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城市建设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启示

2019-09-10 07:22刘祯贵
邓小平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城市建设改革开放

〔摘要〕 邓小平城市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城市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搞好城市建设,必须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把城市建设放在应有的地位;必须将城市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此作为城市建设遵循的最高准则;城市建设应坚持从实际出发,考虑经济、实用和美观;城市建设必须解决好住宅问题,推动建筑业大发展,促进城市建设多样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重温与探析邓小平城市建设思想,对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以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推动城市建设转型升级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19)01-0022-07

〔作者〕 刘祯贵,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调研员,四川成都 610094

该文系本刊"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动优秀论文。 城市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是现代产业和人口大量聚集的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突飞猛进,城市建设如火如荼。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提出过一系列重要论述,虽然讲话不多,但分量都相当重,讲的都是关于我国城市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带根本性、关键性的问题。邓小平城市建设思想对推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仍然具有诸多启示。

一、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建设工作,把城市建设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应有的地位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邓小平就十分重视和关心城市建设工作。邓小平从中国城市建设的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到城市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实际地位和作用。他站在政治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就重视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促进城市发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观点。

邓小平认为必须高度重视城市建设,要把城市建设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应有的地位来抓。为加强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城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中共中央西南局于1950年12月召开城市工作会议。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邓小平在此次会议上作了报告。他指出,由于过去将主要精力与力量放在农村,致使在建设城市以及管理城市的诸多重大问题上,"只有一些零碎的经验,还没有系统的经验"《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73页。。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城市工作的经验,特别是在工厂管理和学校教育这两个城市工作最重要的方面,我们的经验更差。《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73页。针对建设城市与管理城市经验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邓小平明确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应不断加强对城市工作的领导,着重解决城市工作中最薄弱、也是最中心的问题。他在会议上还提出警告,如果不加强对城市工作的领导,不通过努力使城市工作与乡村工作、工人与农民、工业与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城市建设的速度明显落后于农村发展,我们就会犯大错误。《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第173页。鉴于此,邓小平提出:"城市工作同志的任务是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用全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不搞好城市生产事业,"就不可能把消费城市变为生产城市,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也就不可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第174页。

根据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做好城市工作的相关要求,邓小平指出城市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组织和教育工人阶级,恢复和发展生产,学会对于工厂、矿山、交通、市政等近代工业的管理"《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74頁。。这段话体现出邓小平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两个重要观点:一是对城市市政建设工作的系统性、技术性、产业性作出了科学而准确的界定,把市政建设当作近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传统上把市政建设看成是进行打扫街道或修补城市道路的、简单而单一劳动的陈旧落后观点;二是把市政建设管理与工厂、矿山、交通相提并论,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从战略高度认识到,城市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中心,同时也是工人阶级和现代工业集中的地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一思想为我国搞好城市改革、推动城市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城市建设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把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实际需要作为城市建设遵循的最高准则,是邓小平城市建设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认为,城市建设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城市建设为人民",人民群众才会拥护、参与、关心城市建设,才会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在1957年4月召开的西安干部会议上,邓小平明确反对那种在城市建设中既"没有面对国家的现实"、也"没有面对群众的需要"的错误行为,强调城市建设工作"应该面对群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7-268页。

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与切身利益视为城市建设遵循的最高准则这一观点,体现了邓小平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在城市建设中,邓小平强调要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密切注意群众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力争在城市建设中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通过建设城市居民小区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1986年8月,邓小平视察天津时就曾赞许地指出:"建设居民小区,人民群众有了好的环境,看到了变化,就有信心,就高兴,事情也就好办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6页。他一再强调:"我们搞建设,不要脱离实际,不要脱离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8-269页。实践证明,城市建设只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现实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城市建设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影响力与作用。我国从1995年开始逐步实施的安居工程,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棚户区改造等工程,这些工程之所以深受群众的拥护,被群众称作"人民的满意工程""民心工程",就是因为在城市建设中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作为最高准则,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与愿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与切身利益。

三、城市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考虑经济、实用和美观

城市建设工作中要从实际出发。可以说,邓小平城市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邓小平城市建设理论蕴涵的全部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精神。

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些同志不尊重客观规律,脱离城市实际状况,工作中主观主义表现突出。在1957年4月召开的西安干部会上,邓小平针对这些做法,对一些人"建设总是贪新贪大"的想法和行为提出了严肃批评。他指出,城市工作中主观主义作法危害相当严重,"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的思想使我们吃了亏",影响了城市建设的正常进行。在实际城市建设中,对于"新的大的东西要不要"这一问题,邓小平明确回答,城市建设中"肯定要","而且新的大的是我们建设的骨干",但是"不能什么都是大的新的","不能认为凡是新的就好,凡是大的就好"。《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5页。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刚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为此,城市建设工作一定要面对国家的现实,量力而行,时刻做到与国家经济水平大体相适应,"在建设当中考虑经济、实用、美观"《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8页。。在城市建设中考虑经济,注重实用,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与邓小平长期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相适应,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同时,邓小平并不反对城市建设中考虑美观,但"应该在经济实用的条件下","在可能的情況下照顾美观",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今天主要讲经济讲实用"。《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8页。

对于城市建设中如何具体实践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也有相关要求。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结合城市实际搞好城市规划。他认为城市规划是必需的,但也必须要合乎实际,且布局合理。"规划得不好会造成大的浪费"《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6页。,只有科学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才会健康而有序地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要结合中国实际状况,节约土地。在1957年召开的西安干部会议上,邓小平对一些地区、企业脱离实际扩大生产规模、大占土地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他提出,在节约土地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和建设,针对一些企业规模很大、占地面积很多,他说:"没有这些是否可以呢?是否简陋一点也能指挥生产呢?"《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5页。为节约耕地,在1980年4月1日同中央有关负责同志的谈话过程中,邓小平建议建设楼房,通过将平房改建为楼房来达到节约耕地的目的。他说,"平房改楼房,能节约耕地",达到城市建设经济、实用的目的。但是,建楼房也要实事求是。建设何种样式的楼房、多大规模的楼房,不仅"要适合不同地区"的需要,还要考虑到"不同居民的需要"。《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615页。1986年8月19日~21日,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时又一次提倡城市建设要注重节约土地,对天津通过利用空地、荒地进行建设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对天津相关同志说道:"你们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荒地,这是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5页。

邓小平有关城市建设应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际出发,做到量力而行等一系列观点和看法,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城市建设所遵循的基本要求与指导准则,推动了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

四、城市建设必须解决好住宅问题,推动建筑业大发展,在对外开放中促进城市建设的多样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城市建设的开始阶段,一切得自行探索。当时中苏处于友好阶段,以高度集中统一为特色的苏联城市建设体制就成为我国唯一可以学习的对象。苏联的城市建设体制有它的长处,曾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它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并制约与束缚城市建设的健康、顺利发展。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城市建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城市建设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邓小平将住宅建设模式、住房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城市建设的起点和源头。面对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乡居民住房紧张、住宅短缺这一严峻形势,邓小平在1980年就以改革家的战略眼光,就如何建设城乡居民住房、推进城镇住宅制度改革提出了若干原则:一是解决城镇居民住房困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城镇居民个人住房既可以自行建设,也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解决。"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615页。二是城镇住房走市场化之路,新旧房屋均可以对外销售,"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615页。。三是通过银行信贷资金解决城镇居民购房困难,可以按揭购房,"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10年、15年付清"《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615页。。四是逐步提高房租,让城镇居民考虑购房。邓小平指出:"住宅出售以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们考虑到买房合算。"《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615页。因此,各级城市工作者要研究逐步提高房租。如果房租太低,"人们就不买房子了",因为城镇居民就会认为租房比买房划算。五是分类收取房租,对困难职工给予住房补贴。不同类型的住房、不同区域的住房,房租也会不同。"繁华的市中心和偏僻地方的房子,交通方便地区和不方便地区的房子,城区和郊区的房子,租金应该有所不同。"《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615页。随着将来房租的不断提高,"对低工资的职工要给予补贴。这些政策要联系起来考虑"《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615页。。六是市场运作,采取多种方式建房,"建房还可以鼓励公私合营或民建公助,也可以私人自己想办法。"《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615页。七是住房设计不能千篇一律,房屋设计应多样化。"农村盖房要有新设计,不要老是小四合院,要发展楼房。"《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615页。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对于我国建筑业如何进行改革,邓小平也有明确指示与相关要求。他在和天津负责同志谈话时就明确要求天津中环线的建设要实行改革。对于如何改革,邓小平提出建筑业要"搞承包,分段、分级承包,实行责任制",对于建筑业改革者要敢于大胆使用。他说:"中山门蝶式立交桥的设计者干得好,破格批准他为工程师,应该,这是谁也不应反对的,这也叫改革。"《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6页。

邓小平主张要建好城市,还要通过开放确保城市建设方式多样化,要求"现在搞建设,门路要多一点",通过开放"可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调动多种因素来推动我国城市建设进程。《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6页。在邓小平的倡导下,按照国家确定的对外开放战略决策,天津、宁波、深圳、厦门、珠海等沿海港口城市相继对外开放,并设立为经济特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当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且帶动了内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地城市建设的发展。

邓小平主张改革开放不能停滞不前,必须继续坚持改革,继续深化开放。1991年8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就特别强调,中国经济应当"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要实现我国经济几年一个台阶、几年一个飞跃,推动我国经济、城市建设持续发展,邓小平提出:"重点放在哪里?我看还是放在坚持改革开放上","根本的一条是改革开放不能丢"。《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8页。对于当前我国城市建设而言,只有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我国的城市建设才能上台阶、上水平,实现转型升级目标,最终实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

五、邓小平城市建设思想的启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在邓小平城市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得到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人口快速增多,城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统计显示,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81亿人,比1978年末增加64亿人,年均增加164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比1978年末提高40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04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8-09/10/c-1123408567.htm。今天,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面临重大战略发展机遇期的关键时刻,重温与探析邓小平有关城市建设的理论,以邓小平城市建设思想为指导重新审视当前城市建设工作,不仅是我们城市建设者缅怀这位伟人的丰功伟绩的具体行动,而且也将有利于我国城市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实现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跨越。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但是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比如:一些城市未从自身城市实际出发,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城市规划滞后于城市建设,城市特色不突出;城市建设统筹性不够,出现重复建设现象;个别城市单纯追求城市经济的粗放型、快速增长,一些工程建筑质量低下;一些城市借城市更新、改造、发展之名,拆除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建筑;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没有充分重视群众人居环境的改善,等等。这些问题的发生和存在,其根源就是没有把人民群众的需要视为城市建设的最高准则。邓小平曾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不好好学习,不总结经验,我们也会在建设问题上栽跟头。"《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3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城市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解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城市建设水平,这不仅是促进城市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的需要。2017年2月23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考察城市规划建设时对北京城市建设进行把脉,就如何搞好我国城市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强调,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的重要作用,要做到服务保障能力同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同城市战略定位相协调,城市布局同城市战略定位相一致,不断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城市建设的重要论述与邓小平的城市建设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从国家发展的全局、满足人们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来指导城市建设的发展。 在新时代,丰富城市建设发展内涵,创新城市建设发展观念,开拓城市建设发展思路,破解城市建设发展难题,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邓小平的城市建设思想仍然对当前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城市建设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