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香君
[摘要]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十八大以来,在实践中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分析“四个全面”的辩证法思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这一治国理政重要思想,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关键词]“四个全面” 战略思想 辩证法思维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007-02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中不断發展和完善治国理政思想,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分别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重大战略部署,2016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标志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基本形成,体现出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与时俱进的科学认识和理论成果,是新时期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指导思想。
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整体性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事物普遍联系的思维
联系观是唯物辩证法总的观点。从哲学这个角度来说,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特点。普遍联系的辩证法思维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着眼于全局,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思考,善于把具体问题上升到原则上思考,善于把当前的问题放在过程当中来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突出特点就是把当今中国社会的整体状况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中来考量,放到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整体过程中来定位。从理论层面来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大历史任务完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第二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努力。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命题,到十八大以来提出和不断完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不仅体现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从认识论层面体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从实践层面来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新体现,“四个全面”中的任何一个全面都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根本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不断提高。随着改革开放各项政策、措施的不断深入落实,较浅层面的、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依然是阻碍改革的藩篱。并且,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在新形势下,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各种突出问题和挑战。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形势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阶段,我们面临的各种问题更加紧迫和突出,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解决问题就要有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思维,从这个角度来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又适应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从大局出发,综合考虑,系统谋划,统筹兼顾,对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难题、改革难题作出全面部署,体现出辩证法思想中有机联系的思维。
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时代性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永恒发展的思维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有这样几个基本的观点:第一事物是永恒发展的,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第二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第三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过程就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从一个全面到四个全面,我们党用了12年的时间。“小康社会”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来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手段”,标志着从一个全面扩展到两个全面。2014年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进一步扩展为“三个全面”。一个月后,习近平同志在江苏考察时又提出了第四个全面,即“全面从严治党”,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保障(法治)和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四个全面”的定位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习近平同志说:“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了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最初,我们党对四个全面的定位是为完成十八大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而提出的实现途径和制度保障,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化,才将“四个全面”定位为“战略布局”。
从单个方面思想的提出过程来看,也是如此。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不断根据变化的实际提出符合形势需要的战略指导思想。2013年11月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从顶层设计上做了重大部署;2014年10月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重大战略,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保障;2015年10月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提供目的导向;2016年10月召开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专项研究从严治党专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深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严格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政治保障。从这个发展过程来看,我们党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和完善的,体现出思维有逻辑、有目标、成体系的发展过程。
三、“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根本方法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运动的思维
马克思说:“两个相互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就是辩证运动的实质。”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供了理解一切现存事物变化发展的鑰匙。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的核心观点有两个方面:第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第二,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和不断完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认识和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过程。就我国现阶段发展特点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来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最现实的社会现状,不管是哪一个方面的工作,不管是哪一个方面的措施,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决这个基本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又决定了这一基本矛盾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经济领域表现为利益固化阻碍改革措施的全面落实,在政治领域表现为机制体制建设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在党的建设领域表现为一些党员干部政治觉悟不高、理想信念淡薄,等等。正因为如此,“四个全面”总体上而言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基本矛盾而提出的战略部署,从每一个全面布局的具体内容而言又是有针对性、有目标性的,“单兵突破”就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既要注重总体规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这是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法论定位。在战略上,要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矛盾,在战术上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推进全局的突破点发展。例如在全面深化改革领域,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全面从严治党领域,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和条例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以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强调抓“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主要考虑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抓好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而抓好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组成人员是关键。把这部分人抓好了,能够在全党作出表率,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因此,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必须首先从这部分人抓起。”
总之,“四个全面”思想是我们党立足于我国发展阶段提出的战略性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化的新阶段,是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生动体现,这一战略思想体现出联系、发展、矛盾等辩证法思维和方法论,是新时期指导我们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王遐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法论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7).
[2]李君如.用辩证唯物主义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J].思想政治研究,2015(05).
[3]王伟光.学好辩证唯物主义用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新实践[J].党委中心组学习,2015(02).
[4]周学良.“四个全面”战略的哲学释析[J].党史文苑,2016(04).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