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归因研究

2019-09-10 07:22胡姣张文兰陈思睿
电化教育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扎根理论

胡姣 张文兰 陈思睿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碎片化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而注意力失焦是现阶段大学生碎片化学习面临的普遍问题。了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原因,对于理解和优化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提升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注意力、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质量等具有重要的价值。研究对36名有碎片化学习注意力失焦问题的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依据扎根理论的基本原则,利用NVivo11质性分析工具辅助进行三级编码,归纳总结大学生在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原因。研究发现,大学生在碎片化学习中受到来自内部、外部多种因素的负面影响,会出现注意转移、分散、中断及控制弱化等现象,其中,碎片化学习资源内容质量不高是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直接原因;互联网的影响、物理学习环境多变和元认知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主要原因;学习投入不足与缺乏内驱的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碎片化学习; 注意力失焦; 扎根理论; 质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胡姣(1994—),女,云南昭通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E-mail:hujiao_j@163.com。张文兰为通讯作者,E-mail:wenlan19@163.com。

一、引   言

隨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传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变化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尤为突出。如今,以便捷、移动、灵活、泛在等为特征的碎片化学习已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碎片化学习开始于信息碎片化,进而带来知识、时间、空间、媒体及关系碎片化等[1]。在碎片化学习中,学习信息变得零碎、非线性、灵活,容易导致学习者思维跳跃化,学习者的注意力很容易转移,他们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经常暂停学习活动并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这种在碎片化学习中出现的注意力弱化现象被称之为“注意力失焦”[2]。然而,注意力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开始,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注意力对学习有效性的影响在碎片化学习中更加突出,大学生在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将对其学习持续性、有效性、满意度等造成非常消极的影响。因此,了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原因,对于理解和优化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提高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注意力和学业质量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注意力失焦问题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的研究是关注移动学习和网络学习视域下学习者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注意力问题。例如:Cavedini等人研究发现,过度使用互联网会导致个体注意力涣散、注意力下降等注意力异化问题[3];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发展实验室通过构建移动学习模型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技能,研究结果表明,移动学习环境具有多变性,学习者在此环境条件下注意力是分散的[4];Eagleton等研究者认为,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缺乏注意力参与和评估技能,倾向于快速浏览网页而不停下来进行阅读和思考[5];张克永等人研究发现,学习者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存在认知障碍问题,而其中注意障碍是学习者认知障碍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6]。另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探索学习者在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影响因素或失焦的原因。例如:Guo等人研究发现,时间长度小于6分钟的视频更具吸引力,视频长度会影响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度和注意力[7];曹培杰探究了数字化学习中学生注意力失焦的原因,研究发现,学习专注、自我监控和计划、互联网娱乐偏好是影响注意力的重要原因[8];马秀麟等研究者认为,移动学习环境会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9];姜强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索了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支持的碎片化学习认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0]。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大多采用描述、量化的方式分析学习者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问题及原因,虽对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采用这两种方法常常无法保证研究深度,在解释事实背后的真正原因方面还有不足。与此同时,有关大学生在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的研究还比较匮乏,而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实质和背后真正原因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本研究聚焦于大学生群体,拟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了解访谈对象的内心世界及真实想法,对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及工具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在自然情境中对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收集受访者自身在碎片化学习中的真实经历与感受。基于扎根理论的基本原则,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11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核心式编码。

(二)研究对象及样本

本研究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受访者的筛选过程严格依照两个标准:受访者必须具有碎片化学习经历、受访者在碎片化学习中存在注意力失焦问题。在访谈开始前,与受访者签订知情同意书,确保受访者自愿接受访谈与录音,并承诺对受访者的身份信息保密,所有资料仅用于学术研究。研究结束后,相关资料的处理方式尊重受访者的意愿。共有60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自愿接受访谈,但从第37名受访者开始,我们发现后续受访者的感受与之前的受访者的感受基本一致,后面几位受访者中再没有新的概念或内容出现,达到了质性研究的“理论饱和”状态,最终确定研究样本数量为36人。研究样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共六所高校。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样本选取的比例较为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研究过程

本研究首先通过对36名在校大学生的访谈,获得客观、真实的样本数据,然后,基于扎根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原始材料进行三级编码,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1. 访谈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首先,确定访谈提纲和研究对象,访谈活动主要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但由于地域限制,同时也采用了远程视频的方式。在访谈开始前,向所有受访者介绍碎片化学习和注意力失焦的内涵、注意力失焦行为的表征,使受访者对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问题有一个初步认识,可以更好地明确个人情况,从而确保访谈结果的有效性。访谈提纲设计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分别是:“您在碎片化学习中是否出现过注意力失焦的情况?请结合自身注意力失焦情况进行举例说明。”“您在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原因是什么?”“您觉得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您在碎片化学习中的注意力?(并从外部或内部两个维度上补充提问)”在访谈提纲的指导下,与受访大学生进行深度交流。一方面,要求受访者回忆并详细描述关于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学习经历;另一方面,在访谈过程中根据受访者的回答对相关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追问。同时,对访谈过程全程录音,以确保访谈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编码

访谈结束后及时整理访谈文件,将访谈录音原封不动地转录成文字,然后再将访谈资料导入NVivo11软件的“内部材料”中,自下而上对原始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

首先,进行一级开放式编码。对原始资料进行分解,根据定义给文本中相似现象一个本土化的名字,即对访谈文本做语义上的分类,通过对现象的不断比较,归纳出能反应现象的概念,进一步总结形成范畴。笔者处于第三方立场观察文本,对导入NVivo11软件的内部材料逐字逐句进行阅读,基于研究的主题对文本进行分句、抽出语义块、创建自由节点,用本土化的概念对各节点进行命名,接着对各节点进行比较和归纳,将相同意义的不同节点合并编码到同一节点上,然后删除另一个节点。即对访谈文本不断进行分解、比较、概念化与类属化,直至全部文本编码完成。

然后,在一级编码的基础上,进行二级主轴式编码。由于开放式编码所形成的节点之间往往是孤立的,因此,需要关联类属。本阶段主要是建立概念与概念间、概念与范畴间的相互联系,编码出主轴范畴以把握事件发展的原因和脉络,建立树状节点,将自由节点归类到树状节点之下,并对其主轴范畴进行深入的分析。

最后,基于开放式编码和主轴式编码,进行三级核心编码,发现和明确核心类属。核心类属在所有类属中占据中心地位,是频繁出现在资料中的比较稳定的现象。使用探寻和编码的方式,进一步建立一个概括性的节点,保证该核心节点的类属很容易与其他类属相关联,整合一级编码“写的故事”和二级编码形成的“故事线”,找到核心类属。

3. 编码信度检验

本研究的编码信度检验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采用“编码一致百分比”衡量原始材料编码的一致性程度,用NVivo的“编码比较”(Coding Comparison)功能,对两位研究者独立编码的文本材料进行比较[11],结果显示编码一致百分比在83.71%~98.81%之间,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由两位研究者共同协商调整;二是在研究过程中重视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访谈过程中与受访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在编码过程中对事件与事件、概念与事件、概念与概念不断进行比较。编码结束后,再次与受访者取得联系,有20名受访者同意就编码对自身经历和情形的覆盖率进行评判,均表示编码结果反映了他们的真实情形和感受。

四、研究结果

(一)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归因分析

本研究遵循“本土概念”的原则,力求原汁原味地呈现原始资料,归纳出本土概念,并将这些概念整合成22个自由节点(见表2第1列)。在二级主轴编码中,我们审查了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关系,并且建立了节点之间的联系,形成了6个意义类属(见表2第4列)。在三级核心编码中,我们对主轴编码形成的概念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出更具统领性和解释性的核心类属(见表2第5列)。

1.资源内容质量不高是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直接原因

从原始访谈文本和编码结果(见表3)中,我们发现,若碎片化学习资源内容质量不高,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学习兴趣、学习持续性和学习积极性。这种碎片化资源内容的不足不仅体现在知识内容上,也体现在资源呈现媒体和内容结构上。根据访谈材料显示,在受访的大学生中有近38.1%的人表示,他们在碎片化学习中更喜欢有趣的内容,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知识内容使他们在意识上就倾向于逃避或不想学习。同时,不同于正式学习,碎片化学习的知识点间的关系往往是零散的、非线性的,有多名受访者表示,学习的内容过于冗长、呈现方式凌乱、知识体系结构混乱等都需要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荷,使他们倾向于浏览,而不是集中注意力阅读和思考。此外,还有多名受访者表示,在碎片化学习中,学习资源呈现的流畅度和载体的适切度不佳、过度的多媒体负荷都会影响或中断他们的学习,使他们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没有办法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去学习。

2. 互联网的影响、物理学习环境多变和元认知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主要原因

从访谈编码的节点信息(见表4)及结果来看,受访者中有22名大学生表示其在碎片化学习中容易受到来自互联网各方面的影响。我们发现,雖然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方便了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也给予了大学生群体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选择权,但各种移动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上功能越来越强大的各类App、越来越丰富的各类资源、便捷通畅的通讯方式等都会对大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使他们很难像在课堂环境中或非移动环境中那样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进行专注的学习和思考。除了受互联网影响外,碎片化学习中,变化的物理学习环境也是容易造成学习者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核心因素。受访者中有31名大学生表示,他们利用手机进行学习时,多在一些非正式学习的环境中,如就餐、候车、坐公交或地铁、逛商场等,场景的不断转换,需要他们将注意力不断从一个场景转换到另一个场景中,不断变化的物理环境也容易造成大学生在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碎片化学习时注意力的不断转移或时常被中断,而难以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情上。互联网的影响、变化的物理学习环境是影响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外在因素,而缺乏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或元认知能力是造成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难以聚焦的内在原因。受访者中有30名大学生表示,在他们碎片化学习中缺乏学习的计划性、方向性,自律性较弱,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缺乏他人的监督,因此,注意力难以长时间保持在学习上,很容易走神。

3.学习投入不足与缺乏内驱的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根本原因

在对原始资料的比较编码中发现(见表5),本质上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注意力失焦问题是学习者个人内部因素导致的,缺乏内驱的学习动机,从根本上造成了其学习的专注度下降。受访者中有17名大学生表示,他们进行碎片化学习的初衷更多地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考试,除此之外,只是在自我提高的期待下进行漫无目的的学习。同时,源于学校、教师、家长、同学、朋友的刺激和压力,他们常常主动地进行“被动学习”。当学习获得的只是短暂的知识记忆和浅薄的学习成就时,他们的学习期待和学业成就之间容易产生不平衡的冲突,使学习热情和期望大打折扣,造成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进一步加深了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程度。除了受内驱学习动机缺乏的影响外,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不足也是其在碎片化学习中产生注意力失焦问题的内部原因之一。受访者中有10名大学生表示,他们在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时,如果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或感兴趣程度低,就很难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愉悦感,从而将学习当成苦差事,导致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需要他们用相当大的意志力去集中精神,一旦意识上稍有松懈,就会受到其他无关信息或事物的干扰,注意力难以较长时间地集中或从失焦中迅速地恢复。

(二)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原因模型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知,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原因主要有物理学习环境、互联网、资源内容、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以及元认知等六个因素。那么,这六个因素对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注意力产生影响的主要机理是什么?各因素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相关影响和关联呢?弄清楚不同影响因素对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产生影响的机理,对于优化碎片化学习,提高学生碎片化学习中的专注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下结合访谈资料和相关文献,进一步分析和阐释上述六个因素对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注意力影响的内在机理。

我们认为,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问题的产生,是物理学习环境、互联网、资源内容、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以及元认知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一,多变的物理学习环境是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但复杂多变的物理学习环境容易导致大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注意力的中断和转移[12]。因此,如果大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物理环境,将会感到学习力不从心,从而逐渐丧失调节意识,导致注意力失焦问题的出现和加剧。其二,互联网是大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时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大学生在利用互联网获取学习资源时,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其有限的注意力必将受到影响。同时,大学生自身的交流需求、信息获取偏好、娱乐偏好进一步限制了其有限的注意力,导致注意力转移现象的出现。其三, 资源内容支撑着碎片化学习活动的开展,碎片化学习资源内容质量不高将引发大学生消极的学习情绪,降低对学习的兴趣,进而削弱了大学生对碎片化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诱发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的注意力失焦问题。其四,学习动机是大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内驱的学习动机有助于注意力的维持和发展。缺乏内驱的学习动机使大学生在碎片化学习中没有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影响了其学习的积极性,分散学习注意力,从而使其在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问题激增。其五,学习投入在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注意力产生和集中的根本。学习投入不足使大學生对学习仅仅只有“三分钟热度”,在短暂的努力后就失去学习意愿,导致学习专注度下降,其碎片化学习注意力也将会被不断弱化。其六,元认知是学习者的内在品质,较强的元认知能力有助于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元认知能力不足使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管理、监控和调节碎片化学习过程,容易出现注意力控制弱化的现象,进而导致注意力失焦问题的产生。

需要注意的是物理学习环境、互联网、资源内容、学习动机、学习投入和元认知六个因素之间、六个因素与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之间并不是机械的对应关系,而是相关关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作用。(1)物理学习环境、互联网和资源内容是影响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注意力的外部条件:物理学习环境多变是碎片化学习的基本状况,多变的物理学习环境会使注意力被中断和转移,也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投入;互联网是碎片化学习开展的基础,学习者对互联网使用不当会减少学习投入,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内容为碎片化学习作支撑,碎片化学习资源内容质量不高会使学习者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投入状态。(2)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以及元认知是影响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注意力的内部条件:学习动机为碎片化学习提供动力,缺乏内驱的学习动机会削弱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学习动机也是学习投入的重要预测变量;学习投入是碎片化学习注意力集中的前提,学习投入不足会降低学习者的专注度,同时,学习投入受到其他五个因素的影响;元认知是碎片化注意力发展的保障,良好的元认知能力有助于学习者适应外部物理环境,监控内部学习投入和学习动机。(3)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注意力被上述六个因素作用,且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问题再经过个体的意识、内化后又会反作用于各个因素,表现为主动对各个因素的适应与调节或适应失败及问题深化,最后造成六个因素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以及各因素与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注意力失焦问题的循环迭代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形成了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原因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单箭头表示单向作用,双箭头表示双向作用)。

五、结   论

(一)研究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基于真实的访谈材料,揭示了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实质和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研究发现,内部和外部六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了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的聚散。通过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分析和推论,得出碎片化学习资源内容质量不高是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直接原因;互联网的影响、物理学习环境多变和元认知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主要原因;学习投入不足与缺乏内驱的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根本原因。

上述研究结论对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注意力的提高,以及碎片化学习效果的干预与优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一,优化碎片化学习资源的设计和开发。物理学习环境、互联网和资源内容作为外部条件,影响大学生碎片化学习注意力的产生和维持。在这三个因素中,物理学习环境和互联网影响相对比较难以控制和干预,但我们可以从优化碎片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入手:一是加强碎片化学习资源的内在逻辑设计,如在每一个资源的开始和结尾处呈现该资源的前置资源和后续资源;二是加强碎片化学习资源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设计,如内嵌提示、内嵌问答或者其他形式的趣味性的互动形式;三是加强知识的结构化设计和适宜性媒体设计,如将知识点以结构化形式呈现、把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多媒体元素降到最少等;四是资源设计尽量短小简洁,便于学习者理解记忆,突破场所、时间、干扰的限制。

第二,加强教师对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的引导和支持。除了优化学习资源外,我们认为教师如果在碎片化学习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和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改善碎片化学习的效果。一是加强教师对学习者碎片化学习活动的支持,比如在碎片化学习中设置一些任务驱动、学习评价环节以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二是为学习者提供碎片化学习路径和教师支架,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迁移,如提供优质的碎片化学习平台和资源,给予一些学习引导及学习策略,并及时回复学习者的问题;三是培育学习共同体,引导大学生形成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的学习团体,如通过各种学习平台、教育类 APP、微信群组等形成碎片化学习团体。

第三,加强大学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培养。碎片化的学习方式是“轻度且被动”的,其作用是激发或配合学习者“深度且主动”的学习,而大学生在碎片化学习中的自我调节不足会制约“深度且主动”的学习实现。因此,我们认为要改变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问题,其根本在于加强大学生在线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是强化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形成认知上的主动探究和理解、行动上的积极操作和执行,如设置具有挑战性但同时又可以实现的目标,激发学习者学习的欲望;二是加强大学生的知识管理能力训练与反思能力训练,借助认知工具,反思自己的碎片化学习过程和注意力状态,如要求大学生在碎片化学习之后采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结构,通过写反思日记反思自己的学习状态。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目的抽样、深度访谈获取原始文本,虽然样本达到了质性研究的“理论饱和”,但这种饱和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受访者数量和来源限制等,所以无法保证节点完全饱和。此外,研究对象是整体大学生,对受访大学生的分类抽样划分还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未來的研究将进一步细化大学生群体的抽样分类,增加受访者的数量,对大学生碎片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3-13.

[2] 曹培杰.数字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33-39.

[3] CAVEDINI P, RIBOLDI G, KELLER R. Frontal lobe dysfunction in pathological gambling patients[J]. Biological psychiatry,2002, 51(4):334-341.

[4] JIANG Y. The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fragmented learning guided by constructivis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culture and society, 2018, 3(1): 10.

[5] EAGLETON M B, GUINEE K. Strategies for supporting student internet inquiry[J]. The new england reading association journal,2002,38(2):39-47.

[6] 张克永,李宇佳,杨雪.网络碎片化学习中的认知障碍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2):88-94.

[7] GUO P J, KIM J, RUBIN R. How video production affects student engagement: an empirical study of mooc videos[C]// The 1st ACM Conference on Learning at Scale. Atlanta, Georgia:ACM,2014:41-50.

[8] 曹培杰.数字化学习中注意力失焦的原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8):42-46,58.

[9] 马秀麟,苏幼园,梁静.移动学习环境中注意力保持及学习行为控制模型的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6(2):56-66.

[10] 姜强,赵蔚,王朋娇.碎片化学习视域下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认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1):37-42.

[11]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2] 王承博,李小平,赵丰年,张琳.大数据时代碎片化学习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10):26-30.

猜你喜欢
碎片化学习扎根理论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高效进行碎片化学习的探析
基于扎根理论的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心理安全氛围在工作场所欺凌中所起的作用
大学英语碎片化学习与拼图化教学
消费者在线生成广告行为阻碍因素及作用路径研究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定性研究
英语课程网络化与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阿里巴巴品牌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