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宁
摘要:使用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可以满足初中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何乐而不为呢?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相关内容的补充、授课手段的更新、有效策略的实施上多做努力,代替灌输指导后,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扩大他们的想象空间,一举数得。我们教师应做有心人,借用多媒体实现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培养学生突破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相信,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成功。
关键词:初中历史;写作教学;多媒体技术;作用分析;改革研究;思考
引言: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固化,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变差,互动效果不尽人意。教师总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不考虑实际情况,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课堂,学生思维不够活跃,学科成绩的进步空间自然有限。新课程改革后,初中历史教师摒弃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新明确了多媒体指导下高效课堂的构建价值,具体实践中,始终坚持“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教学效果非常不错,下文做了具体总结。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历史是初中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虽然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一样,在中考中占的分值较大,但是,学好了历史知识,感悟了历史文化,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说还是有很大帮助的[1]。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他们之间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思维习惯都有差异,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后指导他们一边思考一边研究,一边想象一边创新的话,是最符合初中生认知规律的,带领他们走进历史时空,思维充分活跃起来。如学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学生渴望了解“日本帝国主义战败”这部分历史的全过程,但苦于反法西斯的国家和事件众多,教师口头上难以把众多历史事件的头绪表述清楚,学生对多线条下的历史事件很难形成系统、全面的认识[2]。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从几个角度设计课件,条分缕析,给学生以线条式的引领,学生学习时就会感到思路清晰了。教师可以把学习内容设计成几个视频片段,表现事件的因果变化情况。视频一,原因:(1)国内。毛泽东向全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全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斗争风起云涌。(2)国外。1.前苏联红军出兵东北;2.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了“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这两个岛几近毁灭。视频二,经过:日本国内,首相铃木歇斯底里地叫嚣要“本土决战”,垂死挣扎、负隅顽抗;中国人民全民抗战,前苏联、美国给日本以沉重打击。视频三,结果:日本首相宣布无条件投降,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外相重光葵不得不垂头丧气地在东京湾“密苏里”号舰艇上签署投降书。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一方面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还会在头脑中形成条理深刻的印象,教学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深化知识,丰富内容
历史地图是历史课堂的重要资源,是历史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相比于文字,更能体现出历史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进程。对于历史地图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学者早已提出“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的重要方法,也为现代历史学习指明了方向。教师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地图在一定程度上释放的信息比文字更有说服力[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动态的历史地图,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共同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进程,更好地理解教学重难点。这里以《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为例,这一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却让日本国力更为强大,跻身列强,是近代史的重要事件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配合教材解说战争进程,并邀请有能力的学生上台讲解阶段性进程内容,通过观看地图了解战争中日军进攻的方向,知道日军的侵略野心,明确这场战争真正发动的原因;通过观察战争双方态势,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说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进一步明确清政府的腐败昏庸无能已经注定这场战争惨败的结局。此外,还可以运用地图进行对比学习,如在学习世界史知识新航路开辟时,可以对比中国古代史知识郑和下西洋,用多媒体展示两幅动态地图,引导学生从中对比两次事件的根本区别。
三、思想教育,品德培养
由于初中生心理承受力较差,模仿能力强,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加之受现代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和各种影视片的影响,在这个时期最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生变化。所以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4]。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紧扣初中历史教材,多挖掘一些德育方面的知识,并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看看一些历史图片、观看一些爱国教育题型的影片和一些道德方面的纪录片,使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和热爱祖国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善与恶、真与假、对与错、美与丑的含义,使学生逐步地确立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结语
总而言之,多媒体并不是独媒体,能把多媒体跟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得很好的课,才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学课。教师需要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灵活运用,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不乏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程,从而牢记知识,提升学生兴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望笔者的一些见解可以帮助大家共同进步,为教育事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佳敏.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資料,2018(7):157.
[2]李萍.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4):19-20.
[3]许凯.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多媒体的应用[J].学周刊,2017(22)78-78.
[4]韩雨欣.试论多媒体指导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网友世界,2017(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