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9-09-10 20:48黄菊芬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9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黄菊芬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朗读习惯极为重要。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准确的把握文章内容,感受文章中描绘的情境,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沟通,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内容,在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的同时,树立了正面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朗读能力

前言: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变化为发音标准的有声语言的在创作活动。朗读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将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改变灌输式教学的形式,通过朗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采取激励语言,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取激励教育的形式开展教学,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积极主动的加入到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小学生的年龄不大,都希望听到教师的表扬和夸赞[1]。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激励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就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激发,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发展。例如,这一次的朗读比以前更清晰了,再接再厉,加油!如果你的声音在响亮一点就更好了,全班的同学都能够听到你精彩的朗读等等,这样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将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使学生愿意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实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教师示范朗读,正确引导学生朗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技巧和朗读能力是较为欠缺的,总是会出现丟字、添字、回读等情况的出现,学生会因为朗读的失误不敢朗读,也不愿意加入到朗读活动中。因此,教师要注重范读的重要性[2]。教师要将自己的示范作用充分的发挥,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语文教师要多进行范读,对学生进行一种朗读的暗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适当的运用范读的形式,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帮助。教师还要对朗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在学生朗读后,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委婉的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长期保持,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获得有效发展。教师在为学生范读时,一定要将自己的情感代入其中,通过语调、语气、节奏等变化,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模仿,激起学生的情感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在范读过程中将文章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为学生带来直观的体验,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参与朗读

开展对小学生的朗读训练,一定要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小学生的年龄不大,保持注意力的时间不长。若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产生学习的热情,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愿意加入到朗读活动中,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3]。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开展朗读教学时,要体现层次性,对于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朗读目标。同时,对于不同学生的评价,也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让所有的学生都体会成功的喜悦,促使学生向更好的自己发展。

在学习《赵州桥》一课时,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朗读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的加入到朗读中。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赵州桥图片,并引导,赵州桥闻名于世界,经常会有外宾前来参观,哪位同学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是已经产生浓厚的民族自豪感,教师此时引导學生,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主动的进行朗读,能够将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带着自豪感开展朗读。教师将学生的朗读欲望充分的激发,会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朗读中,实现学生朗读能力的成长。

四、正确理解文章,带有感情开展朗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的实现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从正确朗读到流利朗读,再到有感情朗读,渐渐的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实现对文章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使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文章,实现学生理解能力与朗读水平的同步提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理解和朗读割裂的情况,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朗读是以学生的理解为基础的,而学生会在对文章的朗读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品味和感悟,朗读和理解之间互相促进,可以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五、朗读形式多样,合理运用朗读方法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朗读形式有着各自的功能和适用的范围。当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或是学生的朗读不够准确时,教师要采用范读的形式进行引导。通过引读帮助学生分清段落中的内容与层次。在对话较多、富有情趣的课文中,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是最好的朗读方法。齐读可以有效的渲染氛围,使全体学生投入到朗读活动中。但在朗读教学中,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范读只是对学生的示范启发,并不是让学生机械的模仿。教师的范读不宜过多,要尽可能的为学生留出朗读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一定要谨慎的使用齐读,齐读虽然能够营造课堂氛围,但是,也会导致学生出现滥竽充数的形象,容易进行唱读,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发挥尤为不利。

结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促使学生全部参与到朗读活动中,让学生实现理解与朗读能力的同步发展,同时,合理的采用朗读的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短期就能达成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与学生长期的坚持与努力,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途径,可以实现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培养,使学生通过朗读真正的感受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常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0):115.

[2]曹金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微[J].学周刊,2019(11):85.

[3]祁莉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85.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