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教师设置情境,由教师或者是学生提出问题,使学习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本文从理论角度出发结合历史教学的特殊性多方面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对于培养初中生历史自学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诱导学生的方式,教师通过设置情境,由教师或者是学生提出问题,将问题作为激励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与动力,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动一直处于活跃状态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展开和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优势日渐明显,可以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发动机”。初中生生理发展明显,他们的成人意识增强,但是心理成长滞后,但其认识却往往滞后,而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升他们的认识能力。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扩展,他们能够学习一些比较深刻的科学知识,理解一些理论问题,但是同时他们也存在着看问题不全面、不透彻的局限性。因此,学生的思维具有自己的活力,教师应该做到的是根据初中生的自身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为他们创造适当条件,让他们自己进步。
一、问题教学法的具体操作
问题教学法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和可操作性。首先,要选择好具体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法的两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第一种的“前置式问题教学法”更具有可控性和设计感,教师可以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本内容设计系列问题,对于教师能力要求也会相对较低。而“后置式问题教学法”则具有更多的变动性,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能够归纳提纯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满足课标要求。因此,这样的话对于教师的应变能力就有相当的要求。然后就是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最好在本堂课上完成任务,追求彻底。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往往会不准确、不深刻、不全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根据课堂实际的情况由老师或者其他学生补充完整,对于问题的答案进行提炼升华。
二、问题教学法对于培养初中生历史自学能力的作用
(一)问题教学法能提升初中生阅读理解书本能力
学生閱读和理解历史书本是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要进行历史说要具备的最为基本的能力。在问题设置后,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有重点去看那些内容,很多同学能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正文和小字的阅读,以及查阅
相关资料,最后归纳出是日本落后的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从而导致危机的出现。可见学生阅读理解书本能力是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这一方式得以进行有效训练的。
(二)问题教学法能够提高初中生组织自身或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活动能力
自主的历史学习活动的组织需要强大的自觉性,包括能够独自地积极制定本堂课学习目标和计划,独立地提出历史和思考问题,能够进行高效的记笔记,能够独自借助课本和搜集到的资料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的自身能力素质要求较高。而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活动是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组讨论地过程中,不同素质的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由此起到“1+1>2”的效果。其实,组织自身或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可以相辅相成的,不同素质的学生是可以相互提升的。比如,对于“新文化运动”这一课的教学中的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这一问题的解决,教师设置这样问题交与学生们自己思考:“在1900年至1915年前国内的情况是怎样的?发生了哪些大事?国际呢?”而且允许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这样,在“问题”的“刺激下”,好奇心强烈的初中生们就可以对本小组进行最佳“分工”,不同学生解决相应问题,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在讨论过程中不同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别人学习历史的好习惯和好方式,从而提高小组整体组织自身或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活动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之中“问题”起到了最佳的“动力剂”和“加速剂”的作用。
(三)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训练学生历史自学思维能力
第一个方面,学习历史要求能够在学生对于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分析中,灵活地综合运用相关知识,主动变换思维角度,训练灵活思维。①
“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能够对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行有效训练。第二方面,历史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历史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重新组织已有的历史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并能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质疑精神的培养能够培养创新思维精神。因此,提出问题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通过进一步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让他们自觉探求历史的发展规律。
(四)问题教学法能创造民主、乐学的学习环境
问题教学法能够在历史教学课堂上创造一种和谐、民主、乐学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初二上学期的《鸦片战争》这一课中,历史老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针对本课内容,设置了几道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真阅读。因为有思考题引路,学生阅读时,不仅仅能轻易抓住课文的中心、重难点,如学生们可思考:①鸦片战争是怎样爆发的?②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③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战败?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不仅能把学生的自我思考同相互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为学生个体以及整体的自主学习创造了一种民主、乐学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在其中最大的发挥自学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设计问题时候也要考虑班级学生的诸多因素,例如男女性别以及学生性格因素,合理地安排每个小组的成员的座位。注意重点班与平行班的水平差异,还要注意“质”与“量”的控制, 以“中难”“适量”为宜,“过难”“过易”都不行,“超量”“不足”也不行。如:在基础较好的班级,就可把思考题②、③作为重点提出讨论。在平行班级则就采用①、②进行指导讨论。因为对平行班级的思考题“过难”,容易导致课堂“冷场”或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问题教学对于创造一个积极、乐学的学习环境的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效率。
(五)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解决学生学习历史的知易行难的问题
初中生是人生价值观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新型公民素质的发展核心在于“品德”,品德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才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历史教学中也是历史教学的一大任务。学习是一个“知、情、意、行”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如果仅仅注意“知”,而忽略“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那么学生只能获得关于一系列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历史概念的“集合”,没有办法把书本上的概念转变成对于学生的人生有决定性意义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从“知”到行需要“情”和“意”的支持,不然就会知易行难或者知行脱节。因此,将问题教学法实施于历史教学之中能够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独特性体验过程,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之下,学生对于问题的进行自主思考,有利于让学生形成对于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的正确认识。因而问题教学更易于讓学生进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核心的体验式学习,解决历史教学过程中知易行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问题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而提高我国在历史教育方面的竞争力。学生的思维具有自己的活力,老师能做并且应该做到的是给予他们适当的条件和照料,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提高自学能力,逐步学会自己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罗匀.浅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学法的运用[J]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杜殿坤.原苏联教学流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3]韩清林.关于“自主学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若干基本问题[J]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4]秦娟.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4
[5]杨建胜.对“问题引领,先思后教,即使训练”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3
[6]朱家鼎.历史学科问题教学设计[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7.11
[7]陈志刚.翟青宇.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12.11
[8]崔惠淼.刘芳.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渤海大学.2015
注释:
①杨建胜《对“问题引领,先思后教,即时训练”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3
作者简介:谭盈盈(1994.08—),女,汉族,重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