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鸣
摘要:实施校内教育均衡,是实现教育均衡的最前沿最基础的阵地。学校要立足于让学生人格均衡、素养均衡、因材施教,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 均衡 发展
实现教育均衡,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但是没有校内教育均衡的实施,无论国家政府有多大的投入,采取多少有力措施进行推进,还是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从学校层面上说,实施校内教育均衡,是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最前沿最基础的阵地。
一、人格均衡――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的强调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的核心是尊重,人格上的尊重。因此,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提升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学生”,这才是均衡教育。客观上学生中存在一批弱势群体,这些弱势学生总是有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有如品德弱势的,有学习能力弱势的,由家庭弱势的等等。而这些常常被我们的学校、教师所忽视甚至漠视。我们的教育爱的阳光应该首先洒向这些学生。给予这些弱势学生以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体现教育的公平。
这些学生的弱势因素的存在,影响着学生的发展,长期以往,有些学生的人格就会出现偏差。所以,尊重人格,实施人格均衡。尊重学生人格,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做到严于律己,善于解剖自我,自我超越。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实施人格平等和均衡。那么我们的学校和老师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凸现人本的教育理想。做到以学生为本,就必须认识到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独立人格。作为教师,因处处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事事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研究他们,了解他们,并引导他们实现自我。
2.彰显公正的教育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对他们的习惯、兴趣、爱好、性格、心理状态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给学生以尊重和关爱。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不能把目光停留在心目中的好学生身上。要一视同仁,精心呵护与引导。
3.突出鼓励的教育原则。善于发现,更要善于鼓励每一个学生最大化的发展,是实施教育公正的初衷也是目标。在教学中、班级事务的决策上,师生共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即使学生的见解有偏颇,也应耐心的启发诱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批评、斥责。教师和学生对话,要以肯定学生的优点为先、为主,让学生在激励中显示自我,实现自我;触及缺点、错误,要让学生多作自我剖析;出现歧见,要允许学生争辩;出现对抗要做冷处理,善于等待。
二、素养均衡――让学生真正同处一片蓝天下
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均衡,是实现学校均衡发展的关键。教育专业素养均衡了,学生就真的同处一片蓝天下接受教育的阳光雨露,健康茁壮成长。学校教师的不平衡主要存在于学校的班级之间、年级之间、学科之间、同一学科之间,表现为师德差异、专业素养水平的差异及教师个体身体状态的差异。要实现师资的均衡,必须打造一支结构均衡的、合理的、高质的、有特色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做的就是通过校本研训等途径来实现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均衡的目标。
1.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实现校内教育均衡的基本保障。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途径和方法很多。如开展师德教育论坛活动,有知情意行入手,特别是用身边人的先进事迹感染教师;又如开展专题教育系列活动,从细节入手,促进就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再如开展依法执教评比活动,从规范入手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使教师努力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规范执教;还可以通过专家讲座等形式,使每一位教师不断对照自己,反思自己,解剖自我,超越自我。
2.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实现校内教育均衡的根本保证。可以从具体的学习与研究入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学校要构建让教师人人参与的平台,让每个教师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从而达到教师的整体提高均衡发展的效果。有些学校提出的“培训学校是给教师的最大福利”值得提倡和借鉴。应该说,教师的学习、培训、研究、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旋律。教师培训活动形式应该活化,可以以會代培、以学代培、以课代培、以赛代培、以研代培,还可以开展青蓝工程、校际交流、参观考察、QQ专题群等等活动。教师培训内容应该多样化:案例研究、教师论坛、读书活动、集体备课、典型引路、自我反思展示、教师博客、课题带动、校本课程开发等。特别是集体备课,开展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等应该常搞常新,不断创新。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中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达到“轻负、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教师之间的专业化成长的均衡发展,实现每一位教师最大化的发展,为校内教育均衡奠定基础。
三、因材施教――让每一朵花都开得灿烂
推进校内教育的均衡发展,从学校层面来说,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最大化的发展。但是,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性格特质本身有很大的差异,要实现学生均衡发展,途径很多。但是因材施教是主要途径,因材施教可以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质都得到最大的发挥,让每一朵花都开的灿烂。
1.熟悉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因材施教就必须要求教师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我们一般意义上的对“材”的理解是学业水平状态,其实,这个“材”内容是丰富的。我们既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点(知识基础掌握情况、学习态度、理解能力等),更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特长、爱好等),还要分析研究造成差异的家庭、社会、历史的各种原因。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学生都有不同发展的潜质和发展可能,关键是我们能不能发现它们,然后因材施教来发展它们。
2.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是因材施教的保证。教学内容研究的外延和内涵都丰富。但以下两个方面是不可或缺:一是教学的深度、进度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二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要根据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教材的内容,把书本知识赋予实际生活的内涵,做到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面对低年级学生,就要把枯燥简单的知识趣味化,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高年级学生,则要兼以说理,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激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3.实现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创新是因材施教的关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特质潜能的不同,甚或教学环境的变化,就要求我们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均衡发展。必须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正确制定切实可行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教学目标具体分解为不同层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不同的目的。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个别辅导,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对有特长、有潜质的学生,要全力发展;对“学困生”要“开小灶”,通过耐心细致地教育,激发他们的潜能,努力使“学困生”不再“困学”,能够主动发展,向优秀学生看齐,努力追赶。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包括进行不同的心理教育,从而促进学生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
实施校内教育均衡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如师资均衡搭配、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等等。推进教育均衡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学校自我必须先行,必须在现有条件下,做诸多探索和实践,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哲学思考》 陶志琼 汪维民著
2、《学校布局调整后县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状况研究》 曾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