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民族音乐运用于古诗词诵读

2019-09-10 20:14白艳萍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0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古诗词初中语文

白艳萍

摘要:我国历代文化里,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密不可分。音乐不仅对我国影响,对中国历代诗歌的生成、传播以及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诗歌与音乐在向现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两者时分时合。诗歌是一种人们非常喜欢的艺术形式,要想弄清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首先要弄清诗的根。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有利于促进学生智慧、品质、人文素养的发展。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应多让学生通过吟诵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词、体会诗词表达的意境,文字美、韵律美及情感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民族音乐

一、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历史关联性

诗歌和音乐,就像双胞胎姐妹一样,从出生起就紧密结合在一起。它们以其独特的声音和情感节奏影响着成千上万的读者和人们的精神世界。诗歌和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国就拥有浩如烟海的诗歌,题材丰富多彩。《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集,每首诗都可以合唱。“风”、“雅”、“颂”的分类是根据音乐的特点而定的。从《诗经》到《楚辞》,都清晰地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音乐美的追求与进步。历代文学理论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和渗透。历代文人都曾对诗歌与音乐的关系进行了阐释,如白居易的《与元九书》、袁梅的《随园诗话》、谢榛的《四溟诗话》、刘大的《论文偶记》等无不渗透着诗歌与音乐的文化渊源。从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来看,诗乐融合是的艺术手的一种表达形式。诗歌和音乐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既注重感情的表达,又非常注重节奏和语调。中国历代诗歌具有韵律化、音乐化和“韵律美”的特点。在古代文化中,“乐成诗”是一个热门话题。音乐艺术是从古代继承下来的永恒主题。诗歌的流行不仅促进了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和传承。使我国历代诗歌与现代音乐紧密结合。研究诗歌与音乐的文化渊源是近年来文学界、艺术界的热门话题,这将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清晰了解诗歌与音乐的关联性。

二、古典诗词吟诵与民族音乐结合教学的途径

诗词吟诵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师承、方言、审美情趣的差异,以及在流传过程中受到方言、师承、民歌、戏曲音乐、宗教音乐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和腔调;这些音乐也与吟诵音乐互相影响、互为吸收。

(一)与歌曲相交汇

有些词曲的创作是采用民歌元素而成,比如琴歌《竹枝词》。刘禹锡在《竹枝词九首》并引道:“四方之歌,异音而同乐。岁正月,余来建平,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以曲多为贤。聆其音,中黄钟之羽,卒章激讦如吴声,虽伧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音。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鼓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附于末,后之聆巴歈,知变风之自焉。”这段话描绘了正月节日里,建平的儿童边唱《竹枝》,边吹短笛、用鼓打着节拍,边跳舞的情景。也说明了《竹枝词》是根据巴渝一带的民歌创作而来,为了让善歌者传唱,使后来听歌者了解“变风”的来源。杨荫浏先生曾说,“诗三百篇、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自来凡属诗歌这一类的文学作品,在格调上无不受当时民歌音乐的推进,因诗之所以为诗,除了内容之选择与处理,不用散文之外,它还有许多重要的形式成分。这些形式成分中间,最为世界多数诗学家们所公认的是轻重律,便是顿逗,便是诗步。诗步产生于节奏。节奏不被曲调的歌唱促成,诗步怎么能产生。诗学家们似乎都觉得自古而今,本国诗词,有着清楚的进化步骤,却很少人说起,在这进化步骤之后,是有着活跃的民间音乐为之推动。”同时吟诵音乐也影响着现代歌曲的创作。由赵元任作曲、刘半农作词的《听雨》就是在常州古诗的吟诵调上略作改动而成。

(二)与戏曲相融合

有很多词的题目本身就是词牌名,如《雨霖铃》、《菩萨蛮》、《扬州慢》等,也有一些词被收入戏曲的唱词或道白之中,有些被节录,有些则被加工改造。如《牡丹亭?惊梦》里有几句这样的唱词:“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正是从唐代王勃的《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转化而来。传统戏曲中许多“引子”不用伴奏,且唱念相间,都是借用词调中的短调(小令)的词句,唱腔也借用了文人的吟调。古人吟唱诗词讲究“韵”,不仅主张歌词中同声相应的“ 韵”的位置应与调式主、属音的位置相对应,还要求“韵”的位置必须与板位互相对应,即歌唱时韵字直接落板,或采用底板使韵字延长的弱音,落于板位。诗词歌曲“逢韵必拍”,对散曲、南戏、杂剧、昆曲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元散曲《翠裙腰》:全曲共5句,末字“秀、洲、首、楼、秋”字全部落于强拍,应对了“逢韵必拍”的规则。

(三)古诗词诵读要结语汉字发声与单音节奏

汉语单字发声与音乐节奏协调,把汉语的说话功能发展成为吟诵、可歌的诗歌美声。其音乐、诗体结构则遵从记数“三”的民族习惯文化哲学观念,如《诗经》三节为一章,乐以三闽为一单元,其特点是结构简洁、稳定。文人五言诗东汉才开始出现,以班固的《咏史》为最早。而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是张衡的《四愁诗》。鲍照《行路难》诗组问世,七言歌行体式已经确立。五七言诗歌这两种范型,为什么是五、七字数答案是因为它是阳性为什么是四、八句答案是它是阴性。字数为阳,行数为阴,实现了自身的阴阳协调。这就是奇偶相间、协调、渗透、平衡的基本结构。在词体中,奇偶句数的纵向协调达到完美的和谐程度。再从表达方式看,古典诗歌的精练性表现在方寸之中融合着“叙述、对偶对偶是最佳选择描写、以物抒情、点题议论、题下说明”的综合性特征,如题目的写实和起句的记叙、承转的描写抒情、合尾的点题,结构严密精巧,高度浓缩,融诗、乐、画乃至书写艺术为一体,不能不说是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在教学中,要引導学生去理解字词发声的节奏和压韵来诵读。

三、结语

采用诵读法将古诗词教学与民族音乐进行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理解古诗词的情感,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并真正将知识进行内化。广大语文教师应通过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通过情感倾注、内涵分析、阅读欣赏等方法,让学生在诵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加深学生审美体验和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文史知识》.1987年第八期.

[2]陈少松,《古诗词文吟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古诗词初中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