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芳
摘要:分层教学就是指教师以学生的个性特征、综合实力等为基础,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予以针对性的教育,以使每一位高中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学生在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因材施教,以获得知识以及情感上的提升。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科学技术都被应用到教育当中,微课就是其中之一。微课是一种能够将声音、文字、图片进行有机的整合,能够将知识点直观的呈现给学生的教学模式。而且在基于微课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分层,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论文将从实际教学出发,探究基于微课下的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策略。
关键词:微课;高中英语;分层教学
引言: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直面高考,是人生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在高中时期,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会体现的特别明显,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的理解接受能力等方面会存在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会造成学生时间以及精力的浪费,限制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基于微课的分层教学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英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微课,将不同层次的知识的录制成短视频,在有限的时间里突出重点,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以达到不同程度、要求、目标的学生都能够提升自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以使学生更好的发展。
1 利用微课,进行分层式自主预习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式的,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会限制学生的学习技巧以及思维想法,导致学习成绩降低,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预习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保障,每一次上新课之前,教师可以按照课程要求给学生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还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这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英语预习主要包括生词,课文主题内容,课文背景知识的了解等。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内容不同层次的短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自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进行新一单元的教学前,如预习生词,教师可以提前寻找关于生词讲解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进行预习,然后要求优等生对新课中的词汇能够记住,掌握重点词搭配;要求中等生中这些生词能明确他们的意思,并在文中标识词意;要求学困生在这些生词的基础上,对自己所陌生的词进行标识,为文章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分层预习,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利用微课,设置分层式问题延伸
高中阶段一节英语课一般都四十五分钟,在刚上课的时候学生都是充满动力,都积极地跟着教师的步伐,但是在一节课堂一半过去以后,许多学生都容易打小差、走神、犯困,就会影响课堂效率。这个时候,英语教师就可以设置几个延伸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提升学生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微课为基础,在课堂中间设置一些不同层次的延伸问题,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引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利用微课,布置分层性作业习题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的,在同一时间、地点面向全体学生,向学生讲授教材的内容,完成教学目标。而且,教师的分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综合水平为基础,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不同的微课分层教学模式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并且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分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4 进行分层式评价
学生的知识层面是不一样的,那么他们所选择的微课的学习内容也是不同的,这样教师对学生所学习知识的成果的评价也应该是不同的。教师应精心设计考察内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计算分数的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及时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查漏补缺。尤其是对于学习积极地学困生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并给他们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总而言之,分层教师是因材施教的集中体现,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教学面对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学生的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是有较大的帮助的。在基于微课的背景下開展高中英语分层教学,突出教学重难点,运用微课进行适当的导入或是将知识直观的呈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新时代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这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更是一种激励,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有效的以微课为基础的分层教学,丰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以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云振:微课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英语微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
[2] 罗春梅.高中英语微课的实践探究与反思——以首届中国微课大赛获奖作品为例[J].考试与评价,2015(08).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