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露颖 麻士琦 王莺 张明伟
摘 要 近年来,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在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任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暴露出很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选取创业企业数量、科技成果、促就业有效性三个因子,分别论证其与众创空间发展的相关影响,发现上述因子与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发展呈正相关,故而提出通过培育小微企业和派生企业、提升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率、增设创业关联性活动项目等路径,以解决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当前面临的问题,实现其助力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保持自身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影响因子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26-0055-05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重要载体,众创空间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帮助学生进行双创实践、向社会输送创业项目的重要平台。尽管如此,高职院校众创空间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因此,研究影响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发展的因子,有利于提升其运营质量,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发展。
一、高职院校众创空间的现状及问题
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进一步明晰了“众创空间”的概念,就是在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小微创新企業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为响应国家号召,很多高职院校相继建立了众创空间,为学生提供了低门槛、零成本的平台,并配备了导师团队和管理人员,学生可以结合自身需求自愿加入,并进行与自身专业或特长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创意活动,有些学生的项目走上了全国大赛的平台,也有的直接与市场对接创造了经济效益。众创空间成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抓手,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促进区域型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一些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众创空间运营模式行政化而非市场化、管理人员随意化而非专业化、建设目标形式大于内容等,还有的众创空间建设目标模糊、内涵建设欠缺、效益不够明显、发展后劲不足。
为了给出提升高职院校众创空间质量的对策,本研究对创业企业数量、科技成果、促就业有效性三个因子进行研究,拟分别论证其与众创空间发展的相关性,力图以模型分析之后得出的正相关因子为切入点,给出众创空间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策略。
二、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发展的影响因子论证与分析
关于众创空间影响因子的研究,课题组查阅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等学术网站,查阅数据显示,至今还未有学者详细论述过众创空间影响因子问题。
为精确定位众创空间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角色,课题组选取了全国部分地区41所高职院校作为调研对象,其中16所位于河北省衡水、保定、石家庄、张家口、廊坊等地,其他分布于山西、福建、四川、黑龙江、河南等地。这部分院校已经具备了众创空间创业载体,在对众创空间的认知上具备下述特点:众创空间开展活动学生参与度在中等及以上程度的比例为53.65%;因开展众创空间活动而直接促进了学生自主创业的比率达到68.29%;众创空间对促进学生就业作用明显的占比43.34%;众创空间发展对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75.61%的院校认为二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回归分析假设:选取入驻众创空间的小微企业年均营业利润、小微企业(项目)三年存活率、促就业有效性作为衡量众创空间发展状况的主要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第一步,选取入驻小微企业的数量,论证该因子与年均营业利润的相关性;第二步,选取高职院校科研成果,论证该因子与众创空间小微企业(项目)三年存活率的相关性;第三步,选取众创空间的活跃度,论证该因子与众创空间促就业有效性之间的相关性。
(一)入驻小微企业数量与众创空间发展的相关性验证
挑选课题调研中具有代表性的数所院校,获取小微企业的数量和众创空间企业年均营业利润系列数据,见表1。制作散点图(图1),观察散点图是否具有线性趋势。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可能是线性关系,也可能是非线性即曲线关系,而且只有存在线性趋势的分布中,线性回归分析才有意义。观察发现,该散点图具有线性分布趋势,具备线性回归可行性。通过EXCEL中的“数据分析”中“回归”得出下述分析结果。
回归结果显示,入驻小微企业数量与众创空间发展两个变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上述模型在现实中是成立并且能够推广应用的,即入驻众创空间的小微企业数量越多,年平均利润越高,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众创空间的孵化功能得以彰显,发展前景广阔;反之,则说明企业的发展存在问题,直接影响众创空间的整体功能和产出效益。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众创空间小微企业数目发生实际变化时的预计营业利润,进而衍生对应策略或者论证政策的可行性等。
(二)调研对象科研成果数量与小微企业(项目)三年存活率的相关性验证
挑选课题调研中具有代表性的数所院校,获取高职院校科研成果数量和众创空间小微企业(项目)三年存活率系列数据,见表2。制作散点图(图2),并观察散点图是否具有线性趋势。观察发现,该散点图具有线性分布趋势,具备线性回归可行性。通过EXCEL的“数据分析”中“回归”得出下述分析结果。
回归结果显示,成果数量与众创空间小微企业(项目)三年存活率两个变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上述模型在现实中是成立并且能够推广应用的,即院校的科研成果越多,小微企业(项目)的存活率越高,众创空间的孵化功能得以彰显。反之,院校科研成果越少,小微企业(项目)的存活率越低,众创空间的孵化功能也越低。这说明科研成果或通过转化或通过科技和理论指导,能直接或间接促进小微企业(项目)的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提高其市场份额和产品利润。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众创空间所属院校科研成果数量发生实际变化时的小微企业(项目)存活率,进而衍生对应策略或者论证政策的可行性等。
(三)促就业有效性与众创空间发展的相关性验证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数所院校,获取促就业有效性和众创空间活跃度系列数据,见表3。制作散点图(图3),并观察散点图是否具有线性趋势。观察发现,该散点图具有线性分布趋势,具备线性回归可行性。通过EXCEL的“数据分析”中“回归”得出下述分析结果。
回归结果显示,促就业有效性与众创空间发展两个变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上述模型在现实中是成立并且能够推广应用的,众创空间的活跃度越高,促就业有效性越明显;反之,活跃度越低,促就业有效性则越不明显。这也说明,众创空间活跃度高,其开展的活动、产出的效益也越高,进而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受到锻炼的机会越多,学生创新或创业项目成功的也就越多,这直接提升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三、基于影响因子回归分析下的高职众创空间发展对策
(一)完善创业企业孵化环境,提供良好创业平台,提升入驻企业数量,激发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众创空间发展
1.拓宽创业者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扶持畅通
任何一个新项目的开启都需要资金的扶持。一是政府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贷款政策,开发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专门制定针对高职“众创空间”小微企业等的扶持力度;二是鼓励众创空间小微企业参与竞争“天使投资”的机会,激励民间投资机构加大对项目的扶持力度,为创业者谋求最大利好;三是加强高职院校和政府教育监管部门的引导,通过高职院校自身制定的财务政策或者政府教育监管部门的担保与参与制度,共同扶持高职众创空间小微企业的持续成长。
2.完善创业行政引领政策,实现经济政治互通互动
每一所高职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为了提高众创空间创业者创业的成功率,高职应以“特色专业”为创业突破口,依托合作企业,成立商业企业协会,并建立相应规则规范,推动扶持众创空间创业者、创业企业的服务水平,充分利用高职专业现有优势资源,打造区域内独具特色的“创业园区”,发挥规模经济的效应。
3.搭建“互联网+”创业平台,彰显信息化2.0时代教育特色
当前电商发展势头正劲,通过电商平台创业的青年群体不断壮大。为了保证电商的正规化普及,可以建设“互联网+”创业平台,在平台中,创业者可以实现对投资市场信息、消费者需求市场信息、创业专家评价建议、技术专业咨询指导等信息的服务,为企业的正规化运营保驾护航。同时,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可以采用或者研发AR、VR技术,更好地实现对商品和服务的更新,满足市场主体消费群体的需求。
(二)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推动科研体系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科研成果经济效益,促进众创空间发展
通过对高职众创空间影响因子的论证,高职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转化与众创空间的发展存在高度线性相关关系。可以说,高职在进行众创空间建设时,可以选取推进科研成果作为一个着眼点,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高职科技创新,助推与其具有正相关性的众创空间的发展。
1.提升高职科研转化率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中,高职水平、科技出版物、国际专利申请量、知识型员工等都是评价一个国家创业创新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每一个高职就像构成一个“创新巨人”的若干细胞,只有激活并合理利用每一个细胞,这个“创新巨人”才能发挥自身最大的效能。从这個层面讲,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创新和经济效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高职要发展众创空间,就要强化每一个工作岗位、参与人员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科研成果的数量,同时提高科研成果应用的转化率。
2.改革科研绩效考核体系
鉴于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仅仅停留在“为职称而科研”层面,很少发挥出相应的经济效益。因此,为推进高职众创空间的发展,可以采取成果转化计入职称评定指标体系、推进高职称人员主动创业、增加SLASH人员数量、部门之间统一绩效指标体系等举措,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又好又快地推进众创空间的发展。
(三)从服务体系到创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新创业型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众创空间发展
1.完善双创服务体系,促进创客成长,助推众创空间发展活力
为实现高职众创空间的良好发展,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综合实力、专业发展情况、师生特长,构建相应的双创服务体系,负责众创空间入驻成员的服务工作,做好项目的培育和孵化,协助项目解决日常经营中遇到的问题。一是结合学校在校生所学专业,选派学生担任联络员,为创客提供基础性服务,及时将创客的问题反映到众创空间服务部门,为做好创客的服务工作提供一手信息数据。二是结合学校教师专长与实践能力,遴选有创新创业能力与经验的教师担任创业导师,为创客提供创业辅导服务。为做好创业的辅导,及时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为创业者提供情感和技术支持,为其寻找发展机会,引入商业网络。三是以公益扶持或信贷担保的形式,提供必要的融资服务。通过筛选,为优质的在孵企业提供公益扶持或者提供信贷担保,提高优质在孵项目的成果转化率和创业成功率,助推优质在孵项目快速发展。
2.立足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双创人才,激发众创空间发展活力
高职院校创办众创空间不同于社会创办,高职院校首先应当立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去开展众创空间的运营,只有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才能更好激发众创空间的活力,形成创客入驻、孵化、毕业退出的良性循环。
首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职院校应该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双创课程体系,强化创新思维培养;深化教学管理改革,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搭建双创实践平台,优化双创教育生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优秀双创师资;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系列改革措施,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其次,完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依靠众创空间,应构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双创教改与师资建设相促进、双创科研与双创实践相贯通、学校育人与企业发展相协同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贯通”,大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优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众创空间作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一方面发挥着实战育人的功能,另一方面其成果要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高职众创空间还应发挥其育人特色、实践特色、产业特色、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全力打造“平台支撑+教育培训+专业服务+政策扶持”全链条式的众创空间运营模式。
参 考 文 献
[1]许蔚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分析的视角[J].阅江学刊,2016(5):88-95,147-148.
[2]王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当下困境与路径选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140-144.
[3]降雪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54-56.
[4]王晓娟.青年创业环境及其优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5):113-117.
[5]李克敏,赵方.构建青年创业精神培育体系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4(5):79-83.
[6]张赵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6):22-25.
[7]郭伟刚,陈加明,等.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8):85-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