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内化“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思考

2016-12-23 23:11李兰珍
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四个全面内化

【摘要】本文从内化概念入手,认为大学生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内化要做到正确的理论认知、积极的情感认同、主动的实践行动三个方面,并通过重视环境因素优化内化环境、发挥教育作用增强内化实效、引导实践体验强化内化效果径、强调主体作用提高内化能力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内化“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关键词】大学生;内化;“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学习了解并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内化为个人意识,对于培养大学生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研究大学生内化“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一、内化“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意义

习总书记曾指出,“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习总书记的这些论断明确表明了大学生群体是未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参与者和中坚力量。理论对于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而青年大学生要更好的参与到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践中去,就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也就是要正确理解“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并将其内化为个人意志,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而在现阶段,大学生群体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以及自身理论水平和内化能力不足等原因,并不能正确理解并把握“四个全面”的实质。因此,对大学生群体内化“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进行研究,提出内化要求和内化路径,有利于从源头上帮助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增强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二、内化“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要求

所谓“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帮助下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接受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也是个体不仅真正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而且自愿将这些要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因此,内化就是人通过对外部事物的认知转化为个体内部思维并用以指导行为的过程。根据此定义,大学生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内化要做到以下三点:

1、正确的理论认知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曾经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必须为群众所掌握,才能成为现实的物质力量。认知是主体意识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起始点,也是实现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内化“四个全面”战略思想,首先要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内涵、内在逻辑以及理论意义和实质,形成对“四个全面”理论的正确认知。

2、积极的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与理论认知相比具有更全面和深刻性特点。情感以一种弥漫性的方式对是否内化以及内化程度产生影响。它存在于认同活动的各个环节,对注意、理解、接受以至价值形成诸环节都有导向和动力的作用,表现为对信息、信息选择所发挥的过滤作用和对认同活动所发挥的激发作用两个方面。积极的情感是个体内化过程中的加速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核心所在,所以,大学生要在认知的基础上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坚定对党的信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的自信。

3、主动的实践行动

内化的目的是外化,即把个体在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在积极的情感作用下,将内化过程中形成的主体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是对内化效果的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在理论认知、情感认同的基础上,要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包含的要求和主张主动内化为自主、自觉的追求和行动,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积极建言献策,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整体推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内化“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路径

1、重视环境因素,优化内化环境

马克思曾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一思想两个方面:其一,人与环境是互相创造的;其二,环境给人以影响,制约人的活动。良好的环境能为主体的内化活动提供支持,因此我们要重视内化过程中的环境因素,优化内化环境。

第一,优化社会环境。改革开放来我国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贫富两极分化仍比较严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认同和对发展前景的信心。因此,国家和社会应该致力于破除阻碍我国发展种种问题,营造健康的社会发展环境。

第二,优化舆论环境。舆论环境对人的思想形成有着强化或者削弱的作用,而现代舆论集新闻性、商业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于一体,没有差别地向社会成员传递信息,导致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混乱,对于国家的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产生认同危机。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所以,党和政府要掌握舆论主动权,有效地控制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弘扬主旋律,加强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正面宣传、正面报道和正面教育,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纯净的舆论平台。

第三,优化教育环境。教育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教育活动的成效,良好的教育环境具有感染作用、促进作用和约束作用,能够强化教育的实效性。首先,高校要构建新媒体环境,借助网络新平台,利用微博、QQ、微信等多种形式开展以“四个全面”为主要内容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强化校园文化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全方位、多渠道的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巧妙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2、发挥教育作用,提高内化实效

人们的正确思想不可能从自己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科学理论也只有通过教育灌输,才能被人们所掌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课堂进头脑。因此要充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内化的实效性。

第一,“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素材,要将其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去,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领会“四个全面”的实质和意义。

第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与传播者,对学生知识的辨别、接受和内化这一过程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因此提升教师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组织教师、辅导员参加“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专题培训,对“四个全面”理论进行深层次学习,强化自身的理论修养,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二是要培养教师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较高的政策水平,要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在教育中以身作则,让学生真正的产生情感共鸣。

第三,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机制,创新教育模式:在教育内容上要体现差异性,大学生因专业、学历层次、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教育的需求自然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主体差异性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不能以一概全;教育方法要满足弹性需求,在进行理论灌输的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理论具体化、观点问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专家讲座、主题竞赛等途径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巧妙地融入到教育中,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取得教育实效;创新教育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仅仅通过期末考试成绩的高低来判断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反感和抵触,而且可以起到强化教育效果的作用。

3、引导实践体验,强化内化效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这说明了实践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而且有利于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事物的本质。因此,大学生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教育的内化应该着眼于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教室,走下书本,走向社会,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领会“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深刻意蕴,在社会实践中建立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政治认同。首先,高校要提高学校领导和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视,把实践活动纳入到教学大纲,并规定学分和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热情,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符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进学生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情感认同。其次,大学生主体要坚持以聚焦问题、关注现实为准则开展社会实践。针对我国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各类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活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增强对“四个全面”的认知和认同。

4、强调主体作用,提高内化能力

教育是一个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是教育客体,也是教育主体。他们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教育影响,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能够进行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教育影响只有通过教育对象积极主动地接受并内化,才能真正起作用。大学生作为内化主体,就必须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参与到学校开展的“四个全面”教育和实践活动中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自身的内化能力。同时,高校教育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育者要从空洞的、抽象的说教转向学生主体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引发学生主体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3.

[2] 习近平. 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5:6.

[3] 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14.

[4] 邱伟光,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80-81.

[5] 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1:9.

[6] 胡丹鸯, 李  中, 吴海洋. 职业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状况调查[J]. 教育教学论坛, 2015(5):220-221.

[7] 李青凤. 思想政治教育内化障碍的心理学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04.

[8] 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1:59.

[9]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引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EB/OL]. 新华网, 2015-01-19.

[10] 陈万柏, 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215.

【作者简介】

李兰珍(1994—),女,汉族,四川巴中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四个全面内化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聚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开辟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中国梦思想的世界意义与实现进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