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探析

2019-09-10 20:14旺杰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0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创设物理教学高中

旺杰

摘要:问题情境是通过设立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求知欲迸发,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收获,是一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各学科教学改革纷纷深入的背景下,问题情境教学法也开始推广,高中物理教学也因此受益。本文阐述了几点高中物理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问题情境创设

引言:

导致物理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太过统一,毫无创新。现如今,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被提出,已经有一批教师成为了先驱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高中物理教学也应该跟上步伐,加快创新。问题情境教学法便是这许多优秀的教学手段之一,下面是我总结的几点实践策略。

一、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不是简单的提出问题,重要的是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能够进入到情境之中,产生联想。创设问题情境,教师不能过于强调“对不对”,更不能直接要求学生给出答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吸引全体学生的参与。还应该避免那种表面看似热闹的形式化问题情境,对于问题的设计要走心,要充分体现启迪性,更要满足学生对问题新奇性的需求。

例如:在讲述《牛顿第三定律》时,如果从复习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入手,由此向学生提出问题:“牛顿第一、二运动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很容易就把这些内容回答出来了,但这个问题对要讲述的内容却没多大帮助,那么这个问题就没有价值。如果换一个提问方法: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什么是力的相互作用?什么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当引出概念之后,向学生提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引发学生思考牛顿第三定律并做出理论分析的欲望和动机[1]。另外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问题并不是难度越大越好,有挑战性是必须的,但是如果已经超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范围,就会使他们产生退却心理,因此要在设计问题时合理把握难度,否则问题情境的创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实践证明,一些与生活元素相联系的问题能够抓住学生们的求知欲,让他们从生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不仅体现出了物理这门学科的实践性特点,也触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效果是极佳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物理知识点的这一特征,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使物理问题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教学实例针对教学和生活中碰到的实际情况,例如:1、在讲打点计时器的时候,让学生们想象洒水车留在地上的点迹能否作为判断车运动情况的依据?2、在讲路程和位移的时候讲讲田径场地的画法与规则。3、在讲重心的时候,说说为什么背跃式跳高才最科学。4、在讲摩擦力的时候,解释人的行走动作,自行车前进的原理。5、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联系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一系列现实性的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极易引发学生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物理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三、利用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各种物理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其充满着趣味性、思维性、挑战性、探索性和创造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实验内容的魅力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和分析去思考问题、探索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探究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2]。

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内容时,我就先用“纸和粉笔下落”的实验拉开序幕:将一支粉笔的一张摊开的纸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释放,粉笔先落地;然后将纸折几下再重复实验,虽然仍是粉笔先落地,但纸片已经比第一次落得快了;再将纸团成一团,问学生:“你们猜,它们谁先落地?”然后实验,得到结论:同时落地。然后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从物理本质上看,又该怎样解释呢?这时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轻松得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时组织学生讨论,提出问题,交流解释。经过一系列的问题探究之后,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掌握了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一系列知识,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对比方式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物理知识难点和重点多,大量的概念和公式令学生十分容易混淆。教师应该采取某种手段,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区分。对比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对比能够体现出知识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印象也会更深刻。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知识的相似性通过对比学习引入新知识。例如,在给学生讲解“电势差”的概念时,由于电势差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我们可以找一些之前學习过的与之具有一定类似性的概念进行比较,如“高度差”,让学生回忆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向低处移动时,重力要对物体做功,高度差越大,所做的功就会越多这一规律。然后让学生把电势差的概念套进去,得出“在电场的两点间存在着电势差,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发生移动时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且电势差越大,所做的功越多”这一规律[3]。在对比教学情境之下,学生能够借助于之前已有的经验来理解新的知识,这样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会更加轻松、更加深刻。

五、结语

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这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教学工作的方式具有很多明显的优势,其中一个优势就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而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所带来的最大益处就是学生在思维方面会变得更加主动和开阔。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眼光就不再局限在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上,而是能够通过调动主观能动性来主动地获取更多知识,而这一点也是我们开展新课改一个重要的目标。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教学情境的带动之下主动地获取知识,获得能力,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左渤.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科教导刊, 2014(7s):178-179.

[2]雒志平.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 2017(09):242.

[3]张英龙.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探究[J].中华少年, 2018(7):208-208.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创设物理教学高中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问题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