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婧怡
摘要:小班是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转折点,而这一时期正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根据此阶段幼儿语言能力水平,秉承游戏精神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地工作实践中进行反思,笔者在小班语言活动指导新策略上有了一点思考和新知,本文将分别从语言与大脑、动作、道具的有机结合来展开阐述。
关键词:游戏精神;新策略;语言活动;创新理念
在游戏精神贯彻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与活动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游戏的方式打开更广阔的教育创新的空间,用游戏精神的先进理念有效指导小班孩子的语言活动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在实践中,通过一次又一次不断的探索、检验和积累,对游戏精神的深层次领悟,以及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再认识、再学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小班语言活动指导新策略的认知
《纲要》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在3岁左右,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会向别人表达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只是语句不够完整,有时出现时断时续的现象,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根据小班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的特点,所谓的新策略也就是在游戏精神引领下有新的教育理念、有创意的策略。教师的劳动特性是创造,而要让孩子获得更多发展,教师需要更多的创造。何谓创造,就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除了具有观察、分析和评价幼儿发展的能力,更要具备游戏精神和创新理念,即敢于思考,敢于创造。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和创造性,可塑性, 教师的创造性是幼儿语言活动得以充分发展的源泉。
二、小班语言活动指导新策略的思考
(一)运用“大脑和嘴巴”一同思考
1、动动小脑筋,故事、儿歌名字自己取
在讲故事、说儿歌时不说名字,给予一定空间和时机,让孩子们给故事、儿歌取名字。这种方法看似常见,但其中也蕴含着游戏精神,通过“猜名字”的游戏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的思维,而且培養了孩子的概括能力,学会抓住故事、儿歌的重点。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在给故事、儿歌取名字的语言活动中,有的故事,孩子们能取出各种各样的名字,从不否定他们的思维,认真聆听每个孩子的话语并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看到孩子原有的基础,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同时一步一步围绕主题加以引导,最终,当某个孩子说中故事或者儿歌名字时,我们就一起用力鼓掌,感谢大家的智慧,尤其是最终胜利者,通过这种游戏形式帮助幼儿发挥已积累的语言词汇,学习别人所表达的新的词汇,在愉悦的氛围中不断积累更多的语言词汇,并且知道如何运用,从而发展语言能力。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现在给故事或儿歌取名字,我们班的孩子已经熟能生巧,手到擒来,一猜一准哦,那都是我们长期坚持的结果,并且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将一直沿用,不断训练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陈鹤琴先生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
2、让“手和脑”说话,用儿歌和故事解说规则。
游戏情境的创设对幼儿的影响极为重要。游戏在一定程度上是幼儿能动地参与社会活动的具体表现。在游戏中幼儿有大量的情感方面、道德伦理方面的体验,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将语言和游戏情境相结合,善于利用手,俗话说“手动得越多越聪明”正是这个道理。如区角游戏“送小动物回家”,如何把一个一个小动物送到自己家,玩过之后送回原处,让下个孩子能够接着玩,无须老师一个一个去重新整理,真是让我费了一番心思。我们左思右想,从孩子每天上幼儿园这一现象得到启发,结合小班孩子上幼儿园的经验,把游戏名字改成了“小动物上幼儿园”,并把规则融入儿歌之中,边说边操作,送动物时我们说“小动物们上幼儿园啦”,“小猫请进去”,“小狗请进去”“在幼儿园要听话哦”……“放学啦,我们要回家啦”,然后把小动物再放回原处。孩子既动手又动脑,还掌握了规则,语言能力也在相互作用和互动中发得到了发展,生活教育更是含在其中。这种类似的游戏情境教育在小班尤为常见,小班的孩子仍旧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将游戏情境融入其中,不但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与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语言的能力也慢慢发展起来,一举两得!
(二)、运用“手和嘴巴”一同游戏
运用“手和嘴巴”进行语言游戏。以生活经验为铺垫,通过表情、动作、语言来理解和表达。小班的孩子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语言往往伴随表情和动作进行。培养孩子愿意说、乐意说,调动语言表达的机会最重要。我们每天一个小游戏或者手指儿歌:“枪打兔子”、“小老鼠上灯台、”“五只老鼠”还有“切土豆”等等,每个游戏都有不同特点,“枪打兔子”训练孩子反应和手的灵活性;“小老鼠上灯台”用不同的节奏,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五只老鼠”是五只老鼠偷粮食,用手指、脸部表情和身体动作来表演儿歌……孩子在边做边念的游戏过程中不但灵活了手指动作,同时语言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运用“道具和嘴巴”一同想象
借助一些简单的道具进行语言游戏,帮助孩子进行语言词汇、语法的提升,也是一种新策略。在有了道具的前提下,孩子的思维有了附着点,依靠道具的帮助,更加扩展了孩子语言的丰富性。
1、摸图巧编故事,添加新道具。
排图编故事的游戏也是我们班的“常客”,提供简单的小动物图片,如 “小乌龟”、“小螃蟹”、“小鸡”、“狐狸”等,请孩子们任意排序编故事,再添加一些树、房子、太阳、花朵等道具给孩子摆放,你会觉得耳目一新、收获多多。”
孩子们编的故事可谓五花八门,我班天天小朋友编的关于蜗牛和乌龟的故事:一天,小蜗牛和小乌龟一起去玩,小蜗牛说:“乌龟你敢和我赛跑吗?”小乌龟歪着脑袋想了想说:“那,那就比吧”。小乌龟说:“谁先跑到客厅谁就算赢,我们先’石头剪刀布’,赢的先跑十步”。蜗牛就爬啊爬,乌龟就滚啊滚,最后蜗牛赢了,故事结束。
一个小故事虽然看上去不合乎生活逻辑,但是足可以看出孩子们充满智慧的想象和丰富的表达力……有时孩子们远比你想象得更聪明,让你不得不叹服。
2、巧用图形添画,联想编儿歌。
你的答案不是靠你的嘴巴说出来,是靠你的智慧。聪明的“聪”字,是耳朵、嘴巴和心的统一体,有了聪就有了智慧。有了智慧就有了创造性。不要固定思维,要敢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半圆形变动物”,百玩不厌。我用简单的半圆或者圆形等,添画成各种有趣的小动物,有“乌龟”、“老鼠”、“鲸鱼”、“蜗牛”、“刺猬”等等。我们一起编儿歌,如:我们给小乌龟编的段子,“一个小山坡,前面一个大石头,山后小河流呀流”。边画边编,笑声不断,智慧无穷。
总之,要敢于突破,敢于挑战传统,以游戏精神为导向,对固有的观念进行突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育在于给孩子创设学习的情境,帮助孩子在情境中与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得知识和经验。有人说过:“与其牵着孩子的手,不如让他们靠自己的脚站立着。”是的,我们期待的不仅是走得更快而是更远。一个教师要学会在实践中反思,成为一个智慧型反思型实践者。
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感知,在创新中思索,在创新中领悟,让语言、动作和大脑有机结合,让孩子们的语言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开复:用影响力影响教育》2011-6-4 言小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