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借助名人扬名古已有之。比如称得上中国国民菜的“宫保鸡丁”,起初也是借了名人效应。丁宝桢官至太子太保,人称丁宫保,是晚清名臣,曾诛杀大太监安德海使朝野上下人心大快。这道鸡丁本是丁氏家厨拿手菜,因为丁宝桢名声大,为各处学去。另如东坡肉,更是菜因人贵,普通炖肉借大名人火了千年。苏轼《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在老饕心中也可和“明月几时有”“大江东去”同样知名。
另一道南宋网红菜“宋嫂鱼羹”也是如此。北宋末年,汴京厨娘宋五嫂在兵乱中逃至临安,继续以厨为业。某日南宋高宗赵构闲游西湖,听得有汴梁口音,一见竟是当年烹鱼的宋五嫂,让她做了一碗鱼羹。鱼羹入口,一時前尘梦影涌上心头,厚赐而去。宋五嫂随之名声大振,俨然厨界翘楚,临安人以食五嫂手制鱼羹为大快事。五嫂逝去,而鱼羹犹在,使千载之后人犹知南宋有一厨娘宋五嫂。(摘自《健康与营养》)