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
平素我和妻子都不太喜欢花花草草。刚搬新家时,同事送来两盆花,我们便开始学着养起来。像把玩宝贝一样,一有空就去看看闻闻摸摸,唯恐它们渴着,不断地浇水,还找来复合肥给它们加了营养,可是10天左右,它们却渐渐发黄,以至枯萎,不几天都被养死了。后来,我们去请教花工,他说:“大部分花都是被浇死的,花要干透浇透,不要天天浇,要遵循花的生长习性。”我这才恍然大悟。
养花是这样,其实,培养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对孩子的教育,爱到七分刚刚好。舔犊情深,人之常情。但爱子有方:若百般溺爱,牵手前行,孩子就会过度依赖,终究一事无成;而大胆放手,让其自由飞翔,孩子就会自立自强,健康成长,终成大器。这是两种迥异的教育理念,导致不同的教育效果;差异的教育方法,造就了不同的孩子。
诚然,当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需要父母无条件的、尽可能多的照顾,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要逐步放手,允许孩子独立自主,引领孩子搏击长空,宽容孩子失败失误,更支持孩子在跌跌撞撞中坚强勇敢站起来。寓言“虎皮鹦鹉之死”的教训足够惨痛,“惯子如杀子”乃是永恒的真理,“慈母多败儿”是当今中国式家长难以逃避的宿命。一味地护着孩子,生怕其摔着了,饿着了,冻着了,处处越俎代庖,事事包办代替,时时管控看护,心甘情愿把世上一切苦自己都吃了,把全家的责任都担了,却把孩子早该培养起来的的勤劳品质和独立自主的能力给无情地剥夺了。如果此时父母强迫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那么孩子就会感到压抑,甚至会泯灭孩子的天性、灵性与个性。
“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而不能替他们走路。”孩子的成长空间不止在教室、培训班,还有大自然、社会舞台,更有“诗意和远方”。习惯于做孩子的保护伞,让孩子失去了独立自主的空间,也失去了学习独立生存的机会。家长要大胆放手,鼓励孩子融入同伴中间,在和朋辈玩耍与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应变,学会合作;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辨别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增进友谊,陶冶情操。家长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困苦中锻炼,自己去经历,去实践,被玫瑰刺痛的同时,让他知道如何采摘。有痛才能成长,不经磨难,就不理解什么是苦中苦,何为甜上甜;不经磨难,就冲不出困境的天地,长不出渐丰的翅膀,也飞不向属于自己的未来。能吃苦的孩子,才是竞争社会能够立足的孩子。
家长大胆放手,不娇生惯养,让孩子独立做事,体验父母的辛苦;培养劳动技能,让孩子爱上劳动;培养自强精神,让孩子懂得发奋努力;培养责任心,让孩子成为敢负责的人;培养创新能力,让孩子走与众不同的道路;培养应变能力,让孩子在适应中胜出;培养时间管理能力,让孩子掌控生活;培养竞争意识,鼓励孩子战胜对手;掌握安全知识,教育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培养领导能力,让孩子敢做“领头人”;培养幽默感,提高孩子的情商;培養财商,引导孩子合理消费。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