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张攀峰
摘 要: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探究的重点是分析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并构造其实践课程模式。以此弥补大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不足,最终使高中生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以崭新的姿态步入大学校门和未来社会。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职业生涯教育;融合;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5-0045-03
职业生涯教育是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以引导学习者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目的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它对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影响深远,但是在高中阶段的课程中,几乎没有与职业生涯教育相结合的实践研究,即职业生涯教育缺失,由此导致学生对一些职业及其对应的专业缺乏了解,故在高考报考志愿时将选择权交给父母,这是导致高达35%以上的大学生对所选专业不满意的直接原因。由此可见,对于快要迎来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高中生来说,在高中阶段的课程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原因
(一)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特殊性,因此急需职业生涯教育的引导
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对其自身的职业选择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此时最需要有专业的教师对其的职业导向加以引导,因此在高中阶段的课程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十分必要。一方面,作为“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高中生,不但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还要拥有与自己未来职业相联系的必备知识,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由此弥补目前学校教育所欠缺的信息意识下的职业生涯知识。要想让学生对知识有强烈的兴趣,就要让学生领悟到目前所学的知识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有什么样的助力,唯有如此,学生才会渴望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在高中阶段的课程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还可以让高中生尽早规划人生,进而促进高中生实现自我和理想。
(二)信息技术学科的需求
信息技术是最贴近前沿的学科,其知识与技能也是未来高中生步入社会必备的职业技能。将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与职业生涯教育相结合开发校本课程,以此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和认识该学科知识的实际价值,这对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帮助极大,同时这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体系。但是目前的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是空白的,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是对高中课程体系的有效补充,如此能够更好地端正办学思想,提高教育教学的发展水平。
(三)弥补大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不足
由于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是以选修为主,一周的课时量很少,所以经常被学生忽视,很难让学生深刻体会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而在高中阶段提早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训练可以让学生尽早对未来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职业导向,如此有利于学生克服在学习和日后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在学习和日后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
二、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通过“职业了解、职业探索、职业抉择”三个阶段,引导青少年树立职业观念,培养其职业意识的。通过借鉴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流程,构建出我们自己的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由此实现直接性的或间接性的教育和引导,进而培养出满足未来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
要想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就应在课程结构和内容方面作多方向的统筹。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个人爱好分析学生的情况,以此为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并推送学习资源打下基础。随后要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空间,即教师给予学生文字、图片、视频、网站等资源,也可以通过Webquest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由此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初步构建。同时在课堂上,要重点以体验式教学为主,即采用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实践体验法、游戏互动法等进行体验式教学。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即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比如与高校、医院、公司等进行接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体验机会。此外在终身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材不能只限于传统的教科书,还要开发出符合学生实际和社会需求的校本教材,即学校教育应将更多的社区教育资源和有助于学生个人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的资源引进作为学习材料。
三、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究
高中阶段是接受终身学习理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期。让学生尽早规划未来,确定人生目标,有的放矢地选择未来专业,可使学生尽可能地在实现人生目标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下面以《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为例,从多方面探究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职业生涯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在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开发一些信息技术课程独有的内容,如用网络环境和技术支持来开发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以网络为例,网络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用突出,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际学习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精选学习材料,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相关热点,并融合多学科知识设计教学。由此让学生在“做中学”,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实用性,进而初步了解相关职业。
例如以信息技术课程的“信息”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播放2018年冬奥会记者采访的视频,让学生在感受运动健儿拼搏的同时,体会到信息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媒体传播,进而了解到信息与信息技术和记者职业之间的密切关系。即运用真实的新闻讲解视频,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进行规划和思考的意识。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平台、网络资源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学条件,从而培养学生能够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并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例如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利用Webquest设置基于问题的自主探究活动。即教师根据“信息”这个课程主题,提供给不同的学习小组与记者这个职业的定位、从业要求、记者的市场招聘信息和不同地区记者的薪酬待遇情况相关的网站、网页信息、视频等资源。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源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并推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即分别为大家讲解对应的内容。通过对记者这个职业进行探究,使学生自主学习记者的正确定位、从业要求与相关市场信息,由此引导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
(三)创设氛围,模拟职场
利用智慧教室的设备模拟职场,创设职场情景和真实氛围,让学生像记者、商人、工程师等角色一样进行项目活动,由此激发学生对相关职业的兴趣。并将职业融入到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如此可在激发他们职业兴趣的同时,使其体会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信息的基本特征时,可采用模拟记者采访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首先,教师可播放自己做的关于人才市场的采访视频。然后教师提供背景资料和案例,让学生自选主题并分组模拟采访,如下表所示。如此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刻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表:采访主题案例
(四)与社会各单位对接,使学生有的放矢地选择未来专业
教师要为学生尽量增加外出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并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提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人生目标。
为了给高中生尽早做出人生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指导,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构建了在学科课程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模式,并分析了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高中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期望以此为在高中课程教学中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孔春梅,杜建伟.国外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综述[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1,09,(3):5~9.
[2]杜 輝,古 鹏.基于“学生发展”理念的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06):3+23.
[3]任素娟.美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比较及借鉴[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