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林 张亭
〔摘要〕 邓小平高度重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其石油工业发展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石油工业发展的问题,多次视察油田,关心石油生产,提出战略东移的思想;要提高石油工业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认为石油工业要建立在科学进步的基础上,重视提高职工素质,进行石油企业管理制度改革;要从多方面来保障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石油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更好地实现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邓小平的石油工业发展思想既高瞻远瞩又切合实际,对我们当前进一步推动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石油工业发展;战略思想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9)01-0029-07
〔作者〕 李学林,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成都 610500
张 亭,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四川成都 6105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来,我国从一个贫瘠的石油国成为全球主要的产油国之一。如此巨大的成就,饱含着几代石油工人的不懈努力与艰苦奋斗,也渗透了几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心血。邓小平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无论在石油工业的艰难起步阶段,还是进入改革開放的新时期,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亲自谋划方略,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深刻理解与学习邓小平的石油工业发展战略思想,对我国现在的石油工业发展仍然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石油工业发展问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全国只有西北和西南建有几个小型油气田,在东北有几个小型人造油厂,原油的产量很低。虽然石油工业经过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原油产量只能满足国家一小部分的需求,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用油大部分都依靠进口的"洋油"。因此,石油工业的发展情况引起了当时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高度关注。1956年党的八大以后,邓小平作为党的总书记分管石油工业,高度重视石油工业的发展,多次视察油田,并在视察中提出要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石油问题,提出石油勘探东移的方针,大大推进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一)发展石油工业能促进国民经济和国家工业发展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邓小平多次视察四川、大庆等地的油田,体现了党中央对石油工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极大地鼓舞了石油工人的积极性。邓小平说:"我不管你在哪里搞,在四川哪怕搞个日产一吨油的产量,也算四川有了石油工业,你们要努力啊!"《首任石油部长李聚奎》编写组:《首任石油部长李聚奎》,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年,第4页。他不是从石油工业单方面看问题,而是从国民经济和国家工业发展全局出发来看待发展石油工业的战略价值。在视察中,他从全国的发展的角度,针对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发展石油工业作出相应的指示。
1957年4月6日,邓小平来到祁连山下的玉门油田视察。他参观了石油生产现场、员工的食堂与宿舍,接着又召开了干部大会,充分肯定了石油职工的艰苦奋斗精神,并且号召大家要为国家生产出量多价廉的石油。玉门油田的工人们没有辜负邓小平的关怀,他们奔赴全国各油田,为推进我国石油勘探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邓小平两次视察了地势险峻的四川油气田。1958年2月1日,他视察了四川石油勘探局永川县黄瓜山气田,在简易的棚子里跟油气田的干部话家常一样交谈起来。在听取完汇报后,他又察看了黄五井的天然气放喷情况,勉励石油干部职工说:"天然气能生产化肥,化肥又能增产粮食,还可用来发电,可作多种化工原料,你们要认真贯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多打井,多产油气,为国家建设多作贡献。"《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414页。他认为天然气的发展不仅涉及到人民的日常生活,更是关乎到国家建设。2月2日,邓小平又视察了四川石油勘探局隆昌气矿。他观看了气井放喷,察看了炭黑生产设施。在简陋的草棚屋顶的炭黑实验室里,邓小平仔细地询问了从试验课题到技术设备等问题,气矿的员工都一一作了回答。在了解隆昌气矿的炭黑生产情况后,他指出:"炭黑质量关系到橡胶质量和其他产品的质量,一定要在炭黑质量上创品牌,要在国际上争先进。"《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415页。炭黑质量关系国家整个化学工业的发展,提高炭黑质量就是为整个化学工业、乃至其他工业提供有力的质量保障。
1958年2月27日,邓小平在听取工作汇报后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末期,新疆至少要搞两百万吨油,可能的话,要搞到三百吨油。这样一来,包括铁道运输、兰州炼油厂扩建、油罐等都要赶上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回忆邓小平》,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448页。1961年7月23日、1964年7月15和16日、1978年9月14日,邓小平三次视察了大庆油田。在视察中,他对油田的勘探、开发情况了解得十分详细,仔细询问了油田储量、油井产量、注水工作及职工生活问题,提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好油田的科研工作,积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更好地推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二)提出石油勘探东移的战略方针
1958年2月27、28日,邓小平听取了余秋里和李聚奎等关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的汇报。他以非凡的胆识和战略眼光,对我国石油工业在指导思想、发展方向、战略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推动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人造油在我国石油产量中的比重较大,石油界对搞人造油和天然油存在着分歧。有的同志认为,我国的煤炭存量比较丰富,风险小、比较有把握,应重点发展人造油。而多数同志认为,人造油的成本相对较高,难以大规模发展。我国疆土辽阔,沉积岩分布广泛,只要加强勘探,就能够找到丰富的天然油,应该以天然油为主。邓小平听完汇报后,提出要用"两条腿走路",人造油也要搞,并且要下决心搞,但从长远来看,要想提高石油产量,必须要靠天然油。实践证明,邓小平的这个结论是非常有远见的,对提高我国石油产量起了关键性作用。
1958年以前,我国石油勘探主要集中在西部,东部的勘探工作做得比较少,很多地区甚至没有开发。同时,西部地区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即使有油也很难运出来。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多次讲到石油勘探在战略重点和战略布局方面的问题,提出要从战略方面来考虑石油勘探。选择突击方向是石油勘探的第一个问题,必须要处理好战略、战术、战役之间的关系,重视勘探布局上的经济效益。《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418页。在建设西部石油工业的同时,要把重点转移到东部地区。邓小平明确指出,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东北地区能够产出油来,就非常好。总的来说,首先是要选择突击方向。我国国土面积如此之大,总有合适的地方,应该选择重点地区进行突击。他强调要选择在经济较发达、交通条件便利的东部地区抓紧石油勘探工作,还多次讲到要加强在东北松辽、苏北、华北、四川等地区的勘探。邓小平关于石油勘探东移的战略方针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1959年国庆前夕,终于初步建立起了我国的第一个大型油田--大庆油田,此后,多个地方都相继传来石油勘探的好消息。
二、提高石油工业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
邓小平分管石油工业以后,非常重视石油工业的生产与发展,曾多次视察油田,关心石油的产量,询问石油职工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问题,想尽一切办法来搞好石油工业。他提出石油工业的发展不仅要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教育,提高职工素质,对石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
(一)石油工业要建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
邓小平高度概括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835页。,我们国家要想经济发展快一点,就要依靠科学技术和教育,提倡依靠科学和教育才是正确之道。邓小平的这些论述对于石油工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石油工业是技术、资金密集的产业。随着勘探的领域不断扩张、油田开采程度的加深,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已经开发的老油田,要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才能勘探出那些隐藏比较深的油藏。我国一些地区还没有展开全面的勘探,只有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才能克服复杂的地势,更加准确地掌握地下油气的分布情况。由于当时我国石油工业的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因此,1958年2月,邓小平在中南海居仁堂听取石油部的汇报时指出,石油部门要重视科学研究,"有两件事情应该走在前面:一个是打钻子,要多搞地球物理勘探,多打井,努力降低打井成本。还有一个是科学研究,要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419页。。推进科学技术进步是加快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要重视教育,提高职工素质
邓小平一直强调:"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95页。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在社会中形成尊重老师、重视教育、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良好风气。人才是科技进步的基础,特别是技术革命在蓬勃兴起的情况下,人才竞争在科技竞争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想在科技事业上取得成就,首先就要促进教育的发展。经过多年努力,虽然石油工业形成了石油高等院校教育和在职职工教育两个体系,但还是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缺乏专业化的人才问题比较严重。对此,邓小平提出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四化"标准,并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27页。,努力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邓小平的指示对此后我国石油工业重视科学研究、注重人才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经过长期实践,我国石油工业的技术人员已经掌握了一整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勘探技术。其中,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等工艺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三)石油企业管理制度要进行改革
邓小平在考察东北石油工业基地时指出,生产要有高质量,还要稳定生产、加快找油找气步伐,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要在产品生产上达到国际水平,企业既要完成数量方面的基本任务,还要实现技术方面的创新。邓小平在1978年9月最后一次考察东北石油工业基地时,反复强调企业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要扩大其自主权,直接切中了石油企业中的弊端要害。他对石油企业的改革思想提出得比较早,对石油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具有超前指导的意义。
邓小平在考察中提出了具体的关于石油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思想:(1)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来改造企业,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经营方法,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改革要彻底,而不是修修补补。(2)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要扩大企业的自主权。企业的自主权表现在人员和资源的配置上,企业都可以自行处理。企业要是没有自主权,有些事情办起来要经过省、部、国家计委,一直在转圈圈,效率就太低了。(3)在改造企业时要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必须要培养合格的职工。改造企业是为了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為管理人员和合格工人提供生产和生活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才能操作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4)企业在改革过程中要注意把对社会结构的改革结合起来。不仅要考虑改造石油企业,还要考虑所在市的社会结构。生产越发达,从事一线人员就减少,从事服务人员就增加。(5)企业改革中要重视科研力量,在企业内部一定要设有一定规模的科学研究机构,扩大科研队伍。邓小平的这些具体的企业管理制度改革思想在各地的石油企业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为推动石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注重石油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保障。邓小平指出,要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必须关心石油工人的生活,正确处理好石油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关心石油工人生活,为石油工业发展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石油广大职工与家属永远都不会忘记邓小平的关怀。他每次到油田视察,对职工的生活问题都要详细询问,对解决职工生活所面临的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切实地解决了许多难题。
1957年邓小平到玉门油田视察,他参观了石油的生产现场以及职工们的食堂和家属住宅区。他非常关心石油部门中转业军人的生活情况,关心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有的同志提出,在玉门吃不到花生,邓小平回到兰州后,给省领导打招呼,很快玉门的同志们就收到了一批花生米。看到员工们上班都是乘坐大卡车,考虑到天气太冷,他就给油田的领导人作出指示,要想办法改善一下这个情况。很快,工人们开始乘坐帆布篷车上班。
1961年7月,邓小平视察大庆油田,问得最多的就是石油员工们的生活问题。还在哈尔滨的时候他就急切地询问油田负责人,石油职工的生活情况如何,每个月吃多少钱。油田领导告诉他,正常情况下员工一个月十三、四块就够了,由于最近进口了一批面粉,导致低收入的同志手头就很紧了。邓小平指出:"进口面粉也不能抬高物价,按国内价格调拨。"油田负责人表示立马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这些,又询问了工人们的冬装问题解决了没有,员工食堂办得如何了。听了汇报后,他指出,食堂要加强管理,不宜过大。到了油田,邓小平了解到很多同志没有时间去排队,好多该买的东西都没买到。针对这个情况,他提出最好办几个供销合作社,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供销社属于集体所有制,按批零差价办。在邓小平的指示下,油田的供销部门开始开着货郎车,实行送货上现场,解决了油田员工买东西困难的问题。
为了保证石油会战,让石油职工填饱肚子,提高生活质量,邓小平指出:"要好好种地,成立专业队,实行单独核算,争取做到蔬菜、副食品自给。这里的养猪条件也很好,要好好养猪。"《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653页。他看到牧场的牛接着说:"这里遍地是草,可以办个牧场,养点奶牛、菜牛、羊。"《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653页。这样就合理地利用了周边环境,把石油基地打造成一个美丽的家园,提高职工们的幸福指数。这些指示,油田领导们都一一抓紧落实,积极发展农副业,为改善职工生活、为石油会战的胜利提供了巨大的后勤保障支持。
(二)正确处理好石油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油气开采活动具有开放性,作业具有特殊性,环境污染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问题。要处理好石油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就必须处理好环境污染的问题,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与石油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邓小平是党内最早意识到要重视生态保护的领导人,他关于如何正确处理好石油生产和生态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了很多重要论述。这些论述内涵丰富、富有远见,具有特殊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综合利用,发展石油循环经济。石油开采是一种高耗能的工业,并且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资源逐渐递减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充分地利用石油资源是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化学工业提供了废物利用的最显著的例子……把以前几乎毫无用处的煤焦油转化为苯胺染料,茜红染料(茜素),近来甚至把它转化为药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7页。邓小平从中得到了启发,指出我们在石油工业发展中要避免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综合利用,发展石油循环经济。例如,天然气能生产化肥,化肥又能增产粮食,还可用来发电,可作多种化工原料,等等。为了更好地发展石油循环经济,加大节能、节水,做到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对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循环利用,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尽可能地减少废物排放,争取以最少的资源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发展石油工业,实现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油气开采的必然选择。
第二,通过市场机制等手段,促进石油生态消费的实现。当前,人们处于一个过度消费的工业社会中,针对社会上部分人出现重视物质享受、对财富过度追求的现象,邓小平提出,一是要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水平,克服享乐主义,加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是政府要通过宣传教育对人们的消费行为进行合理引导。由于当时的煤炭、石油等资源价格比较便宜,一些单位和个人不知道爱惜,随意挥霍。邓小平提出:"要提高煤、油的价格,促使使用单位节约,这实际是保护能源的政策。"《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57页。这些措施对节约资源、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起到了重要作用,处处体现着生态保护的理念。
第三,多种树,依法保护林业资源。1961年7月,邓小平视察大庆油田时提出:"井边要多栽些树,最好是核桃树,可以榨油。另外,树吸收水分,每棵树就等于一个小水库。"《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653页。多种树不仅可以满足我们的日常需求,还可以优化环境,保护林业资源。保護林业资源不仅体现在多种树,还需要依法保护森林。邓小平在视察黑龙江时就谈道:"陈老总从日内瓦回来,说瑞士像个花园,几百年来都有一个法律,砍一棵树要种活三棵,否则犯法。我们也应当立个法。"曹应旺:《邓小平的江河情怀》(下),《中国水利》1999年第7期。1978年12月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外国人投资法等等。"《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6页。用法律手段约束、限制高耗能、高耗材和污染严重的企业,有助于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 肖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