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9-09-10 07:22金鹏周娟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实施效果导师制影响因素

金鹏 周娟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了影响宁波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几个主要因素包括: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目的与意义的了解程度、学生与导师的联系程度、导师对学生的帮助程度。根据分析结论,提出加强对本科生导师制目的与意义的宣传、激励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等提升宁波大学本科生导师实施效果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导师制;实施效果;影响因素

1、引言

导师制并不是西方的独特产物,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就蕴含了导师制的思想。而现在高校广泛实施和讨论的导师制源于14 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高校在20 世纪初也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1]。随着我国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和选课制,在本科生教育中采用导师制也有了基础。浙江大学在2000年初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是国内最早实施该制度的高校。后来,国内各高校为推动本科生培养质量的提升,也陆续开始进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改革。目前,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已有200多所。

宁波大学在2010年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而在此之前,商学院信息管理系已开始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3]。宁波大学非常重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此各学院、部门和教师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而本科生导师制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抓手。宁波大学实施导师制已有八年多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一些导师带学生参加了许多科研、竞赛活动,或发表论文。然而,宁波大学本科生导师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少学生并不主动联系导师,而一些导师因为工作繁忙也不一定会主动联系学生,使得导师制流于形式。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是:宁波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到底如何,影响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的因素有哪些?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担任本科生导师的经历,结合对宁波大学导师和学生的多次交流,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影响宁波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期望能认清宁波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从而有助于宁波大学在未来更好地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作用,提升本科生培养质量。

2、宁波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调查问卷分析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级的本科生,包括大一的49名工商管理大类学生、大二的49名信管专业学生和大三的40名信管专业学生,总共138名学生。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在线填写,共有 13 个问题,包括对导师制的了解程度、是否主动联系导师、联系或不联系导师的原因、导师对自己是否有帮助、对导师制的满意度、导师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导师制的建议等。问卷分析的主要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与意义的了解程度

选项采用Likert 5级量表,其中,非常不了解为1分,非常了解为5分,三个年级学生的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从结果来看,从低到高三个年级的平均分数分别为2.02、3和3.43,大一学生中有40.82%的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非常不了解,而这一比例在大二和大三学生中降低到8.16%和5%。这一结果表明,大一学生由于刚进入大学,而且没有分流到具体专业,因此许多学生确实对导师制的目的与意义不太清楚,这与我们同大一学生的交流反馈是一致的。当大一学生进入高年级分流到各专业以后,这一情况就会显著改善。

(2)学生与导师的联系程度

相关的问卷结果见表2、表3和表4,仅有4.08%的大一学生会主动联系导师,而这一比例在大二和大三学生中分别为57.14%和42.5%。导师主动联系学生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三个年级的比例分别为18.37%、67.35%和45%。学生和导师之间的联系方式按采用比例大小分别是网络(微信、QQ、邮件)、面谈和电话,网络是采用最多的联系方式,三个年级的采用比例分别是30.61%、85.71%和72.5%,而面談方式的采用比例分别是12.24%、48.98%和42.5%。我们也分析了学生是否主动联系导师的原因,大一学生不主动联系导师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自己有导师、没有导师的联系方式以及没有需要导师帮助解决的问题,而大二和大三学生不主动联系导师的原因主要是没有需要导师帮助解决的问题。大一学生主动联系导师的原因主要是专业选择咨询和思想交流,其次是参加竞赛和科研项目,大二和大三学生主动联系导师的原因主要是参加竞赛和科研项目,其次是思想交流。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和导师之间的交流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学生主动联系导师方面。

(3)导师对学生的帮助程度

选项采用Likert 5级量表,其中,完全没有帮助作用为1分,完全有帮助作用为5分,问卷结果见表5。从结果来看,从低到高三个年级的平均分数分别为2.31、3.53和3.50,大一学生中仅有2.04%的学生认为导师对自己完全有帮助作用,而这一比例在大二和大三学生中上升到12.24%和12.5%。

(4)学生对导师制的满意度

选项采用Likert 5级量表,其中,非常不满意为1分,非常满意为5分,问卷结果见表6,从低到高三个年级的平均满意度分数分别为2.41、3.65和3.55。这与前面的分析结果是是相对应的。

(5)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按选择比例高低排序,大一学生认为导师制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依次是学生不主动、导师不能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缺乏场所和导师缺乏责任心,而大二和大三学生认为是学生不主动、缺乏场所、导师不能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三个年级的学生都认为学生不主动是最突出的问题,说明学生自身也承认与导师的联系并不够紧密,这与前面对学生与导师联系程度的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3、分析结论与本科生导师制改进建议

从上述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来看,影响宁波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目的与意义的了解程度、学生与导师的联系程度、导师对学生的帮助程度。为提升宁波大学本科生导师的实施效果,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改进建议。

(1)加强对本科生导师制目的与意义的宣传

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的了解加深有助于提高对导师制的满意度,为此,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对本科生导师制目的与意义的宣传,特别是对于大一新生。目前,宁波大学是按专业大类招生,学生到二年级才分流到各专业。大一学生刚进入高校,而且和各专业的教师接触也不多,因此,多数大一学生还没有意识到导师对自己未来学业和成长的积极作用,因此对导师制并不十分关心,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有导师。大一班级的班主任需要特别重视对导师制的宣传工作,在班会中多次强调,以使学生加深印象。对于高年级学生,还需要提醒他们尽可能选择本专业或对其学业有指导作用的老师,以提高导师指导的针对性。

(2)激励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从调研结果来看,许多学生不主动联系导师,对于这些学生,导师制无法发挥作用。目前,学工办教师只是建议学生主动联系导师,并没有硬性规定,所以是否主动联系导师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宁波大学已建立了一个本科生导师制信息平台,其功能比较完善,通过该平台可进行师生互选、信息查询、指导情况记录、学生对导师评价等。建议学校规定学生每学期主动联系导师的次数,并在本科生导师制信息平台中增加一项功能,要求学生录入每次主动联系导师的内容,并由导师审核。此外,也应鼓励导师多主动联系自己的学生,为此,学校每学期应提醒导师完成这一工作,并可将其作为导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个指标。导师在信息平台中可查询指导学生的联系方式,但某些学生的联系方式信息是空缺的,使导师想主动联系这些学生也很困难。因此,本科生导师制信息平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基本信息的完整性。在师生联系方式上,鼓励师生之间除了网络交流以外,还应加强面对面的交流,这有助于深入讨论问题。

(3)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

缺乏场所是学生反映的一个宁波大学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重要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许多教师并没有独立的办公室,这些教师指导学生只能利用系办公室或是与学生在学校餐厅商谈。系办公室是每个系的公共空间,多位导师同时指导学生时就会互相干扰。而师生在餐厅可以进行一些讨论,但做具体的实验或论文指导就不太方便。因此,学校应尽快解决教师的办公场所问题,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个独立的办公空间。

参考文献:

[1]魏志荣. 本科生导师制:历史、现状与未来[J]. 山东高等教育, 2015(10): 62-67.

[2]周青, 汪杰峰, 胡佳. 本科生导师制评价模式创新——基于宁波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探索[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4, 30(4): 111-116.

项目:宁波大学教研项目《宁波大学导师制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金鹏(1978-),男,汉族,博士,副教授;

周娟(1980-),女,汉族,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实施效果导师制影响因素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现代学徒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应用与探索
基于模型的小麦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实施效果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