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使各个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它在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挑战。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愿望和责任,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一思想以共同价值为诉求、共同治理为手段、共同繁荣为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的新的继承和发扬,蕴含着巨大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时代价值
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使各个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它在给各国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挑战,这也使新的治理理念的需求急剧增加。直面挑战,习近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并积极将这一宏观理念化为具体实践,使中国的发展成果普惠更多周边国家,让世界都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反映了各国追求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望,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蕴含着巨大的时代价值。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思想的继承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在《共产党宣言》中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他强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打破资产阶级的不平等的统治,共同建立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社会生产力将高度发展,物质财富将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将极大提高,劳动不再是维持人们生存的手段,而是人们主动的要求的,是生活的第一需要,是发挥人的才能和力量的人生的快乐源泉,人们将从支配他们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最终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思想的继承。这一思想同样是号召各国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从大局出发,互相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这就是在强调各国人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要面对同样的问题和挑战,应该不论制度、阶级、贫富,团结在一起共同解决难题,共创人类社会美好的明天。
马克思思想旨在通过联合体的方式实现全人类解放,共同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而这一愿望的真正实现需要后人的继承和发展。在俄国,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共产主义精神不断传播;在中国,通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不断努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当代,习近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同马克思思想一样,它号召各国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共同解决难题,是对马克思思想新时代的继承。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思想的发扬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资本主义社会斩断了人与社会的联系,把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变成了金钱、利害关系。并且,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私有制的不断发展,资本逐渐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这部分人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断压榨着工人的剩余价值,作为代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国家,也只是代表了少数资本家的利益。马克思在看到这种情况后,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应联合起来共同创造出属于全人类的共同体,强调无产者要联合起来消灭资本主义,消灭两极分化,消灭剥削。
现下,很多情况都与马克思所在时代不同,当今时代主题已变成和平与发展,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不断紧密结合。因此,习近平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思想,强调无论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要摒弃互相之间的对立和差别,进行平等的合作、交流,共同面对生态环境、能源等问题,最终实现全球治理的目标。而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做法,习近平指出,世界各国应“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并且做出了相应的实际行动,如发起“一带一路”倡议、组织亚洲投资银行等。
可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与习近平的思想是有所不同的,习近平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还将长期共存的新时代新情况下,发扬了马克思思想,他强调的是各国人民的团结,是不断交流共同为人类社会发展而努力,是进行实际倡议和行动。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从大局出发,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直面国际社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思维视角和解决方法,使不同意识形态、经济实力、宗教信仰的国家可以互相进行友好相处和合作。这一思想主张在经济上坚持开放发展、互惠互利;在文化上坚持促进多样化的文明交流;在生态上坚持绿色、和谐发展;尤其在国际关系中强调要重建新的规则,公平的对待各个国家,发挥各国不同的优势,联合起来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一直以来致力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并极力倡导一个讲求通过对话合作方式,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不断在各种大型场合强调这一新思想,指出世界人民应该秉持新思想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习近平在强调的同时也将这一观念付诸于实际行动中,先后与非洲、巴基斯坦、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双边、多边命运共同体。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更是将合作共赢理念、新安全观、美丽世界观等一系列新观念、新举措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中,使这一思想的内涵更加丰富。随着脉络的不断清晰,这一思想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构建人類命运共同体”更是被先后写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 55届会议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这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认可,是对新型国际关系的认可,也是对中国治理模式的认可。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新形势下被提出,以应对新的国际问题,它将有助于各国精诚团结,共同打造人类社会的美好未来,具有巨大的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3-04-08.
作者简介:白丹妮(1996年7月-),女,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人,蒙族,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全日制硕士,个人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