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鹏
摘要:语文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一直占据着巨大的分值比重和教学地位,其教学不仅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以及积极健康的精神品格的确立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作用,还影响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发展。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抵触和逆反心理、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枯燥乏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增强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人们愈发重视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需要教师及时的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知识的讲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构建高效的互动教学课堂,在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联想以及逆向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打好基础。
一、注重语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语文作为一门内容丰富和思想情感强烈的学科,包含了大量的优秀古诗词文言文以及经典文章,其教学内容不是依靠死记硬背就可以理解掌握的,而是需要针对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以及语文知识的形式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创新完善,注重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创设了生动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周亚夫军细柳》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播放了《汉武大帝》以及《百家讲坛》的相应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在观看影视片段的轻松环境下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于文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有着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学习兴趣和热情。音乐和动画效果也加深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程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文言文过于抽象和晦涩的状况,这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活跃思维作用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培养,利用自己的一些想法去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进行警醒发散性思维、综合性思维、变向式思维、逆向思维等新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比如,在讲解《孔乙己》这篇课文时,同学们对孔乙己的死因产生了不一样的观点,此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有学生认为孔乙己是被封建腐朽的科举制所害的,也有的学生认为是封建地主阶级害死了孔乙己,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进行讨论,最终通过讨论增强学生对文章有更深一层的见解,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在讨论完毕之后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采用口头或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述,增加其创造性,想象力与联想能力的锻炼就是对其最好的保证。
三、激发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思维意识和能力是支持学生不断学习进步的主要动力来源,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自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不要只是依靠课本进行对讲式的教学,让学生踊跃地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在实际的生活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所感所想,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究,让自己的思维应用能力在生活中可以得到体现。例如:在《出师表》的学习过程中查询历史资料,探究《出师表》的历史真实性以及诸葛亮北伐的真相,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和表达观点。
四、深入理解和感悟语文情感,促进学生探究和联想思维的发展
初中语文包含着大量的古典诗歌以及经典著作,无论是古诗还是文言文以及现代散文,都具有强烈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以及民族精神的内涵,其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深入挖掘语文素材中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结合语文文本素材进行德育教育渗透,这样不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
例如:在《论语十二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论语内容的详细解读和翻译,深入体会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学习主张,同时为学生讲解关于《论语》的知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以及正确的行为准则,各种优秀的名言警句具有超越时空的借鉴价值,对于今天的我们依旧有着学习遵守的必要性。教师通过将论语的内容与当前实际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生活价值理念,在实际的生活中以严格的道德准则要求自己,学会反思和不断的提升自己,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五、加强课内外阅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水平
初中语文学科的知识涉及到了多个领域,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内容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学需求,故此教师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利进行语文知识的拓展延伸,借助网络丰富语文教学资源,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读,并延伸出相应的知识,实现课内外阅读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统一,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水平。例如:在《岳阳楼记》的学习过程中,笔者为学生普及了“庆历新政”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北宋时期“三冗”问题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状况,讲述范仲淹被贬谪的经过,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积累水平。
六、结语
综上所言,语文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初中教师应该结合这一特点开展语文教学活动,通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養学生独立思考的探究学习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情感精神感悟和课内外阅读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廖迎欣.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7(09):75-76.
[2]王婷.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7(27):108-109.
[3]付立站.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学周刊,2017(08):103-104.
[4]陈泽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