢志不渝的崇高理想,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努力拼搏的坚强意志,等等,构成了革命精神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弘扬革命精神,必须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

(二)把弘扬革命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和军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带来了大量新矛盾新问题。我们既面临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的严峻挑战,也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社会现实。曾几何时,“告别革命”“反思革命”甚至质疑革命必要性的言论甚嚣尘上,一度在一些人中间还很有市场。与此同时,社会上对革命精神的“批判论”“过时论”“无用论”沉渣泛起,严重侵蚀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这些言论看起来很时髦、很新潮,似乎很符合某些研究规范,但归根到底是围绕虚化、矮化、丑化革命及革命精神做文章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缔造新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伟大事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都只能继承发扬,不能抛弃弱化。

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要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这需要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以更加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证明,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需要弘扬革命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的革命精神,是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精神动力和可靠思想保证。这正是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

(三)把弘扬革命精神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结合起来

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道出了马克思主义特有的理论品格。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改变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让理论在服务群众中走进群众心里。“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革命精神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演化的精神特质和精神表征,只有为群众所理解、接受,并具体实行,才能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巨大力量。

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到,群众对于能够振奋精神、鼓舞人心、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元素的需求,是一种内在的、普遍的、终生相伴的需求。人们需要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元素启迪心智、融入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元素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充分发挥群众的自我教育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丰富的革命精神既见物、见景,又见人、见思想、见精神,把革命历史资源优势转化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政治优势、精神优势。当前,一些人的思想困惑、精神焦虑有所增加,思想引导和精神抚慰的任务更加繁重。弘扬革命精神不仅对确立全社会的理想目标、决定主流价值取向有着鲜明的导向作用,而且对作为个体的群众的道德修养,行为方式也有榜样和教化的作用。把弘扬革命精神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革命精神激励引导功能,培育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温润心灵、涵养人生,更好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民族复兴
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革命精神培育中的应用
浅析中国共产党人的民族复兴思想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人文信仰的建构是民族复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